最近,汕头大学长江艺术和设计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毕业作品展。这些学生都是我教过的,看见他们这么快就毕业了,高兴之余,也有些伤感。因此动手画了几张海报,蔡奇真设计,我画的。设计出这次的毕业展来,我在这里把这套设计给大家看看,很有趣的。
这是我自己手写的毕业展序言和海报合并起来做的大海报,一个是艺术类专业,一个是设计类专业的。
另外给研究生展览又专门写了一篇短短的前言。
这是海报在展览厅的样子。
有意识的体现了一点点“文革”感,有点调侃的意思。
&n...
作者文章归档:王受之
波普运动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丝网印刷
2006年春季学期,因为教学需要,在我教书的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中,我和几个从事史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有一次作为上课的对话。延续了六周,每周一个下午,这样,讲话总时间也就接近18个小时。这次对话涉及到当代艺术的方方面面,当时研究生做了笔录,我根据笔录和录音重新整理,因为当代艺术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在这里刊登出来,求教于读者。
对话中的学生统统用“问”代表,我则用“王”代表,按照当代艺术的几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说开去的。
问:王教授,你认...
塞纳河上游,巴黎老城的东南角上,矗立着四个巨大的玻璃盒子,那就是“密特朗国家图书馆”
法国人有一样和中国人特别相似,就是喜欢以庞然大物的建筑来表现国家的形象,哪怕这些建筑完全违背功能也在所不惜,讲俗了,就是要“牛”。因此,保罗.安德鲁在故宫对面建造的那个丑陋的、莫名其妙的“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出现,就完全合乎逻辑了。不过法国人和中国人还有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这些庞然大物,都建在郊外,对于历史建筑、历史文化的保护非常小心翼翼。我们就不同了,要不怎么人家开玩笑说我们国家的英文名字起坏了呢?“China”就是“拆啦”!
巴黎分区是从核心的、位于塞纳河中央的“城市岛”(the Il...
我在很多年前写《世界平面设计史》做资料搜集的时候,接触过设计无饰线体“赫维提卡”(Helvetica)的一段历史。当时看资料就很惊异,这个字体在设计史中简直是个奇迹:瑞士人创造的,在德国推广,在美国普及,居然现在成为世界最流行字体之一。我们从纽约、芝加哥地铁标准字体,到美国宇航局的字体;从航天飞机机体上,到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从苹果公司的玛金托什电脑,到微软电脑(Microsoft)电脑;从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到德国汉沙航空公司(Lufthansa);从丰田汽车(Toyota),到宝马汽车(BMW);从摩托罗拉(Motorola),到AT&...
我喜欢画画,但是从来没有在科班学习过,属于那种东画西画涂鸦型的喜欢而已。仅仅是因为从小在一个艺术学院的大院里长大,父母的同事、朋友中很多人都是画家,亲戚中也有好多是画家。几十年来耳闻目染,喜欢画,也知道画画这事情不是那么复杂的,拿起笔就可以画,至于画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画得过瘾、自己开心就行。加上自己也很勤快,无论到什么地方,身上总是带一本速写本,画个不停。如果手边没有本子,甚至会“手痒”的在能抓到的任何地方画,早年的教科书上、练习本上、草纸上都留下了不少这种乱画的记录。我母亲最知道我这个“坏”习惯,因此上学时给我本子,怕我画到教科书、练习本上去了。当然,我读小学的1950年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