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九成人群认为新政执行面临严峻考验--关于“70%·90平方米”新政意见调查


调查时间: 2006年7月14日~22日
调查方法: 网站调查
样 本 量:截至7月22日10时计2410人次
执行机构:《楼市》市场研究部

  在“国六条”“九部委意见”调控风暴一月有余的博弈中,“70%·90m2”两条最具关键意义的指标口水战从来未停止过,此次建设部调控细则尘埃落定,“70%·90m2”的争议陡然豁然开朗,京城房地产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控加速通道。

三成人群认为部分细则欠妥



  套型建筑面积以及70%比例是项目控制还是总量控制,业界争议已久,尤其是政府方面迟迟未对此两项关键指标的具体内涵作出解释,市场一度处于混沌状态。针对政策总体评价调查发现,九部委新政将对部分中小套型房屋项目进行限价开发,以遏止房价上涨,此举仅限价而不限利润,限价商品房尤其是小户型项目的工程质量可能会出现问题,反而会偏离了整体宏观调控的初衷。

  另外,对调控政策总体评价意见,还包括“70%·90m2”落定。针对市场大户型真实需求比例的界定可能被低估了,国内居民改善型居住的需求还需得到较为科学的量化。

  综上,20.55%调查人群认为就北京而言,部分细则及具体措施仍待明确。


逾九成人认为新政后市执行考验严峻



自九部委《意见》出台以来,一向跻身于地产媒体舆论前言的地产大腕顿时集体失语,且在前日刚结束不久的“2006(博鳌)房地产论坛”的表现更是谨慎备至。建设部细则针对——“70%·90m2”比例的迷团陡然拨云见日,终解开了这一地产的“达·芬奇密码”。

新政风暴在持续“煎熬”开发商们的同时,业界对后市调控预期尤其是执行操作力度提出了质疑。调查发现,36.66%业界人士认为建设部细则虽雷霆出击,后市执行却可能乏力。

近六成人认为建筑面积界定较合理



关于90平方米 “套型建筑面积”为“建筑面积”的规定,从政策整体调控总方向上定论,扶持中低收入人群的自住需求,此举较为明智。高达58%的调查人群认为“90平方米”的界定较为合理。

不过从开发商影响层面分析,在项目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固定的相对要求前提条件之下,单套建筑面积90平方米若完全执行70%的比例,意味着单个项目总户数增加,同时根据政府法规所要求,地上、地下车位及其他配套相应增加,间接拉升了整个项目的建安成本,开发企业在预期利润不减的情况之下,房价或将抬高。因此90平方米为建筑面积的界定也遭到部分业界人士的质疑。


逾半数人认为总量控制操作难度加大



截止本文发稿,北京市具体操作规程还未最终确定,且官方当前就此问题仍三缄其口,但总体分析,尽管90平方米为建筑面积对开发商打击力度巨大,但70%的城市总量控制或多或少预留了部分政策缺口,给出了具备灵活性的操作空间。
70%总量控制或将为权力寻租留下可怕缺口,若70%为单个项目控制,权力部门在硬性制度下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而总量为70%,个案楼盘项目裁量权却完全掌握在权力部门手中,总量是软的,是非制度性的。某种意义上,开发商有了商业贿赂的动力。

此外,部分业内人士提议,具体执行量化指标可从土地供应源头初期落实,可杜绝开发商与政府部门的直接对话,将会减少权力寻租的可能性。

近六成人认为大户型楼盘会涨价



新政出台后,各相关人士众说纷纭,且有关大户型楼盘涨价潮暗流涌动,一些大户型楼盘甚至已开始酝酿提价,新政让无数开发商头疼之时,部分大户型楼盘项目开发商却闻到了商机,在观望氛围颇浓的当下,大户型楼盘产品后市将逐步成为稀缺品,已经开建或开盘预售的大户型高品质楼盘项目间接受益;同时,大户型楼盘项目供应总量的下滑,根据经济学供需理论,房价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本次调查发现,近六成人群认为在售的大户型楼盘项目价格将会上涨。


近半数人认为小户型竞争力加剧



  目前,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获知,截至7月23日,全市可售期房住宅面积13751608平方米,可售期房住宅套数为97637套,以此可推,北京未售住宅平均每套面积是140.8平方米;此外,全市未签约现房住宅面积为3023361平方米,未签约现房住宅为17877套,平均每套面积为169.12平方米。综合可得,京城未售住宅平均每套的面积是154.96平方米。小户型后市供应将陡增,会彻底改变全市房地产市场形势格局。今后,全市平均单套住宅面积将会明显减少,同时小户型楼盘项目市场竞争也会明显加剧,调查发现,逾四成人群认为优质小户型项目仍具竞争力。

近四成人认为后市房价将得到平抑



  客观分析,此次建设部细则出台,开发商是噩梦开始还是虚惊一场?政府是基于市场反馈所作的调整还是有所让步?尽管仍难寻解,但就后市整体房价走势来看,房价下跌并非政府宏观调控所愿,其主要目的还是把房价涨幅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并继续稳固房地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