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单大伟

优博展览集团董事长,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住交会总策划、组委会秘书长。现年33岁,山东青岛人。曾获2001年度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人物、2002年中国楼市推动力人物。优博展览集团承办了中国顶级规格的“全球脑库论坛”、“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等具影响力的活动,由其主办并承办的中国国际房地产与建筑科技展览会(简称:中国住交会),被媒体誉为“中国房地产第一展”。

给房地产来个价格听证会?


这个秋天,房子继续涨价,大家继续吵架。成本,成了新一轮论战的关键词。

2002年初,国家计委曾经组织过一次价格听证会,主要讨论的是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价格是否要浮动。通过听证会,铁道部公布了客货运的成本,并分析了价格杠杆是否能够调节春运客流。今年年初也举行了一次价格听证会,直接针对的是北京出租车是否应该涨价,油价在节节上涨,出租车师傅们一肚苦水。这次听证会上,一些出租车公司也公布了成本,我头一次听说了,某出租车公司的党委书记月薪高达3万元。

这两次对于价格的听证会都有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针对的是具有公共性的商品或服务,对其进行价格监管。铁路是国有的,各铁路局直属于铁道部,火车票的价格...

Read more

让长征精神来结束争论


上月的25日,我们邀请了一些地产届和建筑界的朋友,就前沿建筑和城市关系开了一个相对专业的论坛。既然是论坛,就是让人坐而论道的地方。就前沿建筑这个话题而言,当天绝对不乏同样前沿的思想和观点,无论是我们还是与会的朋友,想必都有自己的获见。也许是“前沿”这个名词太富刺激性,比如那天在场的清华的周榕老师就和对面的老潘来了一场比较激烈的论战,详情在潘石屹"老师"的新浪博客上已经有了详述,我看过应该不能写得更好,在此自不蛇足了。

 

我无意选择做周老师和潘老师中哪一个的粉丝,只是作为论坛的东道,一个相对脱离商业,相对专业的初衷,竟然也会引发在各自领域大有建树的人士发生一场,在我看来已有...

Read more

两次改变世界的机会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是一个人可以以两种方式改变世界。比如比尔.盖茨。

    一方面盖茨统治了我们的桌面办公系统,他让电脑进入家庭,每天数亿人在一个叫做Windows的平台上工作、学习、谈情说爱。另一方面,盖茨夫妇至今已经捐出了300多亿美元投入慈善事业,并且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行善方式:对于基金会实施绩效考核,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的效率。去年年底,盖茨获得了2006年度詹姆斯.摩根国际慈善家大奖,旨在表彰其对人类健康及医学研究的关注和奉献。盖茨在即席演讲中说,当他还是小学生时,受到从事教育的母亲的影响,...

Read more

传媒“事小”,气度“事大”


2007年,《中国房地产报》搞的第一项有影响力的活动就是慈善晚宴,也是我们的年会。 110日,我们与幸福工程委员会、新浪网合作举行拍卖会,共同筹措了两百多万元的善款,用来救助贫困的母亲。我们的开发商朋友、演艺圈的朋友慷慨解囊,我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上善若水,善良、友爱、互助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人类脱离动物的标志。人的能力可以有大小,影响力可以分强弱,但是做善事的愿望不可分高低。就像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位地产杂志的主编,最近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2006年房地产传媒年度十大事件》的文章。里面说,中房报是“作为唯一‘...

Read more

权力越大,越要听党的话


  

   作为地产商的冯主席要听党的话,作为媒体的我们呢?

 

“生死在舌头的权力下”。这是《旧约.箴言》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在中国有另一个说法,或曰“人言可畏”,或曰“公信力”。

 

即使在今天多元信息与多元价值并行的社会体系下,这句话仍旧触目惊心。尽管媒体机构是一个市场化的以赢利为目标的公司,但是媒体仍旧是有权力的,而且是权力不是权利。这种权力体现在,所提供信息对于公众判断的引导、由知情权衍生的采访权、信息传播后所产生的舆论效应、社会情绪、群体价值审判以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的直接与间接压力。

 

在网...

