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新三板扩容拉开了序幕。日前,来自上海、天津、南京和武汉等地的八家企业正式挂牌。按计划,此后还会有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挂牌,我国场外市场的建设,也由此进入到了快车道。
首批挂牌的八家企业中,有两家因为成立不到一年,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其股份还不能转让。而其余六家企业在挂牌当天都有交易,并且无一例外的是价格都大幅度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一个达到800%。据统计,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这六家公司股份的平均市盈率为21.85倍。这样的价格水平是否理性呢?能否显现新三板的投资价值并且提示这个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是比较完整的呢?对这些问题,恐怕很有讨论的必要。
诚然,...
作者文章归档:桂浩明

鼓励员工持股还需税收制度护驾
围绕股票“红利税”所展开的争论,在市场内外激起了阵阵涟漪。其实,论及在沪深股市上有关税收的话题,实在还有很多,譬如管理层最近提出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虽然本身并没有提到税收,但这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根据这个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可将员工酬薪收入的一部分,委托专业投资机构管理,在回避敏感时间的前提下购买本公司股票,并且在持股满36个月以后逐渐卖出。这个计划的初衷当然是很好的,本意是鼓励上市公司的员工购买本公司股票,彰显看好本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持股的相关操作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既可提高操作水平,并且也避免员工因为投资股票而影响日常工作。其对市场...
回购行情昙花一现 继续探底之旅
不管人们对宝钢股份斥资50亿元用于回购本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举措作何评论,但这毕竟是表达了一家有责任心的上市公司对于自身股价的强烈关注,因此是值得赞赏的。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面对系统性风险,以企业回购股份来应对,恐怕是不能难以真正见效的。尽管本周二宝钢股份曾经长时间封于涨停板的位置,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其股价的疲弱格局,也不可能对大盘走势产生足够的正面推动。如果说在周二的时候,人们对股市能否出现一波"回购行情"还有所期待的话,那么到了周三,随着股指的步步下跌,特别是宝钢股份本身的回落,大盘进一步下行探底的态势应该说已经非常明确了。
上市公司回购发行在外...
给股市输血 光靠“转融通”远远不够
两年多前,还在融资融券刚推出时,有关职能部门就已开始考虑建立"转融通"机制,也就是设立一个专业金融机构,通过它来为券商提供用于拆借的资金和股票,从而扩大融资融券规模。现在,这个名为证券金融公司的专业机构不但已成立,而且准备再次扩张股本至120亿。而这也就意味着,今后该公司向券商提供的融资融券规模可达1200亿,这要超过现在市场上融资融券余额的一倍多。不少舆论对此予以很高评价,甚至认为这将极大地缓解当下沪深股市的资金不足局面,有效地改善供求关系。
诚然,"转融通"业务在尚未真正起步时,其未来的规模就已扩容,足见有关方面对它是高度重视的。...
风险警示板要警示什么
在宣布沪深股市主板实施退市新规不到一个月后,上交所又出台了对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即所谓的ST股票以及*ST股票)进行另类交易的征求意见稿,今后这些股票将放在新设立的"风险警示板"进行交易。每天的涨幅只有1%,而跌幅则是5%。同时当天换手超过30%将实施临时停牌直至收市前5分钟。而且单一客户所实际控制的账户,每天最多只能买进50万股股票。毫无疑问,此举是极大地限制了被警示股票的流动性,能够有效地抑制对这些股票的炒作,起到打击投机高风险股票的作用。
果然,征求意见稿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市几乎所有"披星戴帽"的被风险警示的股票全部跌停,...
信托风险与收益背离还将维持多久
这一阵,股市行情暗淡,债市也不复昨日的风光,显得疲态十足,基金市场虽然新品频出,但发行却乏人问津。不过,投资市场并不因此而寂寞,过去并不为众人所关注的信托产品,此刻正风生水起,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眼球。一些证券公司的股票经纪人,此刻也不再热衷于拉客户来买卖股票了,转而竭力推销各类信托产品。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券商的经纪业务也已把代销信托产品作为一个重点,而那些以往主要投资股票的客户,转而将资金转到信托产品上的为数还真不少。
有分析认为,时下股市低迷,成交萎缩,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股市存量资金被吸引到信托产品市场去了。此言虽然显得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无道理。有统计...
别指望QFII会有大作为
作为引进长线资金的举措之一,管理层在今年二季度决定将QFII额度从300亿美元增加到800亿美元。如今又进一步宣布,大幅度降低QFII的门槛,提高QFII的持股比例,扩大QFII的投资范围。可以说,在这些政策得到落实以后,QFII在境内的投资基本上是能够享受到国民待遇了。显然,这对于提高中国股市的吸引力,增加入市资金的规模,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有人甚至担心,在实施了这样的政策后,外资有可能蜂拥而入,“抄”了中国股市的大底。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宣布放宽对QFII的投资限制以后,境内股市不但没有出现上涨,相反却有较大的下跌。时下,股指已经逼近一...
股市怎么变得越来越乏味难有吸引力了?
近段时间来,有关股市的新闻不少,市场变革的力度也不小,外围各种能够影响股市运行的因素则不断在发生变化。按理,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应会表现出足够的弹性,而走势的活跃在某种角度来说也会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使之显得富有生气。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时下沪深两市的运行不但缺乏生气,简直可以说是暮气十足。不管遇到利多还是利空,股指的波动幅度都非常有限,而且成交量难以放大,个股行情的强度也在不断弱化。一些投资者曾尝试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譬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期限套利等在市场中牟利,但现在看来其操作空间也是越来越小。于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当前的股市令人感到十分乏味,正渐渐失去对投...
政策利好为何撬不动A股?
今年以来,中国管理层频出利好政策,以期能够提振低迷的A股市场。特别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也密集出台了不少政策,其推动股市向好的导向十分明显。
客观而言,管理层出台的这些政策,效果不尽人意。虽然当时确实刺激了股市的上涨。使得大盘在五月份出现了“开门红”。但是,随后股指就出现了下跌,到5月中旬已经把因为利好政策出台所引发的上涨行情全数抹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利好政策本身强度不够是一个原因。像这次宣布降低股票交易费用,其中包括了降低交易所收取的经手费和过户费等。如果按照2011年的成交量来计算,大约可以减少交易费用约30亿元。应该说,3...
股市筑底任重道远
"政策红利"催生"开门红"
说到底,导致今年股市波段反弹这种状况的出现,毫无疑问还是基本面因素在起作用。今年年初以来,股市之所以能够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与不少投资者认为实体经济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差有关。这也就给人们一个印象,实体经济有望比较快地见底回升。
事实上,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大盘从2132点起步,一度反弹到了2478点,幅度达到16.22%。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此间管理层出台很多有助于提振股市的政策,在市场中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鼓舞了信心。因此,即便后来大盘有所调整,但是在很多投资者看来,一方面是实体经济还可以,蓝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