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0年,中秋前后,北京城里杀了个广东人。从当时的民意看,这人是真该死,“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不久以前,这个人还是肩负万民希望、战功赫赫的国之干城。
公元2008年,也是中秋前后,一个来自广东的房地产公司,虽说没惨到被千刀万剐的份儿上,也落得一脑门子包。就算不把网上纷飞的砖头计算在内,遭遇6000万罚单,售楼处被业主砸,股票跌得惨兮兮,回想一年以前,被股民追捧,被业主盛赞,被全国房地产公司当成“好榜样”学习的盛况,今昔对比,怎不令人唏嘘。
不用继续掉书袋,估计您也已经知道,前一个人是明末大将袁蛮子袁崇焕,后一个公司是昨天上海总部刚被业主围堵了的万科。二者招人恨的原因很简单:人民群众是不关心什么全盘大局战略战术的,切身利益被侵犯了——当年是被攻入京城近郊的清兵烧毁破坏的“度假别墅”,如今是因为万科降价而幻灭了的炒房梦——肯定得找个出口发泄,至于找到的是不是替罪羊,发泄的是不是有道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墙倒众人推,法不责众,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道理。
虽然我在上面用了“人民群众”这四个字,但是认真抠字眼儿的话,痛恨袁崇焕和痛恨万科的人,其实比人民群众还是要“高”一个层次的——至少是在可支配财产和拥有话语权的意义上。能在明末拥有一处郊外的产业,或是能在去年楼市价位最高的时候买得起万科的房子,绝对不是升斗小民和还在为第一套住宅而苦苦奋斗的普通工薪阶层所能奢望的。根据史书上的记载,袁崇焕倒霉的关键,乃是得罪了大批崇祯身边掌权的太监,前则杀毛文龙,断了这些人的外财,后来坚守城池而任由清兵烧掠多为太监们所有的庄园店铺,更是虎口夺食。战略上再正确,再有理,再得到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万民拥护,也架不住一群人天天在皇帝耳朵边儿说坏话——何况皇帝自己也是个只想伸手要钱、不肯撒手花钱、只顾眼前利益贪小便宜儿的主呢?
前一阵到处流传的“松山湖纪要”虽然是假的,但其中一段话却很真:以万科高管的正常工资收入,是绝对买不起07年8月开盘的松山湖1号别墅二期的。易之他人他地,恐怕也是如此。现在因为楼盘降价而吵着要退房的人里面,真正为了居住的刚性需求而在去年买房子的人有多少?恐怕绝大多数还是投资客。既然是投资,就得做好赔本的准备。不过,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顾客是上帝,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不讲道理的绝对正确。不信?回去看《圣经-约伯记》去。
《明史》上说,当年附和着崇祯杀袁崇焕,最起劲的人里,有兵部尚书梁廷栋。论理,这老兄既是袁崇焕的同年,又在辽东当过同事,而且好歹在兵部干,兵法总读过几本,就算其他人不明白袁某人的用兵之道,他总该心里有点谱。况且,归根到底,哥俩捧得是同一个要靠天下天平无事才能稳当的饭碗,乃是一根线上的蚂蚱,打了胜仗,保全实力,大家以后日子一起好过,战事不利,军心溃散,谁都没好果子吃。当时朝臣之中,和袁崇焕明里暗里不对付的人不知多少,可多数人还看得出大势,就算不拍胸脯跳出来当保袁派,至少也保持中立。偏生这位梁兄,不知怎么猪油蒙了心,非得上蹿下跳,不杀袁某不快。结果如何?剐了袁崇焕没多久,自己也落得个身陷囹圄,服毒自杀了事,真是何苦。回头看看万科风波里某些同行的表演,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啊。
好在,公元2008年秋天,中国没有了可以剐人的崇祯帝,开放的网络和媒体也让沉默的大多数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痛骂万科之声喧嚣一时,但终究不过是噪音。此时此刻,人家老王正逍遥地“只在某山中,云深不知处”。59亿公司债发行成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郁亮同学也笑眯眯地站出来拍胸脯打包票,咱哥们,有钱。即使是惯常跟红顶白的新浪,刚刷新的投票结果,1312票支持万科降价,143票反对。
阿弥陀佛,历史这回没能照进现实。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