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受之

1946年出生于广州,设计理论与设计史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Pasadena)全职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客座教授。他还在美国奥迪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南加洲建筑学院和洛杉矶南加洲大学教授设计类课程。出版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关于设计理论的重要著作,如《现代建筑史》、《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2001)、《流行时尚史》、《微风吹过圣芭芭拉》、《执意纯粹》、《纵情现代》、《哈罗,中产》、《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万科.第五国说》以及《白夜北欧.行走斯堪迪纳维亚设计》等。

桑纳14号椅子



桑纳14号椅子( Thonet chair, No. 14)

我第一次看见桑纳14号椅子( Thonet chair, No. 14),是在一张法国建筑家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的照片上,他坐在14号上写文章,我有点好奇的是这个大师喜欢桑纳14号,而没有用当时流行的、他自己也设计的钢管椅子。1995年,我到美国新现代主义建筑家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的事务所去,发现他的办公室也是用的桑纳14号,那把椅子很轻巧,却非常结实,最重要的是坐在上面非常舒服,具有手工艺制作的特点,却是批量化生产的,手工艺和工业化生产能够结合得这么好,在现代设计中真是不多见。这...

Read more

一个城市的中西语境(part 2)



我对惠州的最早憧憬应该上溯到1970年代,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有机会看到一个不知名的画家画的一批惠州的水墨画,牵动了我对惠州的好奇心,之后又有机会去惠州走走,感触颇深。惠州在我心目中,总是一个文脉深沉、缠绵徘徊的精致去处,虽然我去惠州的次数不多,但对惠州总有一种水墨的感觉,2010年去惠州看”御湾“这个项目,记得那是一个晚春的日子,我在那片河边绿草青青的地上走着,想起好多年前看过的一批惠州山水画。我最早和惠州接触,还是从那批水墨画来的。

那是很多年以前,我认识一个寓居在广州西关上下九的画家,笔名叫“九如”,一个完全退隐的画家,在上下九那个狭窄的小巷中培育自己的水墨山水,对...

Read more

晴鸭楼幽



客房

我认识一个老总,出差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酒店非五星级的不住,并且一定要住总统套间,自然最好有六、七星的。有一次他和我聊天,问我怎么看,我说最好的酒店往往不列入星级,而这类酒店更加不会设有总统套间。这是真话,我住过的酒店,最好的那些都是没有星级的,也都没有总统来住的。

这些年来出差多,酒店也住得多,真是住过好多酒店,因为从设计角度出发,总是希望看不同的设计,也可以找不同的酒店住,住多了总有一些体会,比较不同的酒店,也很有趣。集美组是国内有名的设计公司,设计大酒店多,比如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的长隆酒店就是他们设计的。这个公司的老总都是设计师,他们出国肯定找好酒店住,也是体会和学习,因...

Read more

一个城市的中西语境(part 1)



我最近这十来年,因为工作关系,有时候给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写一点和建筑文化、生活方式有关的小书,这种类型的书估计是我创造的,并且到现在国内也还不太见其他有人写这类的书。这类书在开发商方面来说,自然是期望对项目有所推动,这些项目大部分是请我做设计顾问的,因而我在提出规划、建筑、景观的各方面意见之后,还可以写本书总结一下自己的设计概念,也是很有意思的工作。同时也可以借谈项目的概念,进而讲讲生活、住宅文化。因此,大凡项目有趣、有探索性,开发项目方面请我写,我都会选择一下,接受其中一部分的邀请,花点时间写的。接近十年中,我断断续续的写了好几本这类的书,从深圳万科公司约我写“第五园”的那本《骨子里...

Read more

史努比灯



设计中很有意思的一个创意方式,就是把通俗文化、大众文化的主题和产品联系起来设计。通俗文化大家熟悉,而用在产品上,会产生联想,既是用品,又有通俗文化的意义,想想都很有趣。不过因为“跨界”,跨越文化和产品的界限,要做好还真不容易。在这样动机的设计案例上,我看意大利设计师卡斯提格里奥尼兄弟设计的“史努比”台灯(Snoopy Table Lamp),可就是这样一个很成功的经典例子。

众所周知,“史努比”美国连环漫画“查理布朗”中的一只小狗的名字,那只狗好像个孩子一样,幻想、活跃、经常忘记自己是条狗,好像和它的小主人平起平坐,可爱得很。这个形象的作者是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chel...

