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过:“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爱情有时便是如此,无论多么山盟海誓、生死相许,都难以抵挡岁月的消磨,而爱情的产生也并非我们想象的如此浪漫,只是合适时间、合适地点,碰到差不多的人,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也只是体内分泌的“爱情荷尔蒙”而已,苯基乙胺、多巴胺、肾上腺激素、内啡呔等激素使得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各种美好,但是,很遗憾,这些激素的含量会持续...
作者文章归档:郝翔

人生何种是正途?
人生有没有正途?我对此没有非常明确的观点,因为世间太多故事纷纷扰扰,没多少人能搞清故事背后的意义。很多人都说,要找个什么项目,赚赚钱之类,但我感觉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一亲戚,应该说是极具商业头脑和商业实践的,做过很多项目,应该也赚了些钱,但从生活状况上看,我并不觉得过的很好。而现阶段他们的项目立足在成立各种黄金、外汇公司上,可能按照商业的嗅觉,这些擦边球项目,是有极高收益的,但这不能算是正途。
可能有人会说,当年腾讯不也就一伙人凑了50万,从而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帝国嘛!虽说腾讯靠QQ起家,但成立公司时,立足的却是“无线寻呼系统”,因为那个时代...
痛苦的根源来自何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基本可以反映出,人是一个矛盾体,我们非常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但也很恐惧变幻无常的人生。工作稳定的人羡慕他人的极高的收入和刺激的体验,而漂泊者也感叹背后不为人知的苦楚;就好像那些读书少的人,总会可以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但也可能走向读书无用论的极端。痛苦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其意义往往也是中性的。
痛苦一:对当下的自己不满意,这是一个常态,这不像古代,父辈什么身份就老实干什么,没有什么好考虑的,就没有什么多余的烦恼,因为这个叫天命,虽说确实束缚了人类发展,但人类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大部分人都成为金字塔根基,只能说束缚了...
能用红包解决的问题,就别瞎BB
很难说,到底是微信红包符合了国民的特性,还是企鹅帝国培养了这种习惯。反正是,现在没有抢红包环节的聚餐一定感觉很无聊,而各类营销会议,你不先拉个群发点红包,都不好意思往下介绍产品了!
在大家日常生活中,红包的妙处众多,怎么说呢!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假如和女朋友闹矛盾了,根本不用整虚的,也不用烦恼女人们的说风就是雨,直接发红包吧,红包名称就叫“对不起”,每个红包10元,先刷屏20次!保证比什么话都有效果,而对方领了红包,多少气也都消了大半。这绝对是真理,其实并不是女孩贪财,而是因为红包代表诚意,当然该方法只限于日常小矛盾,假如玩大了多少红...
“毁”人不倦的隔断出租房
同事为了方便工作,想在公司周边租个房,于是乎,我也顺便去把下关。由于去的时候,时间较晚就只去了一家。但一进门,这间房子就给我极其好不的感觉,因为这是隔断房。所有的隔断房都会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来增加房间数,一个100平的房子被隔出六七间是很常见的。最后,公共空间就只剩下了一个细长的过道,而一间间隔出的房间非常类似传统的大学宿舍,当然,这只是神似,而且是缩小版的。
参观了几个房间,发现里面基本上就一张100元的简易木床,一个柜子,房顶上一个低功率的灯泡,地上铺的是那种皮革布,虽说房东已经打扫过,但这种脏乱感,还是让我不太愿意在里面久留。最可怕的是,这么多房间却只有一个卫生间...
你同学聚会了么
今年过年回老家,参加了几场小学、中学同学会,说起来参与前后感觉还是有点差别。由于我以前外地读大学、外地工作,某种程度上和他们有所疏离,当然,最主要的是我喜静不喜动。而这次能联系上纯属偶然,因为我有唯一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同学的微信。
当我被拉进同学群后,就不自觉的翻看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毕业照,再对照着那些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确实可以让某些模糊的记忆清晰起来,这种感觉是奇妙,很多压根就想不起来的名字,现在竟然可以想起我们之间发生过的某些故事。我想这可能就是同学聚会的最大动力吧!
由于在县城里住,幼儿园同学几乎全部都成了小学同学,但到初中,就多了些骑自行车上学的同学,...
中国的自虐式白酒文化
任何文化都是把一个简单的过程复杂化、精细化。比如日本的茶道,亦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当茶变成一种道之后,人们会在自身上下功夫,从最初对细节流程的把控,再到器具茶叶品质的无止境追求,到最后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而葡萄酒文化则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在基督教的仪式中,葡萄酒就代表耶稣的血,而酿制葡萄酒的品种以及掺杂比例就更为繁复,据说一流的品酒师可以品味出,细微的层次差别。因此,这在西方世界里,品酒师是一个高收入职业,而且可以考证的。
而葡萄酒也从酒具演变,到品酒过程,发展出一整套流程。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葡萄酒会根据菜品的不同,推出餐前酒、餐酒及餐后酒。最顶级的大师,会建...
老而不死是为贼?
经常看到各种虐养老人的新闻,会让我们感到极其愤怒,心想,“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但是,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农村,比这凄惨的故事太多太多,而这里面一定是有点什么深层的原因。
中国是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国度,什么卧冰求鲤、扼虎救父的故事太多太多,李密在《陈情表》中,“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读起来总会让人不由感慨,人间的情亲关爱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但我亲眼见过,看护老人并不是那么尽心尽力的子女,可能虐待算不上,但多少感觉有点不堪。...
只认钱不认人的社会幸福吗?
人是群居物种,是需要各种身份叠加的,比如天生的那种血缘亲情身份,同学师生身份,同事朋友身份等等,亲疏远近的差异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差异,这就是天性。这方面很多人做过无数实验,比如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最后发现是个熟人,在自己不自知的情况下,态度的差异可以大到让自己难以相信的程度。
人情社会就是人性演化的结果,可能中国人对情感的需求额外看重,显得中国的人情社会更为明显,我们应该都有体会,中国人遇事,第一反应是,我能找谁谁谁,可以把这事摆平,我们一定是优先想到具体的人,如果不能直接找到这个人,如何才能搭上关系就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按道理说,就事论事不好吗?轻松简单,但大部分中国...
谁不想要衣锦还乡的荣耀
当年,西楚霸王攻入咸阳宫,放火烧了秦宫室,杀了秦降王子婴和八百多名贵族。有人劝霸王在咸阳定都,说关中大地阻山滞河,四塞之地,土地肥沃,可以成就天下霸业。但霸王见被烧后的秦宫室残破不堪,早有东归之意,便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这既是衣锦还乡的由来,又表明这种所谓炫富心理自古有之。
很多人说父母想的是你,不是你的衣锦还乡。怎么说呢?这话既真实又有点虚头巴脑,中国父母哪有不希望自己子女能荣耀门楣的呢!即使和自家沾点关系的亲戚,稍微有一点成就,巴不得十里八乡都给传遍了。当然,他们也不太希望子女过于辛苦,但这颗荣耀之心还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