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人所共知的,同时,水利也是城市的命脉,自古大都市均发育在大河的旁边,水运则是最经济的运输手段,古有大运河南北运粮,今有远洋海运东西交通。直到今天,经济发展仍然离不开水,有人把水比喻为工业的血液,比如炼钢和造纸行业都是传统的耗水大户,据说,制造1吨钢约需用25吨水,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
作者文章归档:仲改梅

贯彻实施战略
许多单位招聘、培训和尽力留住那些好经理,它们都拥有优秀的员工,甚至一些英才。大多数经理是积极肯干和富有资质的人,他们都想好好地表现自己。然而,即使优秀的人才,也会因为不良的激励措施、控制、组织结构以及公司政策或者经营方式而遭受挫折,无法施展才华。如果管理人员不能为成功地贯彻实施战略营造必要的条件,即使位居高层,也终将失败。经理们必须理解那些有效地执行战略的因素。考虑到这项任务的复杂性,仅靠直觉和个性是根本不够的。 对于权力、影响以及对变革的阻力等问题,要将重点放在与变革相关的各个真实的和实际的问题上,例如究竟是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进行与战略实施有关的变革,还是深思熟虑、循序渐进地推行...
做好决策 用好干部
决策就是方向,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与未来。决策的好坏取决于决策者、决策环境。就决策者而言,一方面,要了解群众期盼、熟悉当地情况、掌握发展规律,要会抓主要矛盾、抓得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要熟悉决策技巧,既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又能进行有效综合、拿出最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决策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和一锤定音的魄力。就决策环境而言,一是要积极开展会前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二是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度,确保科学的决策性,同时要跟踪决策的执行情况,为后续决策打下基础。政策执行的关键在干部。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培养和选拔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
农村稳定与发展事关大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广泛宣传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建立道德规范,有利提高国民素质。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教化人民。 执行首问责任制,认真登记、及时汇报、限时解决;实施限期息访制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扼制无理上访;实行村帐乡代管,定期公开村级财务,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建立健全村级治安巡防制度,安装监控设施,组建巡防队伍,实行节假日...
农地流转与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生产粮食的生产者,少则流转上千亩,多则流转上万亩以上的农民耕地。要保持粮食生产顺利进行,按照传统思维,生产者需要购买各种农机具。如此大规模的农机具,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本。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也给生产者带来了农机具保管、维修等一系列的困难。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规模粮食生产者就可以节省购买农机具的开支,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粮食生产的发展上。精心于农产品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着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畅通渠道,他们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粮食产品)成竹在胸。在产前,他们能够向粮食生产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甚至下达订单,生产者只需要与之签订产销合...
工农收入差距
纵观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粮食生产的大转折时期,利用好这一机遇,粮食生产就会迎来明媚的春天。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雨后春笋般兴建的星罗棋布的工厂,以及如火如荼发展的第三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城市劳动力无法满足用工需求时,为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建国以来,农民为我国的工业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靠农民的无偿支援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农”收入差距巨大的状况,近年来虽然有所缩小,但绝对额依然很大。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计划经济 与计划生育
为什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口增加会被视为是负担?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虽然在表面上看重视分工——每个政府部门几乎都对应着一个行业,但是在其运作过程中则是排斥社会分工,因为它的分工都是依据人的想象,而非根据人的真实需求而产生,表面上越精细的分工最后越会成为一笔糊涂账。也正是因为如此,更多的人口却只能成为负担,而无法真正创造社会财富。于是,要求减少人口再生产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尽管现在在社会生产领域已经实行市场经济,但是由于历史的惯性,计划生育的合法性却一直被继承下来。尽管现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很多地区都在闹用工荒...
人口只是负担吗
什么样的人口数量才能够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经研究表明,要让愈来愈老龄化的社会正常运转,抛开大规模的移民以外,国际上一般以总和生育率2.3作为代际最佳更替水平。在这个生育率下,除去意外死亡、未生育和丁克家庭等情况,一个地区的人口才能恰好达到代际间总量平衡。而我国的学者则是把总和生育率2.1定为更替水平。下一代的人口数量要与上一代保持不变,平均每对夫妇要生2.1个孩子。如果学界的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一对夫妇如果生两个孩子,至少从人口学上来说不能算是超生,但法律上却把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排除在这个最佳之外。换句话说,如果严格依照法律,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并不是“最佳&...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培养知识和能力不易,培养感情和信念更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院校“娃娃学生”,要聚光于正在务农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农民,他们满身的泥土味,与农业农村有着剪不断的感情、有着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信念。对他们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培养和支持,伴随着农村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他们将成为真正意义上支撑起农业农村繁荣和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在现阶段,要选择有初中文化层次的农村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点。 但是,这些成年的农民有岗有责,要养家糊口,要挣钱吃饭,不能寄希望他们离土离乡,到大中城市接受教育和培...
生物动力有机农业核心技术
生物动力有机农业核心技术非常简单,它的源头是中国的原生态有机农业。它的核心技术只有两个,一个是堆肥,由特定的物质组成,有特定的操作程序,是低碳,无病源微生物的优质肥料。第二个核心技术是调控素:用各种天然的物质(动植物、天然矿物质等)制成的用来调控生物动力的手段。其中有多元营养调控素以及土壤活化改良、土壤保护、花蕾营养、叶片营养,果实营养、光合作用增强等7种调控素,都已实现了商品化生产。认为生物动力有机农业,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又有一定的核心技术,是比较完整的一项有机农业技术。所以我想中国农业的前途,在于农民对科学的诚信。生物动力有机农业是现今有机农业各学派中既有理论,又有自己独特技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