Read more

达利的“嘴唇沙发”



这把性感至极,具有强烈的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联想性,具有突出的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的疯狂创造性的作品,叫做博卡沙发(Bocca sofa)或者“玛丽莲沙发”(Marilyn sofa),自一出来就成了收藏的目标。是一把在现代设计史中很具艺术倾向、走高端收藏路线的作品,很多艺术博物馆都收藏这把沙发,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意大利语的“嘴唇”是“Bocca”,法文中的“le canape”就是沙发,用这两个词拼合,有法国的浪漫,也有意大利的纵情。沙发本身是鲜红色的、肥厚而性感的嘴唇形式,要想它不热都做不到了。“嘴唇”沙发长接近一米(88英寸),...

Read more

根津美术馆



2010年深秋我和集美组一群设计师去日本,具体的目的主要是看博物馆和酒店,大一点的目的是体会日本的设计。先去京都琵琶湖附近的山里参观了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美秀博物馆(Miho),之后又去看了东京的几个博物馆,特别是畏研吾设计完成不久的根津美术馆,感触良多。

我们在西方住时间长了,对大型艺术博物馆兴趣特别大,因为西方好多好的艺术博物馆都相当大,即便是新博物馆,也朝比较大的方向去做。小博物馆往往是用旧建筑改建;而在日本,中小型的博物馆往往比大型的更加精彩。2011年1月份,我曾经在广州主持一个学术活动,请矶崎新演讲,我和他在会后聊天的时候,他就说他自己在日本的大城市基本没有什么项目,都在小...

Read more

西方逐渐兴起的设计收藏(设计收藏系列之四)


艺术收藏历史长,门类清晰,有规律可循。设计收藏则是一个才几十年的市场,我看到的一些目前有影响力的收藏家,都是在1970、80年代才开始收藏的。因此,对这个市场总是有些不清晰的地方,并不奇怪。

在设计收藏界,著述最多的应该是亚当.林德曼(Adam Lindemann)了,他在最近几年出版了几本文集,特别是2006年出版的《收藏当代》(Collecting Contemporary),还有2010年出版的《收藏设计》(Collecting Design),都由塔申(Taschen)出版公司出版,在这个不大的收藏界中颇有影响。特别第一本,名字就很有意思,叫做“收藏当代”,英语中“当代”还有...

Read more

设计收藏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收藏系列之二)



有人会问:设计收藏的对象应该有些什么界定的标准呢?我想,首先可以参考博物馆级别的收藏标准。前面提到过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标准是对设计发展有影响意义的作品,并且是设计史论上确认的重要设计师的作品。这个提法,也实在很靠谱。因为设计史是比较固定的,设计理论的形成和阐述并不太受商业的影响,因而,从设计史来确定对象,比较可靠。设计史的定位,不仅仅局限在过去的设计作品,也包括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当代作品。一些重要的当代设计师,他们的一些设计作品,在设计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因此也都进入收藏的范畴。比如德国的康斯坦丁.格里克( Konstantin Grcic)、意大利的乔凡诺尼(Stef...

Read more

设计收藏的缘起(设计收藏系列之二)



设计品,特别是日用品,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收藏界视野的,这个时间还比较难以确定,但如果论及进入博物馆收藏范围的时间,我想应该可以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1932年成立建筑与设计部开始算起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28年,到1932年成立了建筑与设计部,专门从事设计的收藏和展示方面的工作,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后来著名的建筑家、评论家、策展人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 1906-2005)。

菲利普.约翰逊是个极端敏感、非常智慧的学者,他在担任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的主任职务之后,和阿尔佛列德.巴尔(Alfred H. Barr,历史学家,纽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