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遥远的英国新年伊始便传出又有两家大型零售商濒临倒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城昆明的一片大型居住区的舞狮队在沃尔玛第三家店的开业仪式上的雀跃欢庆。用当地媒体的话说,就是‘居民们开始了2009年第一波大抢购’。
同样的景象也发生在广东。在韶关、茂名、肇庆,沃尔玛、屈臣氏、大润发先后就位,开业场面之火爆令当地其他商家感慨,“城市里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人。”在安徽,沃尔玛、家乐福、欧尚等9家外资零售企业已经进驻,开店总数达到16家。
这还只是开始。沃尔玛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徐淑芳在去年12月底的全国媒体电话沟通会议中表示,经济危机不会影响沃尔玛的开店计划,明年,沃尔玛将在重庆新开5家店。麦德龙则在无锡开启了在这座城市的第三家门店,使无锡成为麦德龙中国门店最多的城市。
华润万家首席运营官洪杰去年12月也在香港表示,虽然香港受到了金融海啸的冲击,但内地市场依然一片大好。公司2008年内地超市销售额有两位数字的增长,预计明年仍会保持这一增速。为此,华润万家2009年将在内地新开超市数目300至400家,将维持与今年相若的水平。
这些外资零售巨头逆势扩张,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国外投资资本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欧美实体经济受金融海啸的影响比中国大,同时,欧美过去的市场发展已呈饱和状态,出现了下调的趋势。而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正处在新的城市化发展时期,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其次,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整,二、三线城市的投资价值已经显现。由于二、三线城市的物业总价相对较低,尽管有些地方跌幅不小,但毕竟差价不大,所以也很容易一步就调整到位。租金比一线城市更加优惠,所以外资拓展成本较低。
另外,中国居民的高储蓄和消费占GDP的比重较低说明,政府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来拉动内需以弥补出口增长的不足是势在必行,外资零售巨头顺势而为,提前抄底布局,实为极具前瞻性的举措。中国的城市化还将进行,消费的增长空间还很大,零售行业的发展市场还十分诱人,商业房地产的发展还有增长的潜力。
同时,受出口不景气的影响,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也势在必行;随着国家巨资投入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许多产业转移到成本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此,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回乡的民工今后将不必到千里之外的城市去打工,继续那种有家难回的日子。而到附近的城市就业,将可能成为今后很长时间的趋势。
从西部重镇---成都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女鞋出口基地的现实可以推断,今后从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城市的产业转移,将是大势所趋,有很多类似的加工产业会从沿海城市转移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这些地方的房地产市场需求将会扩大。尽管国外市场暂时出现萎缩,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市场的消失和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相反,经过产业布局的调整,我们的加工业仍然具有世界性的竞争力。因此,中国二、三线城市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这样,国内二、三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的投资过度的状况不仅会得到缓解,而且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因为,如果两亿多农民工的就业能在城市里得到解决,就会出现50个平均人口4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这将使很多现有二、三线城市的城市规模得到扩大。而这些到城市就业的城市新移民,基本上都是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
沿海城市目前的城市发展战略、产业格局、相对高企的土地成本、返乡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文化习俗的差异性以及缺乏归宿感等因素,都是难以解决农民工成为城市移民的重要原因。而这些人回到文化习俗差异较小、返乡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较低、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将会降低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提高他们购买商品房的能力。
因此,从上述对外资零售巨头逆势扩张的行为的分析,也许可以看到一些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