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1950年
舒 乙
老舍先生的195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同一般,宛如是一个生命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在他的一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
作者文章归档:舒乙
湖湘文化的人文精神 (下)
丁玲精神
丁玲(1904-1986),湖南临灃人,她的代表作是《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荣获“斯大林奖金”。丁玲早期和冰心、庐隐、林徽因、凌叔华、袁昌英齐名,后来,成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最知名的革命文学家。她的一生多坎坷,晚年获平反,但仍颇有争议。
纵观丁玲一生,有三个特质在她身上始终不变,所以在她去世之后,她在文学界和读者中获得的评价不降反升,成为一个特例。
首先,丁玲是妇女解放的不知疲倦的鼓吹者和倡导者。由《梦珂》和《莎菲女士的日记》开始,到《母亲》,到延安时期的《三八节有感》、到晚年的著...
访清江大闸归来
舒 乙
淮安这个地方了不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概长达700余年,运河、黄河、淮河,三条大河在此交会,水势极其复杂,水患也连年不断,元、明、清三代深受其害,自明朝就有水利重臣在这里治水,成功地推行和累积了一整套治水技术。连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也各自六次南巡,都是专程跑到这里来,亲自处理水务,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慧,甚至用掉国库收入的10-20%,搞了大量水利工程,终于形成一整套庞大的水利系统,包括洪泽湖的形成在内,其中心枢纽就在今日的淮安,曾极其繁荣,名噪一时,因此,称淮安是“运河之都”...
一本关于大运河的舒乙新书问世
《疼爱和思考——一个政协委员的大运河四次考察亲历记》,舒乙蓍,姚珠珠、罗哲文摄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包括十篇文章,皆是近作,题目如下:《京杭大运河,殘缺的辉煌》、《隋唐大运河,地下的辉煌》、《江南的运河,水乡的辉煌》、《最好的江南小镇——荻港村》、《悠而不闲的德清》、《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重新理解大运河是保护和“申遗”的关键》、《杭州对老房子的保护大修办法值得推广》、《清除污染,大修民居,为大运河洗脸整容》、《访清江大闸归来》。封面是作者手绘的国画《大运河景象》,封底是《岸》。书的《后记》全文如下:...
话说贝满――代序
舒 乙
旅居美囯的张之宇、张之丙姊妹打电话来,说她们正策划编辑一本回忆录,是关于她们母校贝满中学的,暂取名《五0届贝满人语》,嘱我写一篇小序。我一听,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虽然,我和贝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早年是女校。
可是,我自认,贝满的事我多少知道一些,我的亲人和朋友也和贝满有过许多联系。
先说我的父亲老舍先生和贝满吧。
那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事了,正值贝满女中创办了六十年的样子。贝满是教会学校,属于基督教公理会,是美国的派系。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