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一代林妹妹前几天驾鹤西去,魂归极乐世界…
我不知道对已经遁入空门的她而言,是灾难还是解脱,毕竟这样的魍魉世界,什么选秀红楼,我们这等旁观者都鄙其炒作,何况她一个入戏如斯的局中人。
83版的红楼,是数年磨一剑剧。全剧不曾用过一个替身,从书法到抚琴,都是本人从头学来,认真做去,而成其经典。晓旭有文《梦里三年》,慢慢地见一个青涩的晓旭,到一个人戏不分的黛玉,这当中有多少心力憔悴,多少字字泣血?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红楼一剧的角色里,宝钗的样子,甚至平儿,都要比晓旭美得多。黛玉一直被诟病不够美,不够标致。可是一部红楼,哪有直写黛玉美貌的文字?芹溪也只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黛玉之美,美在出尘,美在灵魂。
回头再看她所写的那三年,那些努力,挣扎,悟道,出戏,入戏,才明白她是怎样成就了这个黛玉,真是心血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角色。而晓旭恰恰却是最合适的黛玉,那一身的书卷气,眉梢嘴角的傲然,吟月替诗的玲珑,偶尔的小性儿,那纯净直面的眼神,就是她成就了黛玉。
王德源,资深地产广告人,尚美佳机构掌门人,常与王石、全忠、袁昆、冯佳、龙固新等业界“风流人物”打成一片,打一手漂亮高球,一身书卷气,南开大学第一风流才子也。此公原本在天津一纸媒做记者,后砸掉铁饭碗南下,随国企冯佳学艺,创业以来佳作不断。闲来炒房,获利颇丰,据说可动用炒房资金没有1个亿也有几千万。更是营销优则开发,已经跻身开发商这一食物链的顶端,左庭右院,前途无限。
晓旭是我的青年记忆,德源算我的圈内好友,除了都在广告界有所成就这个交集,素无其他瓜葛。晓旭的丧礼在深圳举行时我正往成都,德源前一天电话约我一起赴丧礼追悼,未能与会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桩事,一下飞机就找来当地的报纸寻找相关的消息。果然又充斥了社会、娱乐等版面的头条。这也是黛玉、晓旭应有的哀荣。然而,一张现场的照片及其报道却让我大吃一惊。照片上并排四个出席丧礼的男子,偏巧我个个认识,都是深圳地产、广告圈中的腕级人物,现在看到他们的身影更是不免生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悲惑。
然而再看下面的报道:陈晓旭的前夫郝彤(左二)参加告别仪式…还有“他未着僧衣,而是穿着白色衬衣和淡青色的长裤,戴着墨镜,郝彤也给陈晓旭敬献了一个花圈,不过署名落款是自己出家后的名字“释开诚”。”云云…可是我左边数,右边查,怎么看去也没找到我旧识的郝彤,被指证为难属的却是我们的大才子——王德源。
旁人也许看就看了,信就信了,而偏偏像我这样看到在都是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上出现了这么大的“勺子”,一时间感怀黛玉、哀思晓旭的情绪被破坏殆尽。“八卦也要讲诚信啊!”不合时宜的竟在心里冒出这样一句大喊来。
放在以前只和会展圈、地产圈、广告圈的朋友泡在一起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大约会让我为故人不忿、为朋友闹心;而今天看到无论如何也算做主流的媒体上闹出这样的笑话,已经算半个媒体人的我,却分明生出了汗颜愧惋的感觉。是无心之失,还是粗制滥造?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对英年早逝的晓旭还有遭逢大难的亲属而言,这样的错失确实成为了对逝者略嫌荒诞的不敬…
记得以前在自己的博客上也谈到过“媒体责任”之类的话题,大约还说过“媒体拥有决定生死于舌尖之上的权力”之类比较夸张的话。其实,即使有堂堂都市大报指鹿为马在前,继而网络上连番转载,以讹传讹在后…再怎么样,也不改晓旭已逝的现实,然亲戚或余悲…而“他人”在做歌的时候,能否多做一点点基础的调查工作呢?
没有蔑视人家媒体的规模、实力的意思,但请原谅我把这样的失误及其背后的工作习惯称为——“小报”习气……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