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在京举行。由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和领教工坊联合发起的“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公布了首届获奖企业名单,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
有117年历史的云南白药,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企业之一——传统中药制造业。2018年财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267亿元,较上年增幅9.84%;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幅5.64%。2018年云南白药名列中国医药上市...
作者文章归档:杨娇
2019年11月17日,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论坛在京举行。由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和领教工坊联合发起的“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公布了首届获奖企业名单,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2019彼得·德鲁克中国管理奖”。
有117年历史的云南白药,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企业之一——传统中药制造业。2018年财报显示,当年营业收入267亿元,较上年增幅9.84%;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幅5.64%。2018年云南白药名列中国医药上市...
10月10日下午16点14分,基普乔格冲过终点线,将自己在马拉松159挑战的成绩定格在1小时59分40秒,这标志着人类首次突破马拉松2小时大关。这项壮举,得益于基普乔格本人的努力,也离不开背后挑战团队的支持。除了总计41人的豪华配速团队,一辆配速车以每公里2分50秒的速度前行,并实时在赛道上标注镭射激光,以便基普乔格等跑者及时调整配速,使效果“反馈”立竿见影,可谓是技术与管理的创新之举。除了马拉松大众更熟悉的竞技运动还有“铁人三项赛”,这一项目可以说是组合创新的典范,而这一概念甚至被延伸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企业甄选人才的最高标准~
&nb...
最近半年我做了一些关于B2B品牌思考。总是被问到,B2B需要做品牌吗?答案是肯定的,B2B也许不需要做大众广告,但是B2B照样需要做品牌,而且品牌做的好的B2B企业,在政府和供应商哪里更有发言权。然而可惜的是,除了重工行业,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案例,来解读B2B品牌的重要性和方法论。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美国工厂》,也许会让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来思考B2B品牌的意义。
品牌的另类操作典范
时间倒回到2014年,中国最大、全球产量前列的汽车玻璃供应商,曹德旺的福耀玻璃远赴北美开厂。内忧外患将曹德旺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国内,“别让曹德旺跑了”的讨伐...
德国品牌研究者沃兰特•兰道说:“工厂制造产品,而头脑创建品牌”。2017年《第一财经周刊》通过采访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以《在做品牌这件事上,华为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为题,讲述了华为“从白牌到自有品牌,从一个低端的中国品牌到全球高端品牌的路径”。
笔者以品牌从业者视角抽取其中的关键点重新改写,形成初匠品牌故事系列第1篇,全文5600余字,阅读需要30分钟
破局2014年华为品牌首次进入全球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名单,排名第94位;...
大军:未来的消费常态趋势是认人不认品牌?品牌在里面重要吗?是不是应该理解为企业过去花多少钱建品牌,现在就花多少的精力建人的关系?
比如今天一个奶粉企业花2个亿做xx品牌计划,在电视台或者传统渠道天天打广告,各位女性会买这个奶粉吗?我认为,不会。买奶粉的决策机制是什么?旁边妈妈的推荐,这显然是更可信的事。花2个亿去大渠道打广告,还不如花2个亿收买一千个妈妈。这是今天x多多或者很多裂变逻辑的核心所在。所以,过去花多少钱投广告、投品牌,现在就要花多少钱收买人心。我们应该在信用机制生成层面去理解这个事,现在商业的信用才是本质...
“先除掉你自己眼中的障碍,才能看得清并拔掉你兄弟眼中的尘埃”。
我没有想到今天可以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来解释,当前“产业互联网”时代变革下的另一种创新窘境——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我们却又如此的后知后觉。本文将用6w、1.8万字、上下两篇深度长文,解释为什么今天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跨界那么难? 耐心品读也许会有启发。
上篇
Which? 真正伟大的公司都是时代的公司
真正伟大的公司都是时代的公司,但是时代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奔驰,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
一份流传颇广的2018年的创业死亡名单,让刚刚来临的2019年倍感寒意。“凛冬将至”再不是权力游戏里的预言,而是梦断现实的写照。回望2018年的创业失利“画面”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使是未来,也要这个5坑趟过去了,才能活下去走的更远~
没有场景和供应链的“伪试错”,模式存在问题调整步伐却太慢
很多看似伟大的创意或互联网项目,在“场景”下根本不成立,只是创始人或投资人的意淫。所谓“试错”是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作者 | 杨娇
封图设计&责编 | 木子亮 智勇
万字深度好文| 15 分钟阅读
最近5年,我以品牌顾问或股东的身份,介入一些企业品牌实践,常常感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因为《定位》一书创作时间久远,加之时代变化、东西方思维差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而对于今天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品牌经常是“先上车后补票&r...
拷倒郎咸平的伪命题
参加郎咸平的新闻发布会时,他讲了自己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博士时一件有意义的小事。郎咸平的博士生导师以教学不循规蹈矩出名。导师给郎咸平和他的同学们上的第一节课是这样的:首先导师发给每人一打厚厚的稿纸,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命题,说:“我们先来个考试,请用你学过的知识求证推导出一个结论。”
能做郎咸平的博士生同学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提笔就写。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有人写了十几页,有的人写了几十页,有的同学甚至举手要求增加稿子。郎咸平说他觉得压...
2019年初的cai yuan 风波让这个春天略感寒意,我们也许该从两方面思考问题:
一方面某些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之前快速扩张造成了人员臃肿,不得不在此刻断臂求生,裁掉你也许和能力无关,只是形势所迫,毕竟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与其自哀自怨不如快速寻找下一个机会;
另一方面确实有些员工存在温水煮青蛙的情况,工作不温不火,关键时刻就成了可以被替代的对象。
不论哪种情况,其实都是因为对于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企业裁员也许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人工智能也许会使更多的机器人上岗,做为一个人如何在这个时代为自己“定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