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舒乙

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我国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1954年9月留学苏联,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5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回国后分配至中国林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参加林业部组织的木材水解科研重点试验,完成中间试验和成果鉴定。1978年调北京市光华木材厂当工程师,后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领导科研室和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总工会颁发的“技术革新全国先进单位”称号。 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散文集《老舍散记》(合作)、《父亲最后的两天》、《老舍的爱好和关坎》、《我的风筝》、《我爱北京》、《梦和泪》、《小绿棍》、《现代文坛瑰宝》、《我的思念》,长篇传记文学《老舍》等。 散文集《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获1992年满族文学奖,散文《老舍和朋

我推荐的书系列之十五《“大马路”画册序


             《“大马路”画册》序

                     舒 乙

拥有一个好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这本叫做《大马路 画册》的画册就有一个好选题。

“好选题”好在:

一.                       它有一个特殊的视角,从北京交通这个小局部入手,把中国现代化这个大历程的一个侧面展现给读者,通过北京人交通观的变化和北京市交...

Read more

两代人和三代人的交往


 

            两代人和三代人的交往

                     舒 乙

北京人艺有五代人,我家虽有许多代,但有说词的大约只有三代。两者彼此交往的是北京人艺前三代和我家的前两代,说起来,话也够说一气的。

我本人最早看北京人艺的戏是1951年春天,而且是在中南海怀仁堂里。那一天,周总理向毛主席推荐看老舍先生的话剧《龙须沟》,把北京人艺的《龙须沟》剧组请到了中南海怀仁堂。老舍先生带着全家一起陪看。北京人艺则由焦菊隐先生带队。我记得,周总理恰好坐...

Read more

我推荐的书系列之十六《书之友.第一季》 序


         代发刊词—《书是友》序

                  舒 乙

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在校高中学生自己写自己编了一本口袋书,书名叫《书是友》,是属于读书类的书,写的全是读后感。感言有长有短,但绝对都是发自肺腑,完全属于自己。

这就是二中精神的再现。

这就是二中精神的延续。

何以见得?

它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五十九年前,回想起我在二中念高中的那些日子。

先说作文吧。

王锡藩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作文题,并不要求当场交卷,给学生们一星期的时间,慢慢地想,慢慢地写,以期精心地去创作。卷子交上来,他细细地批改,最后必有评语。再下个星期,发卷子。按成绩好坏,摞成一摞,最好的几本码在...

Read more

淮阳不可忘


     淮阳不可忘

                     舒 乙

你听说过淮阳吗?

你去过淮阳吗?

你,如果没有,非常有必要知道它,而且要去一趟;你一定大有感慨,深感相知相见甚晚。

淮阳,现在,和淮河并没关系。淮河改了道,往南去了。淮阳现在是个县城,属河南省周口地区,在河南东部,离安徽北部比较近。

淮阳在历史上不得了。说句玩笑话,淮阳在过去,不论从行政划分上,还是在重要性上,都是爷爷的爷爷,现在,则是个小字辈的,连知道它的人都不太多。

这儿有伏羲墓,即太昊陵。

伏羲何许人?

中国历史上,在最远端,传说有“三皇五帝”,属于开天辟地级别的,而伏羲是“三皇五帝”的头一名,是中华民族的...

Read more

老舍先生和曲剧


      老舍先生和曲剧

                   舒 乙

“曲剧”这个名字只有不到六十年的历史,始自1952年。

那一年年初,老舍先生写完了一部戏,名字叫《柳树井》,在剧种名称上,他管它叫“曲剧”,从此,“曲剧”这个名称便正式走进了艺术历史。

此前,北京的曲艺艺人们,魏喜奎和她的同行们,曾试着在舞台上将曲牌串在一起,化妆,唱着表演整出的小戏,有情节,有头有尾,宛如一种别样的歌剧。他们曾征求老舍先生的意见,他说:别叫“曲艺剧”,还是叫“曲剧”吧。他答应,给演员们写一部专门为曲剧创作的戏,这就是《柳树井》。

北京是中国文化中心,全国的地方戏剧都能到北京来演出,在嘉、道、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