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段拥军

新疆米泉市人,1980年至2000年在兵团222团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爱好哲学政治学研究,曾在《北京社会科学》、《九江师专学报》、《上饶师范学院学报》《中国财富》《资本市场》《杂文月刊》发表文章。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13402368025

信访改革:取消和弱化是方向,强化和“扩容”是现实


                        段拥军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上访案件剧增,形成上访洪峰,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矛盾愈来愈多,受到从学者到高层的强烈关注。于建嵘博士有关农民抗争与信访问题的调查,开了当代信访研究的先河。他提出的关于信访改革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引起众多学者深入的思考。“学说连线”新近出版的网络专刊《中国...

Read more

主流经济学家为什么挨骂


                段拥军

 近段时间以来,万众瞩目的主流经济学家竟然成了众矢之的,招致一片谴责之声,连被誉之为学界良心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亦对此深感不解:“主流经济学家到底惹谁了?凭什么说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误导了中国改革,扰乱了市场化的方向,造成了各种灾难?”“如果说主流经济学家是指那些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重要作用和影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学者的话,那么,全世界都承认20年里中国...

Read more

读刘国光先生《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有感


        刘老是我敬重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文章深入浅出,直指事物的本质,是笔者经常拜读的。只是近来读了刘先生发表的长篇谈话《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总感到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要说,鉴于问题的重要性,笔者也就顾不得礼节与学识了。一心想着直书胸臆,辩论是非。错误之处,还请刘老与诸位同仁批评指正。

                &n...

Read more

现有国企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合理生存


  内容提要:经济学专家关于国企缺乏竞争力与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国企目前存在的是非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谈论技术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即使从技术上讲,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国企同私企没有原则的区别,可以搞好。但是,由于非技术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体制上的原因,现有模式的国企还是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合理生存。


   谈到国有制存在的合理性与私有化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专家们常常提出这样的观点:由赶超战略带来的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没有比较优势,是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在一个开放竞争市场当中,没有竞争力,私有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Read more

选举制的优势


 民主选举领导干部既是党的组织原则,又是各级政府组织法的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更是为我们最基层的官——村官——实行民主选举提供了法律依据。村官的选举与非选举有什么不同?或者说类似于村官的这样的干部,选举产生与组织任命相比有什么优势和长处?对于这样的问题,大概因为不言而喻,人们很少论及。事实上,这是一个熟知而非真知的问题。

      一、选举制有利于解决选人决策上的信息问题

 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选什么人历来十分重要。曾庆红同志说...

Read more

胡风悲剧并非舒芜之过


[主体部分刊登于《杂文月刊》]


耶稣为什么受难,历史记载不详,基督教史上说,因为耶稣传播基督信仰受到犹太下层人民的拥护,遭到祭司贵族的嫉恨,视其为宗教异端,众祭司买通12门徒之一的犹大,将耶稣捉拿交与罗马巡抚。控告他自称犹太人的王,反抗罗马应判死刑。

由此,人们认为耶稣受难是犹大出卖了他。从受害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看,这个解释不无道理。的确,犹大的叛卖是耶稣被抓进而被钉上十字架的直接原因。然而,由于存在信仰治罪的社会条件,创立并传播新宗教信仰的耶稣受到迫害便不是偶然的。从范围更广的意义上讲,这里存在的是坚持独立信仰或传播新的信仰必受迫害这样的社会现实。只要政府有权对传播不同信仰...

Read more

非主流经济学者的误区


一、高八度,现实问题总要上升到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的高度来认识

曾经有一段时间,主流非主流经济学、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争论成为热点,为了获得争论的主动权,为了使自己的理论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新左派朋友(或他们自称的非主流经济学者)擎起了意识形态这面久违了的旗帜。一事当前,不是首先分析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将问题提高到价值观意识形态观念的高度,上升到政治立场政治路线的高度讨论研究。按说此法并不新鲜,文革时期,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大批判开路,其核心要义正在于事物认识判断的意识形态化;改革之初,解放思想所以成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就是因为是非判断意识形态化之恶习根深蒂固,不破除它们对人们思想观念的禁...

Read more

《劳动合同法》副作用没有放任主义经济学家想象的那般严重


包括张五常、陈志武在内的放任主义经济学家都误解一个问题,即把《劳动合同法》的负面作用看得过于严重。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注意到,中国社会文字上的法律规定和事实上的法律约束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从法律条款的角度去理解劳动合同法的现实影响,的确该法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副作用不可小觑;但如果从法律执行角度看,劳动合同法的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社会的许多法律规定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往往落实不了。由于这个原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副作用就不明显。此外,中国的法律法规往往不配套,不仅法规本身不配套,法规执行也不配套。本来,不签定劳动合同、不按时支付工资等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法律内容,原有的《劳动法》上均有...

Read more

为什么中国房价走势难以预测


  在微博和新闻领域的记者编辑有一些天然的局限,其实也是知识分子的局限,即长于看到一点不及其余。这是抽象思考、学科分立,总从一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比如张维迎先生,他看到改革之后官员利益受损最厉害:过去的官员工资比普通人高许多,且享有很多特权。现在的官员比起生意人、企业家收入少得太多了,很多权力比如审批工人出行的权力、享受坐卧铺的权力、看内部电影的权力没有了。但是他没有具体分析改革之后官员权力增加了多少,用权环境改变了多少。

  不错,过去官员有很多特权:掌握着普通人的出行谋生、工资评定等诸多权力,甚至连普通人脑袋里想什么都可以管。但是那时候干部没有今天这么随意的用人权,没有这么大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