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应该被振兴还是被“整形”


   日前,大小媒体都在热议“房地产行业挤入十大振兴行业中”。一时间,专家学者竞相发言,评论人士纷纷亮剑,开发机构的人士更呼声不断,老百姓和消费者也不寂寞,尽可能的利用网络空间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其实,房地产行业到底应该振兴呢,还是应该被调整和“整形”?对于不同的市场群体难免有着不同的观点。

 

    很显然,每每在热点问题出现的时候,必然会牵动一些热衷于房地产评论的专家学者的神经,他们总不忘要“秀”一下自己的观点,生怕会被媒体和大众遗忘,以免减少了自己的点击率和推广自己著作和特约评论者的以及担任顾问等获得收益的机会。他们话语当然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了,要获得更多读者的追捧,借任何话题来评说房价的高低就是必然的。否则,约向他们约稿的报刊杂志的阅读量可能会减少。所以,在所谓的代表民意的专家眼里,振兴有可能会振高房价?而与房地产行业和经济研究关联度较大的专业人士,希望房地产行业能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政府真正的重视。所以,他们力主将其列入振兴的行业。

 

    而评论人士就更是如此,尤其是一些还比较热血的评论人士,在热点问题出现的时候更是激动不已,他们大多并不一定是真正地关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或者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更注重是否有更多的人支持他的观点,以便逐渐获得一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媒体的话语权,得到更多媒体的青睐,以便更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思辨的才能,也许逐渐能够成为专业评论家。但是也不乏一些敢于直言不讳的、真正的忧国忧民的评论人士,他们是只是热浪中的另类,甚至也很难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这些人大多数不希望房地产行业得到以开发机构和政府所主导的那种“振兴”。但是,如果能按照他们的主张去发展也许是可以列入振兴行业的。

 

    而开发机构的人士,多数会从行业的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发表言论,这种健康免不了会更多的考虑开发机构自身的利益,从而难免会引起普通消费者、一部分以民意导向为言论准则的专家学者和多数评论人士的对抗情绪,带来更多的反对声音,他们这种行为,又是弄巧成拙,往往会带来负面效果。目前,国务院一直没有批复房地产行业是需要振兴的行业,也许是出于舆论的压力,这时出台这样的政策或许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老百姓和消费者的组成十分复杂,已有房产的人们自然不希望房价下跌太多,而没有购房的人、尤其是正准备购房的人群希望房价跌得多快越多越好。有房产的群体通常年纪比较大,其上网的频率和发言的冲动都相比没有购房的群体来说要小,所以网上支持降价的留言和评论远远超过反对降价的呼声。所以,希望降价者,一听振兴就感觉是要涨价,难免会群起而攻之。

 

    也难怪,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客户关系作的不到位,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民心。目前,虽然钢铁和汽车行业从市场兴旺转入市场低迷,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但是房地产业从“火爆”转入同样的低迷,就很难有政府的人敢站出来维护行业发展的利益,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甚至有人认为,房地产行业深受热钱的侵袭,使得价格上涨过快,产品开发过度,其本身也是金融风暴最直接的受害者,却在受到伤害时未能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也许难以体现政府对一个对经济发展和税收有较大贡献的行业正确态度。

 

    但是,从经济健康发展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次的行业规划是否能够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其实并不如大多数人想想的那么重要。因为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辅助产业,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其它行业的发展和地方政府利益休戚相关,要振兴钢铁和汽车行业,离不开城市化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发展;而其他行业发展了人们就需要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这就必然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因此,即便房地产行业没有被列入所谓的振兴的行列,房地产行业都会被地方政府作为特殊行业予以支持和发展。所以,业内人士也大可不必为了一个名分而绞尽脑汁地成为众矢之的。

 

    而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组织把精力集中到是否把房地产行业能够列入国家重点扶植的领域,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如何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进行科学结构调整,以改变目前市场上大同小异的大户型的规划和设计格局的商品房产品,而增加更多的不同收入能够租用和购买的产品,真正的丰富市场,以避免目前很多人感觉房价高、购买动力不足的现状。逐步化解目前已经形成的产品积压严重,而又有大量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构性矛盾。

 

    从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都无不体现着要逐步改变现状的思想。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开发行业,国有资本的缺失是导致过去数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市场不稳的重要原因。加大国有资金的投入,减少市场受投资资本影响的程度,以稳定市场的价格,防止大起大落的情形出现。各地国有资本的适时介入,是目前的房地产没有出现大跌的原因;也是一些机构人士认为,政府的政策难以改变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原因。

 

    所以,与其说要振兴房地产行业,还不如说应该对房地产施实“整形”,即:调整和优化目前的市场格局,增加适合中国居民消费特点和能力的产品,对于积压的商品房产品要有较为合理消化的措施和方案。在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同时,要防止短期投机资本对市场的侵入,避免房地产市场在目前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产生过度的市场泡沫,危害实际购房消费者的利益。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