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俊杰

做过数年媒体,专注财经新闻。对危机公关感兴趣!2006年放弃报纸,为中国财经传媒人服务!

中国股市的“老鼠效应”


   经济学中的名词“羊群效应”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因为,在大部分经济领域都证明这种经济现象确实存在性。

   然而,在中国这个央央大国的经济领域却成为了一个相对的谬论。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前的中国股市。

   我们都知道,一旦经济形成“羊群效应”的话,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这个“羊群”不会一轰而散的,而且会抱团防御。然而,中国的许多经济领域,一旦有一点点变故,这个“羊群”马上一轰而散,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前的中国的股市--在...

Read more

从谭力危机公关看地方政府处理危机的拙劣


    绵阳市委书记谭力终于又出手清理各大媒体了。

    6月6日,本人在一个空间的《谭力同志,请赶快收收你的笑》这样一篇建议性文章又被网站编辑撤删。这个删稿原因与上次与《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因笑引来的指责》一样。编辑发给的MAIL称是“网监处要求”。

   本人首先要声明的是,上述两篇关于评论“谭力的笑”文章,根本不存在恶意中伤,也不存在不宜媒体传播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处理危机问题的建设性意见。更何况,谭力同志不是我所在区域的政府官员,他个人的所作所为又与...

Read more

CPI,已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CPI,已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离5月份的CPI出炉又近在咫尺了。

   对5月份的CPI,很多人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预期不要见到8这个数字。这与中国平时喜欢8这个数字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心情。

   上一个月的CPI,让大家有些惊讶,不但没比3月份低,反而反弹了20个基点。这使大家5月份的CPI有些期望又有些惊恐,甚至有些谈虎色变的地步。

   对于自去年以来的中国通胀,政府管理层没有直面面对,而用通胀前加了“结构性”,说是猪肉、油等上涨导致的。这是真的吗?

 ...

Read more

地震新闻,媒体没忘摆拍老套路


         对国内媒体就此次四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本人感觉越来越失望,这是中国媒体的悲哀。

   最初,中国媒体在这次地震报道中的缺点相继暴露--采访生还者的不人性化、记者的无能等诸多问题。但是,本人感觉至少还有少数的媒体在地震报道中值得称赞的,包括具有资源垄断地位的央视。

   然而,让本人值得称赞的媒体越来越变得稀少,有时会有绝迹的地步。即便是新闻满天下都是的震区现场,我们当前看到更多的新闻获取,是从原来的老套路--摆拍获取。

  &n...

Read more

请企业别借地震“广告”


   四川地震让全国人的心都团结了起来,而这个事件也深入人心。正是这一点,不少企业将地震事件做为他们企业广告的主体内容。

   从本人监测央视的广告看,目前至少有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欧普照明等银行、照明类企业,推出了借助地震事件深入人心这一点来做广告宣传的。

   从广告内容上看,这些企业阐述得更多的是抚平地震创伤之意。但是,本人认为,尽管如此,这种做法依然不妥。

   我们都知道,这次四川地震的痛,伤得震区人们的心骨子里去了,而且所涉及的人数又非常巨大,达数千万人。

   对这样...

Read more

为严查地震中倒塌教学楼叫好


   早上浏览一番国内外媒体,令人欣慰的一条消息--政府将严查地震中倒塌的教学楼。

   据报道,在此次8级地震的震中心的几个市县的学校,大部分都倒塌,也就正是校舍脆弱,让许多当时正在上课的学生死于非命。有消息称,在此次地震中,被跨塌校舍淹埋而丧命的学生多达数千人。

   对于大量校舍在地震中倒塌,在地震开始就有媒体质疑校舍的建造质量问题。据消息,一些在此次地震中被校舍夺去生命的学生,其家长联合起来,要求追查校舍工程质量问题。

   是此次地震太猛烈了呢,还是校舍真的有质量问题?目前大家都还不...

Read more

地震中,请媒体多一些人性化新闻!


   关于文川地震的新闻,有多少条新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按本人最近几天关注各类新闻,让我产生共鸣的微乎其微。

   在这次地震报道中,我们的新闻媒体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像捐款、全国哀悼等绝大部分让全国产生共鸣的事件,并不是各大媒体新闻报道所促进,而是地震本身的震撼让普天百姓产生共鸣。

   反而,本人透过许多渠道发现不少媒体记者在赴四川报道地震中,却成为了救灾对象,一些媒体记者甚至妨碍了救灾现场搜救的工作的开展。

   关于媒...

Read more

地震:除了感动,还应反思!


   汶川地震无疑感动了中国的在部分人,包括我,这一点从这些天源源不断的捐助就可以看出。

   我相信中国的绝大部分人,均为这次地震作了捐助,除了我。

   我对这次汶川地震的情况形感动了,而未行动起来去捐助,这是因为我看到许多关于这次地震值得反思的问题,束缚了我去捐助的行动。除此,我没有在金钱或物资上捐助四川,我在上一篇博文就提到,我不相信相关机构。

   不过,我也因为受感动,在另一个层面上支持汶川地震--共同与媒体人搭建一个救灾协助平台。在将来,如果条件允许...

Read more

救灾款派发能否逐级公开?


   “我不会捐钱给相关机构的,谁知道他们将我们捐的钱用到哪里去呢?”2008年5月14日,在上海的一个小餐厅里,两位年轻女士谈论着为四川地震捐款救灾一事。

   像上述两女士的谈论,似乎感染着许多人,我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方式向在线的一些朋友调查,结果大部分人不愿捐钱给相关机构。

   事实上,我们在各种渠道了解到,许多普通百姓向媒体询问,如何将自己的爱心捐到位,也就是想直接捐给直接受灾人。

   大家不愿通过机构向灾区捐钱,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大家担心自己捐的款项是否被挪作他...

Read more

股票不是用来“抢”地


   炒股,炒股,顾名思义,股票是用来炒的。然而,关于做股票,在中国有一个词更合适--抢股票。

   这个“抢”字,不管用在机构投资者身上,还是普通投资者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我之所以要以“抢”字来概括中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大家基本以是不理性的态度在证券市场投资的,或者用好听的话--在证券投机。

   不可否认,证券市场本身就存在投机,但是绝大部分人在投机,这在国际市场是少见。

   我说中国的证券投资者完全的不理性,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