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光第

我是一名自以为聪明,实则糊涂迷茫的80年。没有60后的睿智,70后的成熟,也没有80后的活力,90后的灵活。我就是我。

可口可乐已向商务部递反垄断申请 保留汇源品牌


此前,商务部说未收到可口可乐的申请。近日,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副总裁李小筠表示,目前已向商务部递交了相关并购申请的材料,其中包括反垄断检查方面的资料,但具体审批结果和时间都未知。

对于业内外普遍关注的并购后汇源品牌的去留问题,李小筠表示,将保留汇源品牌和其现有业务运营模式。“目前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中,不同品牌都有很大发展空间。并购后汇源的目标是国内市场,双方将协同在这一市场做强。

但是外资一向都是消灭本土品牌的,好在朱老总比宗庆后还聪明,他肯定不会把所有全部倾囊而出,三年之后,汇源将比现在还要强大,我赞成这笔交易!

Read more

招行发行300亿元次级债 迈出收购永隆关键一步


据彭博社9月5日报道,中国 招商银行(行情 股吧)周四表示,该行已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了总价值为300亿元人民币的次级债券,从而迈出完成收购香港永隆银行的关键一步。

本期债券有三个品种:品种一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规模为人民币19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5.70%,在第5年末附招商银行赎回权;品种二为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规模为人民币70亿元,前10年票面利率为5.90%,在第10年末附招商银行赎回权;品种三为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发行规模为人民币40亿元,前5年票面利率为R+1.53%,在第5年末附招商银行赎回权。

中国的金融业开始走出国门啦,继工行之后,招行出招!

Read more

证监会将用可交换债券控制大小非


证监会今晚急发新规--“大小非”将可发行不超过所持股票市值金额的可转换债。借此方式,“大小非”可不必直接抛售股票便靠发债回收资金,在债券到期后,可转换债券的买方(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有权按照约定价格将债券转成相应分额的股票,“大小非”手中的股票就过户到债券买方手中。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大小非”直接抛售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也不至于冲垮股市正常的估值体系。可转换债券存续期间将支付固定的利息,到期转股后也有获得溢价收益的可能,所以也将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今日,证监会就《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

Read more

北京交通实行单双号行不行?


       网友热论北京单双号奥运后要不要继续进行,更有人大呼支持,原因是环境危机云云。

       然而我不赞同。

      并不是我是民族败类或者敌对国家间谍。

       那,为什么呢?

      任何政府,必须执政为民,必须从百姓的角度考虑。为了保护环境,实行单双号限制,出发点是好的,但...

Read more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


        汶川地震,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个亿(注意,我随意这么一“粗略”就少了400多个亿!),我们失去了8万同胞宝贵的生命,天啊,真让人真的难以接受。

        唐山地震以后,我们才痛定思痛,在同济大学发展了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且奠定了现在建筑结构框架结构方式的基础。然而,当唐山大地震逐渐过去,我们好像渐渐淡忘了痛苦,逐渐放弃继续努力……

  ...

Read more

缺工催涨薪酬 预期催生精细管理需求


        广州市开年15万缺工的消息屡屡被提及,终于引起打工者的注意。在昨日举行的广州市“春风行动2010”百场招聘会启动仪式暨市、区联动专场招聘会现场,不少求职者坦言,就是冲着广州缺工来看看行情。当然,这些求职者以北方人为主,与他们争先恐后的积极性相一致的,是他们水涨船高的薪酬预期,1800元/月的薪酬基本是普遍要价。不仅如此,现场企业提供的体力活岗位即使飙到了3000元/月的价位,也无人问津。

新到外来工工资预期增高高

工友们之间互通电话,呼朋唤友,说广东的工作闭着眼睛都能找到。而...

Read more

打造核心竞争力:某精细化工企业人力资源托管记


第一节 背景  

2008年,一家拟上市中型的精细化工企业,找到我司寻求咨询服务。2008年年中,双方签订合约,由我司为其提供连续3年的管理咨询服务,每期一年为限。一年后的2009年6月底,因服务效果突出,双方续约。
该企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显得像个大孩子,身体发育了,心智尚未成熟。多年来,利润时好时坏,增产不增收。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自己的产品体系,产品单一造成国内市场渠道费用较高。

该企业是国内大批精细化工企业的典型代表,拥有多年的生产经验与技术,占据了细分领域较大份额的市场,拥有稳定的外贸客户以及长期稳定的订单。

他们也面临着相同的...

Read more

诚恳征集绩效管理的问题、主题、案例


       随着在管理咨询行业和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时间增长,越来越感觉到媒体和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的歧路越走越远。

让人揪心的是,一方面,正确认识并真正掌握绩效管理的外资咨询公司和咨询顾问对成熟、先进核心的绩效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条件讳莫如深,一些修养很高的HR人往往又是顶尖人才,业务繁忙或不愿意泄露自己的“拿手好戏”——教会徒弟,尚且饿死师傅,何况是针对其他企业或竞争对手!
而另一方面,内资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或企业实践中的不够成熟的HR不断的摸索早已成熟的技术,根据一时一地的情况作出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