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潭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草根学术自组织“斯为盛学社”创办人。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婚检政策之争说明了什么?


200388,国务院颁布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婚检作为结婚登记必要条件的规定。但全国人大常委会19941027颁布的《母婴保健法》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医学鉴定证明。由于《母婴保健法》的相关规定没有修正,国务院的新条例出台后,强制婚检的法律规定面临尴尬。2005624,黑龙江省人大审议通过了省卫生厅修改后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保留“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教育,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等内容。使该省成为自2003101实行自愿婚检以来,我国第一个恢复...

Read more

官场生态治理及其边界:答《小康》杂志白红义先生



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如今对干部的管理或考核有一个向官员私生活领域扩展的趋势,比如宿迁对干部婚丧宴席的规定,重庆忠县双桂镇对干部“敬孝假”的规定。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进行生活圈、社交圈的“两圈”考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干部管理及其考核所出现的“私域扩大化”趋向是考察干部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积极举措,是新时期干部管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而实施的重要地方政策补充。这种突出对生活圈、社交圈考察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官场生态治理,针对干部队伍中的某些“表里不一”者提倡廉政诚信的为人品格和为官...

Read more

公共政策是和谐社会的调节器


公共政策是和谐社会的调节器——访中国公共政策学界杰出“三陈”之一、湖南师大教授陈潭

新闻作者:文翊  新闻日期:2005-7-21  新闻来源:《湖南经济报》
责任编辑:文翊  本站域名:www.jjbhn.com  阅读次数: 556

  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看,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多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社会阶层,在面对同一个政策的时候,利益取向、价值取向就可能是不一样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融合各个社会阶层关系的过程。

 ...

Read more

取消博士点申报制度如何?


 

 

博士点申报工作如今又进入了白热化的“公关”阶段。据媒体报道,2005年全国各高校申报增设2700多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是现有1900多个博士点的140%,出现了申报博士点攀比的现象(人民网20050713)。申报博士点攀比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足以投放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补贴当中。为了申报博士点,一些学术机构想尽法子,极尽拉拢评委之能事,邀请讲学旅游、挂名挂职,上门拜码头、组织有限几个有用评委的“全国”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可见,态度之坚决,投入之厚重。据传,一个博士点下...

Read more

确实不懂“科学”:答“潘三篇”


       因为繁琐事务,很长时间没有登陆“为中国经济而思考”的价值中国网了,更无多余时间去细细阅读和品味许多作者奉献的美好华章了。在完成从长沙、上海、南京、广州再到长沙一个月四地的访学获得片刻休闲之时,心中不免暗自惆怅——二十多万字的作品完成而来不及认真修改之后,一种莫名的“学术疲劳”及其后遗症撞击全身,使自己发出了“文为何而作”的疑问。于是,身心修整和“学术例假”自然而至。作为一个球迷,这些天来不断地企图...

Read more

从地方党委逐步瘦身说起


为了加强执政的可持续,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出了“逐步减少地方党委副职人数”的决定。作为几十年来接受党的教育的一个普通公民为这一英明决策叫好——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要作出有悖于自己利益的事情总是很痛苦的,神医华佗为关云长先生的“刮骨疗毒”确为非不得已之策也。

去年参加一个年会,一乡镇党委书记就坦言在地方行政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拿枪的不打仗,打仗的不拿枪”的决策现象和行政行为。比如,一个管工业的县委副书记是决策者,而一个管工业的副县长是执行者,决策者“务虚&...

Read more

沙兰水灾、集体无意识与生命追思


公元2005年6月17日自15:00开始,长沙城下起了倾盆大雨。由于忙事,过了幼儿园班车送接时间,正准备下去接时,5岁儿子嘉诚跑步前行600米返回家中,他说:“爸爸,我是最勇敢的,我冲回来了!”看见他湿漉漉的一身,我忙叫他自己脱掉全身湿漉漉的衣服洗澡换干衣服。事后,我表扬他真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而他很志得意满,并提出要看金鹰卡通卫视,我只能满足他这个不太过分的要求!看见他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我想起了边陲黑龙江宁安沙兰中心小学的那些已经被水灾夺走的小生命。这些天来,我一直未能忘怀“小学生挣扎留下的最后手印”,随即进一步阅读来自沙兰的消息:

(...

Read more

中国人事档案制度批判(11)


“组织意见”、知情权利与档案功能

众所周知,“组织意见”对于中国单位人来说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和不可挑战性,它在评价个人思想品德和工作业绩方面具有“不容置疑”的专断性。在单位中国时代里,人们始终抱有对组织的高度信仰与虔诚,因此造就了“组织叫我干啥就干啥”、“一切服从组织安排”的信任政治格局。那个年代里,组织关心着个人的一切——衣食住行、吃喝拉撒,连找对象组织也会周密考虑。的确,组织的形象来自于组织的领导者,许多解放初期基层党的领导者“...

Read more

中国人事档案制度批判(10)


过错追究与权利诉求

毫无疑问,学生时代的汤国基是有过错的,因为他胆敢犯“上”挑战师尊,因为他性格刚烈与人打架;毕业之后的汤国基也是有过错的,因为他为获得工作多次上访而不惜与“上级部门”闹翻。然而,这些所谓的“过错”难道值得他用20年的青春代价和时间成本去偿还吗?这些所谓的“过错”难道值得他用生存危机和爱情赤字去付出吗?20余年来,汤国基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固定薪酬,他直到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宽松制度环境下以稿酬为生;20余年来,汤国基没有享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家庭的乐趣,甚至因为“精神反常...

Read more

中国人事档案制度批判(9)


档案、个人及其命运]一种政策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制度框架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左右着人的命运。作为人事政策之下的“有形物”——档案,“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一尺见方的牛皮纸袋,加上袋子里的材料,也不过一斤重。然而,它却承载着一个人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1]

 

  “档案之痛”:一个案例的叙述[2]

汤国基,男,1964年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踌躇满志的他准备高考时,不慎被狗咬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