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志杰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国际金融、发展金融、金融制度比较,《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的作者。

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兼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


国际金融危机这一让世界付出惨痛代价的“宝贵资源”正在被浪费。自2010年下半年G20首尔峰会以来,强化金融监管的改革开始淡出各国首脑和财经要员的讨论范围。即使议题有所涉及,也无果而终。今年2月在巴黎召开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上,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全球经济再平衡再次成为核心议题。作为危机罪魁祸首的金融体系,不再是追究的对象,金融监管改革出现了停滞。

国家间博弈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因素,200810月在华盛顿召开的首次G20峰会就埋下了伏笔。峰会宣言对危机的根源做了如下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贯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

Read more

金院人之魂


时隔十年,《足迹》复刊。从中国金融学院,到对外经贸大学,足迹在伸展。莘莘学子,年复一年,踏入金院。二十届金院人,从这里步入社会,走向世界,成为新一代的银行家。用青春用理想,用希望用热血,凝就金院人特质,铸成金院人之魂。

科学精神。求真,求真理,求真相,探索未知,知晓现实,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元素。经济学的科学性一直备受质疑,然经济学的科学化发展有目共睹。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懂经济学未必懂经济,理与相的时常割裂制约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认可。经济学的学习研究,相较于其他学科,求真相可能更为重要。经济不只是枯燥的数据和抽象的逻辑,人之活动的经济是鲜活的,蕴涵丰富的元素,小到个体的情绪,大到社会...

Read more

境外人民币期货、期权产品


丁志杰    张海冰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宣布将于41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的期权交易,受到广泛关注。4年多前,CME就推出了人民币期货、期权产品,当时写了篇评论。为了便于大家了解并比较,特将此文挂出来。

 

2006828日,人民币期货、期权产品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正式面市,对国人来说异常陌生的金融衍生品终于走进了现实。

一、走近CMEGlobex

CME成立于1898年,主要提供有关汇率、利率、股指和商品等的衍生品,是全球第二大期货与期权交易市场。1972年,CME推出货币期货,首开金融期货的先河。目前,CME提...

Read more

房地产泡沫是爱尔兰债务危机的推手


  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但根子在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此外,危机也揭示了经济过度依赖外资、金融过度杠杆化所存在的巨大风险。这些对正确认识和防范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有借鉴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财政状况急转直下。1997-2006年的10年间,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爱尔兰财政状况良好,除了2002年有轻微的赤字外,其余年份都是盈余;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64.8%降至2006年的24.8%。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经济急剧下滑...

Read more

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基本消除

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增速放缓。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效应减弱,在经历2010年恢复性增长之后,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大部分国家增速低于2010年,但不会出现二次探底。除渣打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为2.9%外,其他主要国际银行的预测值均高于3%,且大多集中在3.5%4%之间,比2010年四季度的预测值要低0.3%左右。

经济增长表现不平衡进一步扩大。在内需拉动下,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会相对强劲,增速远超过发达国家,但也无法完全摆脱发达国家增长放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经济依然呈现双速复苏态势。高增长的经济体将占到世界GDP45%,引领增长...

Read more

点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2010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跨越式发展。结算量从2009年不到40亿元跃升至4000亿元,呈几何级数增长。究其原因,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政策功不可没。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当月,结算量即升至200亿元;推出相关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开辟了一条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境内市场的渠道,当月结算量进一步攀升至500亿元。其次,国际货币领域动荡不定是重要的拉力。国际贸易支付倾向于选择货币冲击小的国家货币。2010年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继续量化宽松,尤其是美国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泛滥,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间歇性爆发,国际外汇市场跌宕起伏,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大幅波动;...

Read more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中国对策


积极推动并参与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国际规则制定。当前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浪潮源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容忍度有所提高,所以是一个推动其国际规则制定的良好时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一直并继续对中国开放资本账户有要求,国际规则的制定有助于缓解这种外部压力和干预。中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推动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体现了大国责任和话语权。早在200811月华盛顿首次G20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但之后一直缺乏具体方案的跟进。中国应抓住时机,加强研究,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

Read more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不等于资本管制


管理跨境资本流动并不意味着资本管制时代重来。全球化方向难以逆转,国与国之间一体化程度还会提高,并越来越相互关联、相互依赖,跨境资本流动还会继续。依靠资本管制,阻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更多是选择性资本管制,以实现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和有序。即便在当前的非常时期,一些国家启用资本管制,也是基于对冲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的目的,多采用具有可逆性和弹性的管制措施,而非“一劳永逸”的永久性政策。因此,严厉的资本管制时代不会再现。

单独的资本管制很难有效管理好跨境资本流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整体上呈递减态势。在当前各国的...

Read more

无序跨境资本流动的危害性


长期以来资本流动的危害性被漠视。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的历史,易变性和不可持续性是其固有特性,具体表现在短期的频繁流入流出和中长期的周期性逆转。在历次发展中国家遭遇的国际性危机中,跨境资本流动都是诱因甚至根源。然而,由于国际货币金融话语权被发达国家主导,被金融资本控制,事实和真相被严重歪曲。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依然对资本流动的脆弱性视而不见,认为“问题不在于这些国家资本自由化太快,而在于它们采取渐进方式自由化”。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席卷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跨境资本流动“魔鬼”的一面暴露无遗。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危...

Read more

管理跨境资本流动渐成共识


危机后跨境资本流动成为讨论和批评的焦点,尤其遭受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猛烈抨击。200810月时任巴西总统卢拉说,“最不可接受的是那些投机者把整个世界变成了赌场,而我们还要为此埋单,我们是这场由富国导致的危机的受害者”。在G20峰会上,巴西力主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管理。20094G20伦敦峰会,巴西主张建立一个新型国际资本流动调整机制,以缓解新兴市场国家今后继续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IMF的态度也有所改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IMF一直鼓吹并推进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自由化,并试图将资本账户自由化纳入其管辖范围。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和不争的事实,IMF20101月发表了一篇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