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看,应当说农田的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基本上还是承包到个人或集体的责任制形式,因而它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超越。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农田的规模经营只能在坚持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即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动,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既是对家庭承包制的提高,也是对家庭承包制的延伸和发展。就其内在本质而言,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它所表现出来的制度绩效是难以估量的;农田的规模经营,主要是改变家庭经营的规模,而不是改变家庭经营的内在机制(即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无须监督),这是多次农地制度变迁给我...
作者文章归档:仲改梅

为了1%
假设今天有100家企业创业,5年内会倒闭90%,90家。这90家的倒闭叫决策性失误,大方针选错。比如开酒楼,位置选错了,位置占酒楼成功的绝对因素,差几步,客流量就不一样;比如投资一个项目,项目就选错了。比如投资搞个网吧,就叫夕阳行业。
剩下的10家,再过5年又倒闭90%,9家。这9家的倒闭是因为没有建立一个系统。什么叫建立一个系统?就是在7个方面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系统的管理。哪7个方面:人财物进销存产。中国第一批千万富翁,就剩下四川的刘云浩,其它的都没了。 还剩1家,1%,就叫模式,它自身就是一个良性系统,很难倒闭了。也...
土地经济优势亟待转型
我国经济基本上是土地密集型经济,财富转移多于财富创造,GDP增长远高于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用地多增长快的重化工业和高速公路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学城、会展中心和办公大楼等用地不少,基本不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这样导致内需不足依赖外需,带来外汇储备过量、货币发行过多等一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发展依赖于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这些都没有土地价值变现来得快。带动产业升级的高科技产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服务业难获土地租金,在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竞争中起点就处于劣势。缺乏消费带动,缺乏企业家精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的经济,增长是难以持...
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和被管理意识正在逐步淡化,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导致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丧失信任,造成社会矛盾凸现、纠纷频发、群体性事件升级、无理缠访等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和队伍建设,使他们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到热情服务群众,使群众乐于接受服务与管理,把一些矛盾隐患通过基层调解组织真正消除在基层,把基层群众引导到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发展轨道上来。同时,农村社会管理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广泛联系群众的工作。农村基层...
农村社会纠纷与经济发展
当前,在广大农村,大部分社会矛盾纠纷是与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联系,可以说,经济发展落后是引发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上访闹事等现象的直接导火索,可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解决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才会迎刃而解。同样,只有我们基层政府的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做实了,做好了,广大农村才能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行产业建设来发展壮大经济,广大农民群众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中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得以提...
农村社会管理事关和谐社会
当前,在农村社会管理工作中,许多基层干部更多的是等矛盾纠纷出现了才出面调解、等群体性事件发生了才予以阻止、等上访者上访了才了解实情,等等,这种工作方式就给广大农村构成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农村出现的一些矛盾纠纷并不都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而是一些潜在的矛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导致矛盾由小到大,日益尖锐,引发更大的矛盾。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基层干部认为没有矛盾纠纷出现就是社会稳定,没有上访闹事现象就是工作到位,这个思想误区就给社会和谐稳定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在当前经济建设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和谐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稳定也是生产力&r...
“下乡”能否推动内需
系列“下乡”活动固然可以搅动即期农村消费市场,但却无法让内需增长自发维系,政策绩效或将呈现递减趋势。所以,相关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应放眼长远,通过税费减免、收入分配改革等多方面综合发力,实现扩大内需的最终目标。不可否认,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税制改革中已做出诸多努力,包括个税起征点下调、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启动等举措,已然让微观实体获益,鼓励了生产厂商的产品升级工作、扩大了消费者的议价空间,但仍应进一步深入。当前,国家财税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特征,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居民消费相对萎缩的局面,若这些深层次制约消费的因素得不到破解,百姓的钱袋子就难以...
农业服务大市场
我国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过去由于人地关系紧密,服务的内容难以拓展。随着新生代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城,越来越多的农活需要社会提供服务。农业部每年夏收通过政策给力,发动全国农民自购约50万台收割机南下北上,就解决了全国夏粮80%以上的机械化收割问题。合肥天禾种业两三年时间里摸索出“四代一管”的服务模式,对几十万亩农田提供秧苗供给、栽插、管护等服务,业务范围达十几个县,农户和企业都取得很好的效益。目前,以农业机械(犁田、插播、收割、脱粒、烘干等)、种子化肥配送、病虫害防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服务需求正日益增强,我们招商引资要一些城市工商企业下乡搞现代农业,...
农业与金融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致命性障碍。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以打造融资平台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首先要加快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在财政、税收、工商登记、用地等方面加大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扶持力度。其次要着力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再次要切实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强化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责任,明确政策性金融的功能定位,将农业和农村基础...
创新农业服务体系
现代农业从本质上讲,就是规模农业、集约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实在短期内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小规模经营。那么,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如何突破土地分散经营带来的效益障碍?笔者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以促进规模经营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直接经营的适度规模化。我省的模式是:以县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为重点,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网络,县级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村级配备土地流转信息员。二是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化。包括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