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北京大学发展学院丁建峰博士的毕业答辩,姚洋、周业安、韩水法,还有一位CCER他们自己一位徐姓老师,和本人一共五位组成答辩小组。建峰论文水平非常高,理论和实证兼具,在正义的经济学解释这一主题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答辩委员一致表决通过论文答辩。
建峰的论文暂不说。答辩间韩水法老师引出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早期某些地区有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人老了,快不行了,家里会根据习俗在山上挖一个洞,带上够吃几天的食品,把老人和食品放在洞里,让其自生自灭。这样的洞被当地人称...
作者文章归档:刘业进
昨天参加北京大学发展学院丁建峰博士的毕业答辩,姚洋、周业安、韩水法,还有一位CCER他们自己一位徐姓老师,和本人一共五位组成答辩小组。建峰论文水平非常高,理论和实证兼具,在正义的经济学解释这一主题研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答辩委员一致表决通过论文答辩。
建峰的论文暂不说。答辩间韩水法老师引出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早期某些地区有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人老了,快不行了,家里会根据习俗在山上挖一个洞,带上够吃几天的食品,把老人和食品放在洞里,让其自生自灭。这样的洞被当地人称...
没有人愿意被奴役,于是自由是所有人的理想。如建勋兄的微博标题所示——“不自由,毋宁死”。可是对自由的理解千差万别,种类繁多。典型地,比如自由至上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强调以赛亚. 柏林意义上的“消极自由”。而我理解的古典自由主义则成了个人的自由选择以外,还有对个人所理解的传统的尊重,还有对理性判断的审慎态度。桑德尔斯则认为自由是人类潜能的充分绽放,具有某种“...
主讲人:刘业进
评论人:周放生(国资委原企业改革局局长)、郭朝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研究员)、朱俊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杨俊锋(中国公安大学副教授)、丁建峰(北京大学发展学院博士)
盛洪:
今天是天则所第429次双周学术论坛,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刘业进教授,他是年轻的经济学家,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有非常多的学术成果。刘业进今天讲的主题是“柯兹纳论竞争与企业家精神”。我刚才查了一下,柯兹纳是米塞斯的学生,是奥地利学派的传人。我想他是非常优秀的,因为米塞斯就是非常优秀的主张自由主...
0.这里的制度定义是广义的,包括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的经典定义所涉两个方面:非正式的,和正式的。非正式不是不重要的意思,恰恰相反,在型构人类合作秩序中其重要性居于首位。
1.语言、习俗和哈耶克和莱奥尼意义上的“发现的法律”那样的正式制度,构成我们存在的家。
2.理性,只理解理性的个体是不够的。理性从根本上讲是网络特征的,以结构的方式呈现;是时间之流特征的,也即演化的。
3.用隔离法来刻画人类行为,如用无知之幕之类的思想试验,其作用非常有限,常常抽象掉所研究对象真正重要的特征。
4.经济学家秉持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是重要的,但不是观察、理解其身在秩序的全部方法论基础。
5.非意图...
受汪丁丁教授之邀,五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来到东北财经大学行为和社会演化跨学科研究中心,参加“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奥地利学派”学术研讨会,期间见到许多新老朋友,莫志宏、朱海就等一并前往,还见到黄凯南、张明勇、谢志刚、金自宁、鲍勤、黄华侨、马英举诸君。本文是与汪丁丁教授散步聊天和会议中与朋友们讨论中的偶得,算一个小小的总结。会后,丁丁老师感谢我把(古典)自由主义的呼吁带到了东北。
又,刚瞟一眼CCTV的节目,发现极具煽动性地以富人/穷人标签说事的一幕,作此文以正视听。
缺少理性的沉思和反省的社会往...
在办大学的历史上,准生证各有不同,而且随着历史变迁,合法性证明的颁发机构也随着改变。欧洲是大学的故乡,最早举办的大学的合法证明来自罗马教皇的特许,此后随着罗马教廷的权力衰微,民族国家最高宗教机构自己为大学颁布特许,尔后各国王室取代宗教机构的角色为新大学颁发特许状。现代性进程是一个主权在民的制度化过程。随着代议机构逐渐在国家统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来许多大学的特许状由议会批准颁发。再后来,随着政府在法律与秩序之外的事务领域干预加深,世俗化进程进一步加剧以后,政府行政机关为大学颁布办学...
第一个关键概念:姿态会话;有语言符号的会话
第二个关键概念:涌现。
第二个关键概念:相对性。
第四个关键概念:社会过程
1、心灵。分析开始于,作为生物个体的人与其他人展开姿态会话。这还说不是文明社会的人的概念。如狗打架时也有姿态会话。接着,姿态会话开始借助于声音甚至其他符号,开展有符号的姿态会话,语言由此产生。是什么迫使语言的出现变得紧迫?一是生殖行为中的性吸引;一是通过交易展开的经济行为。心灵是符号互动的涌现产物。借助于语言,主体间的社会互动产生涌现,涌现的结果就是心灵。
2、自我。自我镶嵌在社会网络中。一个人的世界发展不出自我意识,发展不出语言,因为那里没有社会结构,因为一...
“赫尔岑断言,欲以任何抽象观念解释人类行事、一切欲使人类促进任何抽象观念的企图,无论该观念如何空前高贵,如公道、进步、民族性,而且纵令纯洁无暇的利他主义者如马志尼……之流提倡,最后往往必将导致屠杀牺牲与活人献祭。人并没有那么单纯、人类生活与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任何标准的公式与工程的解决办法能应付;欲图改造个人、将其嵌入以理论理想为依据的理性图式,无论动机如何崇高,最后往往对类造成恐怖的戕害,导致政治上规模与日俱增的活体解剖。这个过程的顶点是其他人受...
首先我们有必要重温以赛亚.伯林1951年发表于《牛津斯拉夫文集》中的《刺猬与狐狸》(The Hedgehog and the 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