Read more

我的原罪


同事兴冲冲的跑来告诉我说,“你有罪”,我问他,“啥罪啊?”,他说,“原罪”。然后给了我个网址让我自己看。有网友发了个帖子评出“中国房地产五大原罪人物”,大概观点是,“人为制造房展会并开评奖先河,收取高额回报,将地产圈娱乐化,将中国房地产的风气带坏! ”和我一起榜上有名的另外四位分别是:易宪容、周正毅、成克杰、于凌罡。

 

之后几天,同事碰见就拿这事来开我玩笑,“原罪和抢劫罪差不多,怎么着也得判个10年。”连续两天做梦梦到的也与这相关:梦里头儿子清早起床,突然抱着我的脖子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去自首呀”。再不就是梦里头八十三岁的姥姥打电话给我,问我到底向政府坦白清楚没有...

Read more

分析房价不能只靠“良知”——兼论潘、时之争


辞旧迎新,热热闹闹我们进了猪年。先给地产圈的同仁、各位博友拜个年:祝各位大吉大利,四季平安。

 

春节是地产行业的淡季,但是老潘与时寒冰的唇枪舌剑又让行业再度热闹起来。本来,合家团聚之际,一家人憧憬未来谋划新生活,房子是必不可少的盘算对象,也是走亲戚饭桌上的热门话题。改善生活,娶媳嫁女,谁不想在新年里住更好的房子?房子就是家,是温暖,是希望,是香喷喷的饭菜,是甜蜜的美梦。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很大的差距。在美国,中产之家都住在独立住宅,前后有草坪,车库有两个,院子里还专门有个工具房摆放剪草机、手电钻等杂七杂八。就像美国电影《史密斯夫妇》里,布拉德....

Read more

别再鼓弄什么悲情英雄啦


易宪容研究员的离职,无疑在上周为关注地产的人士提供了不少谈资。本来再正常不过的个人职务变动,却被描述为“房地产的良心遭受打压”,一切只因事件主角特殊的身份和他曾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  

很多人都一厢情愿地认为易的离职是房地产商的胜利,甚至把这看成是社科院侵犯学术自由的“罪证”。可是,在我看来,如果房地产商这个群体真的已经能够影响知名学术机构的人事决策,那么这么些不顾学术规律只为吸引眼球的专家们又怎么能得以迅速成名呢?须知,以“万恶”开发商“通天”的本领,应该早就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才对。 

撇开这些臆想般的开发商幕后操作论不谈,单就博友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Read more

一不小心露了富


  碧桂园已经开始公开发售,最高集资额度129亿。预料资本市场将大幅超额认购。碧桂园会以上限定价,上市后市值可高达860亿元。以香港股市目前的火热程度,碧桂园只要达到近期新股的平均涨幅,市值就可能超过千亿。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也是目前董事局主席,他的二女儿杨惠妍拥有公司59.9%的股份。

  保守估计,这个25岁女孩儿的身家将超过700亿元,远远超过去年190亿元的张茵,成为中国新首富。当年张茵抛弃稳定工作,赴广东、香港创业20年赚下身家,一夜间被个小女孩抛开。一代新人换旧人,财富聚积速度之快令人乍舌。上一首富的位置还未坐热,成功之道还不为外人所知,新贵便以火箭的速...

Read more

谁来决定房地产是不是支柱产业?


 

其实当下最火热的市场不是楼市而是股市。股市从去年五一到今年五一,大盘指数涨了250%,沪市现在已经站上了3700点,4000点就在眼前。

 

股市涨得么快,不是一句泡沫就简单解释的。泡沫可以年年有,但为什么熊了那么多年,突然一下子就像开了香槟一样,泡沫蓬勃?我认为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是股改使证券市场成为一个充分的市场,为市场松了绑,另外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有了大幅增长,投资回报率非常高;外因是中国老百姓都有钱了,储蓄放在银行里已成负利率不拿出来寻找投资渠道只能发霉,现在股市每天开户超过3万,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如果再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