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汪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现任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此前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加入BP前任IMF高级经济学家,主要负责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问题,参与了基金与成员国项目谈判与磋商,并曾在人大财政金融学院任客座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士。

强化监管将导致流动性收紧 对股市是利空


  我国各金融监管部门正不断强化监管。过去几周,主要由银监会主导了新一轮的强化监管。去年开始,出于对资产泡沫、信用事件不断、金融杠杆越来越高且越来越复杂等的担忧,监管部门开始强化监管。首先是降低债市杠杆,从央行逐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到其他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各类影子信贷活动加强监管的措施,或提出了征求意见方案。今年一季度,央行正式将表外理财等纳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国内媒体还报道了由央行统筹的针对资管实施统一监管的方案。

  我们认为,强化监管将是今年流动性收紧和信贷增速放缓的最主要推手。我们估算的信贷扩张度已经减弱,并有可能进一步弱化,且其程度很可能大于官方数据的显示。控制杠杆率无...

Read more

预计央行今年不会提高基准利率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去年以来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不断,各类金融机构的影子信贷产品和杠杆机制成为监管的重点。从表面看,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风险和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利率市场化和大资管环境下金融机构监管套利和监管部门博弈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中国影子信贷以资管、理财产品等各类形式蓬勃发展。截至2016年底,各类资管理财产品余额达100多万亿元,其中既包括最后流向实体经济的各类信贷,也包括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的各类信用。我们估算,60%-80%的证券和...

Read more

中国是否正在丧失出口竞争力?


  中国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断发展的问题,不仅牵动国际市场,也引发了投资者密切关注。应当如何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在本系列报告中,我们将尝试回答一些投资者最常见的问题。在第五期报告中,我们将分析中国贸易结构的演变,可能出现的中美贸易摩擦及其对各类行业及其他经济体可能带来的影响。

  1. 中国的出口依存度有多高?

  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在25年时间里由2%增长至14%,但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依存度已经下降,国际收支顺差也已缩小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如果将欧盟看作一个整体,中国是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因此不难理解为何人们常常认为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贸易和出口...

Read more

楼市繁荣消退后对经济的打击不容轻视


  2017年伊始,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是市场最关心的两大问题。房地产在前期政策收紧后到底有多大的调整,对今年经济和政策走向、原材料需求和价格都有重大的影响。汇率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大,特朗普当选后美元一路飙升,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则贬值压力加大、资本流出增加。

  两个多月过去了,房地产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均发生了明显的向好变化。

  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调整尚未出现。伴随着三四线地产销量的强劲增长,1-2月全国房地产销售大幅超预期,同比增长25%。政府希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因城施策。鉴于地产销售依然强劲、库存普遍下降、政策较为温和,房地产投资下行可能会延迟到明年。房地产市场好于预...

Read more

资本流动管理政策见成效,2月数据强于预期


  2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跌1.3%、低于预期,而进口同比增长38%、大幅强于预期,贸易逆差91.5亿美元。即便如此,2月外汇储备意外增长69亿美元至3.005万亿美元,表明最近的相关政策和市场变化可能已带动了一定规模的资本净流入。

  除了政府继续加强资本流出管制、在岸外汇市场情绪好转之外,我们认为政府还可能通过窗口指导促使企业(特别是国企)增加外汇收入结汇、或汇回海外外汇资金。

  今年前两个月出口基本面继续好转

  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但2月出口同比下跌1.3%,低于市场预期(1月同比增长7.9%,瑞银预测和彭博调查均值:14%),这可能是部分出口活动提前到1月春节之前...

Read more

解读两会:政策“稳”字当头


  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

  鉴于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同时需要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稳是大局”,将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5%左右,符合预期,略低于去年6.5-7%的水平。

  经济增长放缓不会明显影响就业,事实上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因此,政府将今年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提高至1100万人,实际的新增就业很可能会再次超过目标。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0%左右。另一方面,虽然近几个月PPI同比增速大幅上涨、未来政府还计划推进电价和公...

Read more

房地产下行或导致中国债务问题恶化


  中国宏观经济存在诸多不断发展的问题,不仅牵动国际市场,也引发了投资者密切关注。应当如何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重点关注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之辩,以及房地产下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房地产需求源自何方,城镇化影响几何?

  住房制度改革和高速经济增长支撑了房地产需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了从国家和国企向部分城市居民的大规模一次性资产转移。“房改”释放了居民部门积压已久的对商品住房的巨大需求,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居民收入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是推动房地产建设热潮的两个最重要因素。1996年至2016年间,...

Read more

中国高杠杆的风险和应对


  中国的债务问题广受关注,然而,对问题的严重性和问题爆发的时间和方式却有很多争论。很多国外学者和投资者认为,中国债务问题巨大,危机一触即发,可能引发金融系统的危机或是带来人民币大幅贬值。许多国内专家则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指出中国债务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局部问题,高杠杆率有其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政府部门似乎也并没有真正把“去杠杆”(从宏观上来说就是降低债务占GDP的比重)看得很重,不断强调金融要加大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力度,也就是说要多为实体经济融资。近来政策似乎也确实是以加速信贷增长来稳增长。在今年一季度广义信贷增加了人民币7万亿元之后,经济的确有起色,房价、大宗商...

Read more

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定调


刚刚落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6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政策基调,并将加快结构性改革作为核心任务。为与“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一致、同时也为了稳定市场预期,会议重申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决策层会把2016年的GDP增速目标设定在6.5%或以上。不过,鉴于房地产调整和工业部门产能过剩给经济带来持续的下行压力,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将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应对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会议确定了2016年一系列的政策目标。针对这些结构性问题和挑战,决策层强调要抓好去(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降(企业)成本、补短板(扩大有效供...

Read more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如何?


  短期决定汇率的并非“均衡水平”,而是资本流动因素

  短期内(有时更长一些)主导汇率波动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流动,后者又主要受到市场预期和资本管制政策变化的影响、而非国际收支基本面。国际经验证明,市场力量经常会推动汇率超调,在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可能回归基本面。从这个角度而言,鉴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存在贬值预期、美元预计对新兴市场货币进一步升值、资本管制放松和汇率预期推动资本外流规模增加、并且中国资产风险溢价上升,未来几个月人民币将面临着较大的贬值压力。

  过去一年半,中国面临持续的资本外流压力,主要因为:1)过去几年里资本管制已明显放松;2)基于境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