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范海辛

范海辛,男,上海小市民,1950年生人。文化程度,高中。民间思想家,现正式身份为国企下岗工人,“协保”人员。 自学哲学,创立“新理性主义”学说。在学术上,被认为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反列宁主义者、一个儒学拥趸、一个反日的民族主义者、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学术思想来源:马克思、毛泽东、孔子、韦伯、波普尔、康德。主要著作《讲道理——关于新理性主义的论述》。

波普尔哲学批判


波普尔哲学批判(附录)
波普尔(Karl R.Popper,1902——1994)创立的哲学体系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庞杂的体系,这里所要批判的,仅是他在社会科学方面的非决定论。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是哲学史上一对古老的矛盾。决定论者认为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例如自然界内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水从液体、汽体到固体的变化规律;人类社会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导致人类在经济和文化上进步的规律等。而非决定论者认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无规律的,水既可以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不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无规律可言,“一切都可能发生”。(引自波普尔著《开放社会及其...

Read more

导 言


                      导   言
  我们这个时代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时代,是令每一个有良心、有思想的中国人都感到痛苦的时代。此话怎讲?一方面,每一个有良心的人都承认,目前的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来最好的时期,另一方面,凡稍具良心的中国人都对时下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不公正义愤填膺。在一些情绪过激的人看来,目前的...

Read more

王海打假与“意图伦理”


王海打假与“意图伦理”
 
 
范海辛
 
 
 
王海打假在前几年曾是传媒上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好象是时过境迁,鲜见有人提及此事。不知是市场上假货少了还是王海式的英雄不再热衷此道。但根据个人的体验,结论明显是后者,是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难容王海式的英雄,或说,在王海与奸商的斗争中,目前是奸商得胜,王海出局。
 
探讨王海们为何失败,笔者不得不引出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意图伦理”(an ethic of intentions 又译“信念伦理”)。马克斯·韦伯(1864~1920)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

Read more

现代化与理性化化


现代化与理性化
范海辛
 
自笔者在《文明的差距》一文中提出现代化的本质是理性化的论点后,引来一些不同意见。在此不得不撰文予以说明,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理性化,又称合理化,二者的英文译文均为rationalize。而rationalism一般译为理性主义,译为合理主义的较少。在中文里,理性化与合理化虽有细微的差别,但含义大致相同。
    首先对现代化与理性化加以充分论述的,是马克斯·韦伯,其代表作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影响较深的先有经济基础、后有意识形态这种传统的机...

Read more

现代化理论中的内因和外因


现代化理论中的内因和外因
范海辛
列夫·托尔斯泰所著《安娜 卡列尼娜》一书的卷首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大意),曾被广泛引用,借以说明成功的共性与失败的个性。实际上成功也有个性,失败也有个性。托翁的这句名言似可改为“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而不幸的家庭都是相同的”。
从成功的共性、失败的个性这个角度看,现今世界上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大多数是新教占主流地位的国家,或反过来说,凡新教国家皆为富国。而居于发展中的国家,可说各有各的不幸,或是因为连年战争,或是因为底子薄、人均资源匮乏等。
而从成功的个性、失败的共性这个角度看,各个富国之所以富,又都是千差万别...

Read more

“决定论”是错误的吗?


“决定论”是错误的吗?
——为“现代化”就是“理性化”的辩护之一
 
 
范海辛
 
 
 
本人自提出“现代化就是理性化”(详见拙作《文明的差距》)的论点后,在朋友圈子内引来一些反对意见,认为该论点的实质乃“文化决定论”。一位好心的朋友还向我推荐了上海学者朱学勤先生的一些文章(《书斋里的革命》 长春出版社),特别是他于去年年底在《南方周末》报纸(2001/11/29)上发表的一篇讲演《从马嘎尔尼访华到中国加入WTO》。
读了朱先生的这些文章之后,才知在中国思想学术界这个圈子里,“文化决定论”为何那么臭名昭著。按朱先生的...

Read more

“文化决定论”是错误的吗?


“文化决定论”是错误的吗?
——为“现代化就是理性化”的辩护之二
范海辛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我国一些反“文化决定论”的学者尊奉为“选择论”或“非决定论”大师的卡尔·波普尔,就是一位“文化决定论”者。在他著名的反历史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五条论纲”中,第一条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见《历史主义贫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年版,P.23)。这里,波普尔用“强烈影响”代替了“决定”。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条论纲,“试想某一...

Read more

理性主义为什么很重要?


理性主义为什么很重要?
 
范海辛
 
       什么是理性?理性一般等同于理智,它是人的思维活动中相对于情绪、感情和意志的那一部分。理性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实际上是外界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反映,因此理性或理智等思维活动就离不开一定的逻辑。理性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一般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认识过程中,理性又往往是针对经验而言,作为经验的一个对立面。
       理性的重要性恐怕无人反对,但理性与理...

Read more

知识分子为何要与工农兵相结合?


知识分子为何要与工农兵相结合?
范海辛
 
       知识分子要与工农兵相结合曾经是建国后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该政策早在抗日战争的“延安整风”时期既已制定),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这个政策却突然间消失了。为何消失?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没有一个说法。可谓中共党史上一大谜案。
       但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为何要与工农兵相结合,则一直到现在官方都未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合理的答案,这个至少影响了几千万...

Read more

“好事多磨”辨


“好事多磨”辨

范海辛

笔者在几年前曾遇到过一位学习汉语的西方人士的求教,问曰何谓好事多磨?笔者回答,好事即利国利民或利你利我之事,多磨乃指该事办起来不顺利、多磨难的意思。对方对此回答显然不满意,又问,既然是利国利民、利你利我之事,何以会办起来多磨难?难道这些磨难制造者不懂得自己的利益?对此我又从主客观相符方面予以解释,无奈此位老外仍是一脸茫然相。过后我想,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但究竟是哪些方面的差异所致则不甚了了。

近来专门研究东西方文化在理性主义上的差别,使我对此有了新的看法,不揣浅陋,在此抛砖引玉。

我们中国人若遇到要与之交往的陌生人,当先假设对方为骗子或坏人,然后再一点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