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许小文

地产、金融、品牌。

房地产为什么不列入十大振兴产业


 

房地产为什么不列入十大振兴产业
 
尘埃落定,一切真相大白,哪些流言也不攻自破。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房地产没有列为十大振兴产业,现在的房价不是跌了很多了么?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不是有困难么?还是有人明白的,不然王石也不会公然的发表房地产暴利之说,某官员也不用解释误读的缘由。
不理解,担心的人认为,不振兴房地产,不能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所以觉得政府一定会振兴房地产业的,所以坐着白日梦。
须不知,这只看到了表明现状。如果现状救市,即使能有点成效,也不过是杀鸡取卵,帮助小部分人,伤害了大部分,也透支了国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还没见底之时,这样的透支是把中国的...

Read more

从广告的角度看“小沈阳”的“热销”


 

很多人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苏格兰”裙子,更多人是在摸着头说,怎么他就红了呢?

有句古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知道小沈阳跟着赵本山学艺了多久,但从赵本山说,他赶上了最好的了。可以看出,即使有十年功也并非可以登上台,何况是这样牛逼的台,金碧辉煌、星光灿烂。

而其实小沈阳的成功,是广告做的好。不信?请看分解:

第一,“傍大款”。拜赵本山学艺,是小沈阳成功的前提。国内著名的策划大师的一个策划原则便是“傍大款”。“傍大款”可以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星星。虽不一定成功,但只...

Read more

驳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之论


 

 一篇署名为茅于轼的文章,在其博客上刊登名为《铁路春运不涨价的社会成本》。作为一个中国人,或者说,作为一个居住在北京政治中心的国人,我不怀疑其爱国主义精神精神,肃然有某些人打着学术的幌子而干着卖国的行为。我还是不会怀疑茅于轼的诚心和初衷的好。古人云,授业有专攻,学道有先后,加之个人因素,并不表示每一个人的言论都是对的。中国是民主的国家,如果因为学术的高低,或者对错就否定言论的自由,那中国岂不是又回到了专制社会?

不过,首先,我还得向茅于轼道歉。在其发布房地产不应照顾穷人而降价的时候,我在心里狠狠地恶心地诅咒过他。这是我的不对,是我的年少轻狂。“学术...

Read more

消费,还是不消费?


消费,还是不消费?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前,中国的GDP拉开了高速增长的神话。谁也没想到,三十年之后,中国的GDP进入了下滑的快车道。然后,接下来是一片恐慌,舆论与政策赶忙着抛弃“又快又好”去“保八”。与此同时另一条暗道是,没有底气的理直气壮信誓旦旦。

不过,不约而同的是,全球的眼光将“救市”的希冀聚集在中国的百姓身上。中国芸芸众生的百姓,这回不仅翻了身,而且还做了主,化身为拯救全球经济的上帝。这多么的荒唐!一百年前,他们还在遭受列强的欺凌;六十年前,还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谋求独立自主;也就是在三十...

Read more

中国的品牌如何没有世界的号召力


中国的品牌如何没有世界的号召力

 

在谈及品牌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谈到美国的品牌和中国的品牌差异。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是:每年的品牌排行榜上,美国的品牌几乎是排满了排行榜;在中国美国的品牌比中国自由的品牌吃香的多。这样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便出来了,中国有品牌吗,中国的品牌怎么就没有世界的号召力呢?

中国有品牌,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至于为什么没有世界的号召力,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请看我细细道来。

一、品牌意识不强。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年也才三十个年头。品牌意识在美国纵使根深蒂固,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和被接受却是最近的五年的事情。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没有产出具有世界的号召力的...

Read more

为品牌正身


一字千金的现象,终于在“品牌”上应证了。在西方,品牌正如日中天,而在中国方兴未艾。似乎,不管什么,只有和品牌一扯上关系,就脱胎换骨从低廉的妓女蜕变成高级酒店的交际花。关于品牌策划、设计、营销的机构也是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可是鱼目混珠的杂乱环境,品牌被歪曲,被误解,被妖魔化,以为品牌就是一剂放之四海皆准的良方妙计。我想就是大卫·奥格威先生在世的话,也不会认同的。

因为本身从事品牌策划的工作,对品牌的思考,日渐积累,感到很多的人多品牌存在一种误区,结合本身的工作,就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要正确的理解品牌,认清品牌的功能,首先要从根本上对品牌进行一...

Read more

“新莞人”称谓背后的品牌形象提升


“新莞人”称谓背后的品牌形象提升

以往看着东莞人来人往的工厂和市场,不由的想起《外来妹》这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来,那忧伤的主题曲,让人感叹那些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孩们;而今当我漫步于东莞的闹市街头或者流连于商品琳琅满目的卖场,遇到那些脸带微笑的人们,不得不为“新莞人”的概念喝彩。

今年年初东莞开展的“外来工”新称谓的征集和讨论,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媒体宣传和民众大讨论,最终“新莞人”的称谓拔得头筹,成为600多万非莞籍人新的代名词。

有的人说,“有什么外来工不外来工的,就像东莞人去...

Read more

电话行销:努力就有用吗?


电话行销:努力就有用吗?

“喂,您好!”

“您好!我是xx公司电话营销员……”

据说这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业务方式。一桌、一椅、一人、一线、一话筒,带来的效益则是无法估算。于是乎,一夜间电话营销在中国的大地上遍地生根,并且顺利开花,大有丰收的架势。

一公司销售总监在培训公司新员工时,丢下很NB的话:“你每天坚持打一百个电话,三个月后,我的位置就是你的!”

结果,巴掌大的办公室里,拨号的声音此起彼伏,说话的声音一浪接一浪;结果,电信或是网通之类的通信运营商在背后哈哈哈哈的合不拢嘴;结果...

Read more

中国需要垄断么?


  在以前初中的历史书本上,就有关于垄断的介绍,还分了“三教九流”的级别,到了高中,历史、政治上都有关于垄断的评价,只是历史书编辑得太没有水平了,所以一边在评判垄断所带来的恶果是,一边在赞扬罗斯福政府的高明,但的确忘记了日本发家的秘诀,不知到底是无意呢,还是故意。

  但是中国现今就有垄断,而且垄断的“名不正,言不顺”。比方说电信资费,在管理和技术上,那些公司大佬们就在说,国外是如何如何的先进,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落后,到了收费上的问题就成了个傻子,闭口不言。还比方说银行的收费,他们比的是国外是如何的收费水平和方式,却不比人家的服务水平和...

Read more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在大营销领域,有几件事情值得拎出来说说。

其一,南宁某圈的ceo的自嗨策划。对于其人其事,真心知道的不多,不过是在某群里,看到大家转发的截图,了解了一些。炒作是肯定的,不过,不知是全部的故意还是部分的真情流露。反正,整个思路或是执行,都是给自己下坑的节奏。对于什么是策划,什么是创意,什么是传播,什么是媒介等基本的不清晰,就在夸夸而谈其他的东西。

回到事情本身,这个最多是二流的策划,三流的创意,不入流的传播。很多人,其实在当笑话来看的。不过,从后续,新开的公众号的阅读和点赞量来看,这几百万的费用,不能说是石沉大海,至少是一半以上是的。

 

其二,南方某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