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春顶

与君一同解读与探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趋势;以及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影响因素、规律和方向!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开放宏观经济

注:本博客内容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过度盯住“热钱”或无益宏调


发表于《上海金融报》2008-7-22

  

纵观近期宏观研究报告,热钱已成最热门话题之一,有关研究者对于热钱的担忧和恐惧达到了异常的高度。热钱被指存在的隐患在于,其一,热钱泛滥弱化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其二,热钱囤积积聚资产泡沫,威胁宏观经济稳定;其三,热钱的大规模快进快出易导致货币和金融危机。

 

热钱的担忧不无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自然值得褒扬,然有些分析研究似乎感染了热钱恐惧症,对于宏观政策的建议亦过度受制于热钱的幻影。例如,有研究者指出,受套利和套汇双重动机的吸引,热钱正趴在银...

Read more

通胀时期理财策略之我见


见《沈阳时代商报》2008-7-9

2008的世界经济是个多事之秋,“次贷”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粮油等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又肆虐全球。受此影响,中国宏观经济亦步入了“高烧”年代,人民币升值、热钱涌动、物价持续上涨、股市暴跌、房地产市场岌岌可危,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位处崩溃边缘。

 

面对危机四伏的经济形势,投资者们伤透了脑筋。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形势意味着银行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一蹶不振的股市已令投资者闻风丧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和调整预期以及“人人喊打”的呼声扭转了房市乾坤,曾经情有独钟的投资...

Read more

抑制通胀应慎用财政政策


见《上海金融报》2008-7-8

    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面对货币政策工具受限较多且效果欠佳的情形。近日有研究者提出用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胀。

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对生产者进行补贴,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例如降低个人税负、采取直接补贴等;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给经济降温以及转变财政支出结构,更多的向转移支付方面倾斜等。这其中,较为有效的直接手段就是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再控制物价,不让其上涨。

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自然更好,但思量当前宏观经济的现实,笔者以为,财政政策在通胀上应谨慎使用。

...

Read more

治理热钱不可“关门打狗”


热钱泛滥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隐患。连日来,对于如何治理热钱的讨论络绎不绝,近日看到有研究分析提出了“关门打狗”的对策,大体措施是先做好监控,稳住热钱,然后等到适当的时候突然收紧管制关口,将热钱一举堵住,控制其流出。

初感起来,该措施似乎非常新颖而有效;但仔细分析,实在让笔者难以苟同。

首先,该措施主张先稳定热钱,稳定的办法是不采取任何措施,静观其走向;其目的是不轻易打草惊蛇,免得热钱闻风而动,改变流动方向。这种欲擒故纵做法的结果是,热钱在寻利动机下加快流入国内,带来更大的通胀压力,以及更多的流动性,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其次,该措施认为应在适当的时候...

Read more

慎言加息


连日来,加息预期愈演愈烈。追溯起因,源自619宣布提高国内油、电价格后,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因而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可能会出台更加强硬的政策措施以抑制通胀;再结合更早时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也暗示可能会加息以抑制世界性通货膨胀的传闻,于是市场分析者普遍认为央行加息在即。

近日,加息风波再起,原因是国际油价继续冲高,输入型通胀压力再升,而在6月底的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年会上,央行行长再次抛出不排除使用加息为经济降温的做法。一时间,加息被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尖浪口。

当前,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峻,而存款准备金率在多次运用后,继续提升的空间已很有限,所以加息本无可厚非,但每一项宏观政策的出台都应该...

Read more

“热钱”正成为威胁中国经济的“堰塞湖”


热钱,又叫国际游资,或称逃避资本,是充斥在世界上,无特定用途的流动资金,是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热钱在国际间流动的目的主要是套利、逃汇以及赚取较高的投资收益,其一般投资于股票、商业票据、同业拆借、商品期货等证券市场或者是房地产市场;具有数额巨大、流动复杂、危害大和高投机、高风险的特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加上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前期火爆,吸引了大量游资和热钱进入。随后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央行六次加息和十余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升值预期与中...

Read more

博弈国际“热钱”的策略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明研究员近日发布的一项报告称,游荡于我国国内的国际“热钱”规模已达1.75万亿美元,与我国的外汇储备总规模几近相当。虽然这样的数字并不一定真实,但国际“热钱”肆虐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正严重威胁我国宏观经济。

如此巨额的国际“热钱”已经给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并仍在进一步威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其危害路径主要有三。第一,“热钱”流入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弱化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第二,“热钱”流入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增长;第三,也是最要命的...

Read more

股市回暖不再遥远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跌跌不休,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6000多点狂泻到2000多点,并且大有一蹶不振、烂泥扶不上墙的味道。一时间,中国证监会、机构投资者和广大的散户们都乱了阵脚,关于股市未来走势以及救市措施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

对于股市的未来预测,研究者们百家争鸣,但较多的观点并不乐观,也不看好未来的走势。理由主要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下滑两面夹击着中国宏观经济,紧缩性政策不会改变,投资者信心已经受挫,而短期内很难有重大利好因素冲击股市;另外,还有支持观点认为,中国股市自去年12月开始就已经步入熊市,而按照国际经验,要从熊市中走出来至少需要一到二年时间。

对于市场普遍悲观的主流看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