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什么时候还?
文/刘霄潇
《无间道》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句话在商海中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得到验证。这个世界是能量循环的。所获得所失去的,都有因果。
l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去年的福布斯排行榜前十名,有四五个都是房地产开发商,行业利润可见一斑。过去房地产开发的盈利模式:贷款——买地——盖楼——地价涨——房价涨——暴利——圈地。这种技术含量低、入行门槛低的行业模式,虽然熙熙攘攘富了一群进来淘金的人,但也必将引起行业价格自身的大起大落。
一个只涨不跌的行业、一个所有人都赚钱的行业,是不存在的。如今全球房地产就开始面临激烈的调整。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世界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房价变动定期跟踪监测的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北美、西欧、日本、南非等国家住房价格涨势普遍回落,其中不少国家出现下跌。美国“两房危机”,两家房地产龙头企业房利美和房地美彻底陷入困境;西班牙最大房地产开发商“马田萨-法迪萨公司”,因未能筹集到周转资金维持企业运行而申请破产保护;英国爱尔兰三分之一的地产商宣布倒闭……
中国房地产从07年底开始普遍进入调整期。由于房地产有地域性,所以在不同城市,房地产的调整表现不同。如深圳,由于炒房投资人多,故泡沫丰富,在这次调整中深受创击,部分楼盘价格下降了50%;而在上海,以自主房居多,此次调整对其影响不是特别明显;在一些三线城市,如无锡,房价没有大幅涨跌,但销量下降,观望气氛十分浓厚。
中国房地产将告别普涨的年代。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前两年拉升房价的快感,现在到了要还的时候。
l 地产大鳄们为什么要自己唱衰自己?
这种关键时刻,人们都在持币观望,任何风吹草动的论调都会影响他们出手购房的决心。这种关键时刻,开发商似乎更应在嘴上死撑房价,好催消费者赶紧给他们现金,让企业不至于资金链断裂。然而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地产大鳄王石却抛出“拐点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潘石屹喊出“百日巨变论”;万通冯仑更断言直到2009年上半年结束,这期间的楼市都将是无人喝彩的时期。
大牌开发商为什么要自己唱衰自己?这场“无间道”他们想要怎么演?
万科在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降价促销,因其大牌地位,其一举一动都深受关注,因此部分媒体评价它现在担任起的是领跌角色。这造成了本来就冷清的楼市气氛更加凝重,消费者对将来的更大降幅充满期待。
中国房地产确实开始告别普涨时代。
中国房地产的经营过去是以外部资源整合为重,未来将转以内部管理为主,其盈利模式将由土地升值为主转变为内部管理组织效率的提升为重。中国房地产将由“地产”转向“房产”——这一过程在开发商身上的体现,必然将是淘汰一批、壮大一批。
本次楼市调整面临的形势很严峻,但对某些开发商来说,却正是机遇。某些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借机收购兼并掉一批支撑不过寒冬的企业,如万科杭州并购南都;某些开发商趁机低价拿地,如绿城2008年连拿了蒋村3块地。
集体暴富只是房地产行业的阶段性表现,长期的发展必然将改变队伍里鱼龙混杂的情况,让实力不够的人退出比赛——这就是王石、潘石屹、冯仑这类大牌开发商的野心。同时这也是此番楼市调整的目的,它将成为行业自我完善的途径。
结语:
地产大鳄们显然知道目前这阶段正是他们做大做强的机会,于是放出一些言论企图去引导市场,想借势灭掉一些小牌开发商。其实这个大吞小的过程是必然会发生的,王石之类的言论只是加快了它的进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虽然经济确实得到飞跃,但我们也看出中国的发展还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自给自足,世界500强企业里有几个中国企业?
本土企业想要站上世界舞台,具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壮大自己。但靠自身成长去扩展企业事实上是很难实现的,靠自身力量崛起于世界一直是个伪命题,它们更多地需要依靠并购、融资、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来操作。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的调整正是提供给有实力、大品牌的开发商一次强壮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