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马千里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

更多信息,http://www.maqli.com  http://www.maqli.net
QQ:539014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办公室电话:0755-83113221   0755-83500805
助理手机:13510627028

谁把你变成贬义词


    有些事情本来丑陋,却叫个漂亮无限的名字。比如,本来“花”、“柳”二字历来是古典诗词里极其美丽的形象代表,但有种难以启口的性病,偏偏被称为“花柳病”;还有AIDS,大陆翻译为“爱滋病”,字面上是“爱的滋润”,而港台翻译成的“爱之病”则更为直接,这莫非也是一种幽默不成? 

    当然,这些名词生来就和“病”字联系在一起,...

Read more

地方酒的全国梦


    最近赵本山比较烦,我不懂体育,更不懂足球,但据说老赵的退出足球界和进入的一样快速却是必然的。赵本山到底比较爽快,觉得行就做,发现不好就撤,决不含糊。相比之下,牛群就黏糊多了,说不当县长的次数不少于余秋雨的封笔。大概赵本山是东北人的原因,骨子里带点爽快。其实我不怎么喜欢他的小品,土了些,但我很敬佩他对二人转的支持,甚至有点同情,因为二人转最终没有摆脱庸俗和粗俗,尤其在长途汽车上播放的东西,怎么看怎么想呕。 

    最近有人说赵本山是“东方的卓别林”,或许是吧,...

Read more

“保健酒”至少不是酒


    我在酒场的机会也不算少,也算得上“酒精考验”了,但从来没有见过谁在酒场上来杯保健酒的。我印象中的保健酒大概多和老年人有关系,有一次北京一个做保健品批发的老板送给我几盒保健酒,没从后备箱里往外拿,就直接让司机给他老父亲送去了。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酒从功能上看,大致分活络、调养、壮阳或综合几类,尤以调养为卖点,更以壮阳为由头。像“劲酒”,广告上那美女说“劲酒虽好也不要贪杯哦”时特意把左眼一眨,透着那么暧昧,已...

Read more

过了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


     元旦期间CCTV—3搞了个“中国相声总动员”,一连好几天,倒是动员了不少明星大腕儿,可就是没动员出一个象样的作品,好听点的都是演义的传统相声。好象除了姜昆拼凑了个网络笑话有点新意,其他的“老艺术家”都不敢创新,弄个老段子凑数,其实也是图个安全,毕竟知道新作品实在也是不争气呀。 

   ...

Read more

烟酒不分家


    现在社会到底文明了,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是越来越少见啦,要是铁杆儿烟民想在大街借个火都不太容易了。除了社会公德意识和个人文明意识的提升外,也是现代人比较讲究健康保健,似乎比从前任何时代都用心。有人搜集整理了自杀的20种方法,最后一项就是“抽烟”,称之为慢性自杀,真是令人警醒啊! 

    据说当年毛泽东宣布戒烟之后,过渡时期还常常闻一闻,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抽烟,实在也是难得。邓小平戒烟的毅力似乎更让人钦佩,见报道说,邓公在晚年说不抽就不抽了,没见多么痛苦。但是对于...

Read more

当传统成为局限


    最近看了个动画片,是美国的,叫《冰河世纪》,讲的是在冰河世纪来临之前,动物们向南方迁徙过程中的一个动人故事。尽管有些地方感人泪下,但全剧还是充满了美国式的幽默,不仅小孩子喜欢看,大人也跟着乐。我觉得美国的动画片,按中国人的观点大概是为孩子们设计的,但往往成年人也很喜欢看,好象编剧和导演并没有故意把观众做个明确的定位,如果说有定位的话,大概也是“全人类”。 

    这还不是美国动画片的突出特点,和中国动画片相比,在题材上的最大特点是往往着眼于未来去选材,而不想...

Read more

韩剧,真的又韩剧,真的又臭又长吗? 臭又长吗?


    我在《开着电视未必看》这个短文里有句话,“早上推开窗子伸腰展腿罢,发现对面楼里多家电视机开着,有的节目看起来还像又臭有长的韩国电视剧。”有位读者就此评论说:“据我所知,韩剧有相当市场,也有相当一部分有文化的人评价韩剧有意义。我也没有看过韩剧,但从心理上讲,马先生的这句评语或感叹,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悦,继而对马先生有不利的看法。”进而建议说:“评论类的文章,是在评论别人的是非,两个问题比较重要,一是尊重的态度,二是诚恳的方式。反之也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反而抵消了文章的说服力。&rdquo...

Read more

被宠“坏”了的消费者


      前一段我家猫咪趁开门的机会溜了出去,待我们发现,再找三寻也不见了它的踪影。猫这东西,不如狗那样恋家认门,这一去自是天涯茫茫不知所踪了。有一日,在花园见一人溜猫,那猫身上穿着精致的小毛马甲,甚是可爱。想我们那猫咪现在不知该如何对付这严寒,只盼被人拣去收养,免受饥苦。 

      现在宠物的商品真是不少,超市也有专门货架,可谓琳琅满目,真替那宠物们幸福。但这些商品里,我独不喜欢宠物的衣服。夏季或春秋的衣物为了个装饰美观倒也罢了,御寒的冬装只怕...

Read more

水井坊和三全状元饺


     有个记者曾经写了个病句:“这两家商店是本市唯一的两家商店。”既然两个,何来唯“一”?所以应该改成“仅有”还算说得过去。但很多人喜欢挖苦这个记者,套用来以显示幽默,也很有讽刺效果,说不准哪天有个情景剧会出现这样的台词。 

     我也套用一把,说&ldq...

Read more

沦落为赠品


      赠品,特指商品里附加的玩意儿,自然是白给的东西,即便有点代价也可忽略不计,所以赠品往往是低值品,即便质量稍有瑕疵,消费者一般也不去较真儿。 

      不过也有较真儿的,据说还曾经有过类似的官司,理论上讲,虽然说是赠品,但也是商品的一部分,同样是花钱买的,产品也应该在“三包”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