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吕颖

平面设计师,独立工作室。
汉声杂志书友。汉声书友论坛坛主http://www.52hansheng.com

看《重案六组》第三部最动容的一句话


季洁抓住王显民后,对王显民说“王显民,我是非常非常的恨你,可是我最心爱的人曾经告诉过我,公安局不是行侠仗义的地方,我们警察是司法机关的公务员,我们拿的是政府的工资,背后是国徽宪法,跟你不存在个人的恩怨。你想跟我们斗,跟我们比,你配吗?!”

 

第一次听杨震说的时候,感觉很无情,当时的季洁接受不了,而我也有些接受不了,第三部里的杨震,样子老了,头发少了,人也显得不那么性情了,季洁的话说得好,越来越像当官的了,话都带着官腔。但是当整部最后,这句话再从季洁口中重复而出时候,让我有种无比的庄严感和神圣感。

普通人只为义气,即使是犯罪也觉自己有义;而何为大义...

Read more

买了李培刚的书,人人都是骨科大夫


在万众病友极其家属苦苦寻找我们的救世主李培刚大夫的时候,却发现这个人果真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一个公示的邮箱和一个永远不通的电话,无他。毫无线索。

李培刚何许人,大家去百度搜好了。可谓一夜成名,源于央视面对面节目,一个用非中医按摩理论就可治疗疑难骨科杂症,甚至是治疗截瘫患者。

神奇啊。这无疑对病人是个天赐般的消息。因此,第二天,万众开始了苦寻之途。但是此人就神秘的消失了。

 

下面公布一下。公示的李培刚教授的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回复我的邮件内容。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

 

您好!自央视“面对面”...

Read more

食物的味道是我们的民族基因——《中国米食》


如此细致的把中国的米食食谱进行了整理,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食谱而已。独辟蹊径,在详细而且系统的整理编纂了中国米食食谱之前,也探索了中国米食的本源,以及米食与中国人的民族性的关系。而单就食谱而言,也并非简单的制作方法而已,首先是采撷自纯民间,保留了民间食谱的原汁原味,记录的是古老的方法,各个地方的米食代表,而不是只贪图美味就一概收揽。不仅仅有食谱,还有制作方法的图解,甚至还有辅料、刀法、原料制作等详尽的说明与图释。也许今年看来,可能某些食物已经不多见,或者某些传统方法正在流失,其实饮食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米食》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收藏的。汉声是称得上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收藏...

Read more

七千年前的米香——汉声《中国米食》


七千年前的米香

    放眼中国人的米食世界,着实令人惊叹。有日常平凡的一碗白米饭,竟可以变化无限,做出林林总总的糕、粿、粉以及极精致的餐点。这真可说是传统家庭主妇“”了。
    这一缸米的魔术,不但人们逢年过节要用它,平日大宴小酌也离不开它。各种各样的米食,使中国人食米七千年,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耕作并使用稻米的民族。由于稻米和民族命脉劳不可分,人们奉天敬祖、节令礼俗中无不以米食为最尊贵的食品,累积七千年的炊食经验,掌握了稻米最细微的特质,才有各种米食的流传。说起来,藏在美味背后的,正是中华文明开拓、发展的一段史诗...

Read more

我们的安全感去哪里了


现在的离婚率真的很高,我认识的同龄人,凡是早结婚的人,70%以上都离婚了。这些人里男士多能再婚,而且往往能找到更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基本会一直单身。这一度让我有点对婚姻产生恐惧,一直拖着不结婚的理由就是,也许不结婚可能会更长久。

还有一种恐惧就是对老年的恐惧,即使是上了三险和商业保险,但是面对通货膨胀,深知老无所依,所有卖保险的人给你的教导就是养儿不能防老,结婚不能防老,房子不能,金银财宝不能,只有什么能,钱或者保险,这让我曾经一度的恐怖不堪,看到老公的悠然,很是气愤,心里更加没有安全感,甚至我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悲哀。女怕嫁错郎啊。

不止于我,我周围的人大多都没有安全感,即使不离婚,...

Read more

《潜伏》的经典台词


满口的主义,满肚子的生意。
捞了那么多还不赶紧跑?说不定哪天就倒霉了!

要不是为这点儿特权,谁他妈当官儿啊?!
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说哪一根更高尚?
我希望你跟我讲价钱,不是讲故事。
我看就你最能装!(翠平说余则成)
共产党比军统厉害多了!(特务头子的无奈)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十七高,清十四朝,哪一天不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
蒋宋孔陈家有多少钱啊?所以他们才革命!咱们为什么革命啊?!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云蒸霞蔚  关灯一小时 我们能做啥呢   《解放军报》:感受中国“文化...

Read more

汉声中国童话丛书陪伴台湾2代人的成长



 

「中國童話」的精采插畫,
能更快地引領孩子進入故事殿堂。

漢聲「中國童話」從收藏多年的民俗美術材料中取經,運用傳統年畫、皮影、刺繡、剪紙、壁畫、雕塑石刻等技法,以毛筆、宣紙細細描繪,將故事中最精采的部分化為一幅幅鮮活靈動,具有傳統風味的圖畫,希望孩子能在閱讀精采故事之際,同時體會傳統、非西方式的美感。

我們特地從「中國童話」中選了數幅風格、內容各不相同的插畫,為你展現民族插畫豐富多樣的面貌。


 

得奖记录
1982
年,荣获行政院新闻局71年度「优良图书金鼎奖」
1983
年,「中国童话」新加坡版荣获新加坡1982年度「最佳图书金牌...

Read more

剪纸艺术+台湾茶+蓝包袱皮,品汉声?


汉声自己独创的礼品

简介古朴的瓦楞纸包装,独独一个汉声葫芦而已,吝啬到没有多余一字。恰恰还是用一块蓝包袱皮精心包裹着。包袱皮是现代人陌生的一种包装形式,儿时,祖母是喜欢这个的,她把她所有的头巾都用在了打包袱上,分类存放她的衣物,打开柜子看到的都是整齐的一摞包袱,而现代的我更愿意把衣服挂起来,美其名曰不会出压褶,其实是没有奶奶的那份耐心和精心。

茶杯包袱1-3.jpg 

尤其喜欢那个红绳,非常的简洁,以前的图片上有个后添的中国结,有个有鉴赏力的朋友说,加了中国结反倒是没有这个红绳更有中国独特的韵味,不需堆累元素,一点就好。

手工土法印染的蓝印花布,据说染料已经非常珍贵了,这样的包装确实独特,曾...

Read more

以前的常识原来是笑话


1.小时候看课本说月球上能看到长城
  
  ——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
  
  2、几个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同志和苹果的故事
  
  ——关于牛顿和他的苹果是伏尔泰编的,据说他是听牛顿的侄女说的,当然牛顿的所有手稿里没提到那只苹果。
  
  达芬奇小朋友和鸡蛋的故事
  
  ——达芬奇和爱因斯坦可爱的童年生活作者不明,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达芬奇成为韦罗基奥弟子的时候已经13、14岁而且有一定绘画功底了。
  
  爱因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