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韩雨亭

韩雨亭:男,笔名慕容非,专栏作者,博客,南方报业集团《南都周刊》驻京记者。曾任《经济》杂志社,《时代人物周报》、南方报业《mangazine名牌》杂志记者。

安庭:悠然而居


安庭:悠然而居

  ■本报记者  韩雨亭  实习记者  江婷  摄影  于楚众 

  安庭所居的小区跟灰蒙蒙的北京城相比,春天似乎来得稍早,绿草如茵,杨柳依依,沿着小路,不经意间会看到几枝恰到好处的樱花点缀。那栋楼里,安庭的房子是面积最大的——230平米。 

  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意味和平共处的生活空间,客厅里,暖色调的沙发顶上,有一幅反映欧洲社交生活的油画,安庭说:“这是我请一位画家朋友画的。”环视四周...

Read more

沈泽丹:没有生活的生活家


沈泽丹:没有生活的生活家

  ■本报记者  韩雨亭 

  实习记者  江婷 

  摄影  王钊 

  这里是沈泽丹的私人时装会馆,北京东单一处欧式风格的别墅小院。 

  灰色墙壁、暗青色地砖、门前的清水小池里游着鲜艳的小金鱼,干净,古色古香。屋子彰显着一种低调的奢华,地板、家具、桌椅、衣柜看上去都是用年深日久的木材做成的,客厅里挂着乳白色纱幔,屋顶是白色水晶吊灯,阳光很好,户外的光线跟暗沉的屋子映照出一种暗调子的温暖气氛。这里的女服务员都是英式女佣的打扮...

Read more

解玺璋:迁居六记


解玺璋:迁居六记

  ■本报记者  韩雨亭  实习记者  曾彦  摄影  郭延冰 

  在很长一段时间,解玺璋的快乐和烦恼都来自一个东西——房子。 

  解玺璋在北京生活了50多年,总共搬家6次。除了西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没有住过,他几乎住遍了京城,且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胡同里。从最初的几平米平房,到如今上百平米的楼房。 

  解玺璋现在的房子位于望京。走进他的房子,充实、温暖,唯一的问题是&mdash...

Read more

郭文景:一个音乐狂人的“反抗”


郭文景:一个音乐狂人的“反抗”

文/韩雨亭  摄影/焦祖军

郭文景斜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说着话,一边拿出一张薄薄的烟纸,再抓出一小撮金黄色烟丝,放在烟纸里慢慢揉搓。差不多了,轻轻卷起,再用舌头一舔,一支卷烟粘合而成。把它放在烟斗里,火光一闪,顷刻间烟雾弥漫……

各位不要见怪,这个看似复杂的卷烟工序,只是一位作曲家的生活道具。它可以让他快速而焦灼的生活节奏,在卷烟中有片刻的停顿。他没别的嗜好,音乐几乎占据了他的全部时间,除了读书和抽烟。

“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想干的事就是睡觉。”

是的,...

Read more

潘石屹:只有创意,才有生意


“充满创意的生命才是真正有质量的生命,才能够活出生命真正的意义和精彩,而简单的重复就是对真正生命的浪费,它会使生活疲惫无味。”这是他给《赖声川的创意学》写的一段序言,也是他作为一名商人内在变革精神的体现。


潘石屹:只有创意,才有生意

文/韩雨亭

10月,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潘石屹夫妇立刻变成了百亿富豪的“资本家”。这次华丽转身也把SOHO中国升级为亚洲最大商业地产企业IPO,尽管,他并不希望别人过多关注他的财富。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位创意商人最令潘石屹欣赏,一位是英国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

Read more

从圆明园到《圆明园》


从圆明园到《圆明园》

文/韩雨亭

2004年春节的前一天,记录片导演金铁木接到了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薛继军厂长的指示,让他负责电影《圆明园》的拍摄,投资是1000万,目标是进入影院公映。

圆明园,面对这个亲近又陌生的名字,金铁木的脑子一片空白,没有立刻浮现任何与这个词语相关的人物和故事。

2004年春季的一天,趁着旅游的淡季,金铁木走进了圆明园。摆在他眼前的,不是那个昔日绚烂、华丽以及宏伟的皇家园林,而是一片旧墙班驳,荒草凄迷。那片传说中的离宫,如今已变成散落在荒地里的几块石头。

一种莫大的恐慌笼罩着金铁木,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来讲述眼前的圆明园,更何况是要把挑剔的观众们拉进电...

Read more

《干杯西藏》:一个群体的浪漫与失落



文/韩雨亭

这是一幅1.6米×1.9米的群像画,红色的桌布,桌子上放着餐盘,几张扑克牌,两盒围棋,以及两本书:一本是马原小说集《西海的无帆船》,另一本则是《西藏文学》,23个人围在桌子的四周,他们都举着酒杯,神态各异,却有着圣徒般的庄严肃穆,空气有些凝固和沉重……画面弥漫着一股80年代特有的理想主义气质和仪式感,鲜红的桌布代表了他们对西藏的热情,绛紫的天空代表了他们的忧郁和彷徨,洁白的哈达寄托了他们对逝者的哀思。

 

这是著名画家于小冬的绘画作品,原名叫《最后的晚餐》,曾发表在《西藏文学》与《西藏旅游》杂志上。马原在1...

Read more

我们那一代


我们那一代

文/韩雨亭

 

 

      9月下旬,出差云南。

  

    回家整理图片,猛然发觉,那次旅行最大收获不是领略了昆明、石林以及大理古城的美丽景色,也不是彩云之南温暖的阳光,丰美的小吃,而是见到了两位我的中学故友——马跃、席键民。

  

    到昆明后,我们约会的地点是席键民的大学母校——云南农业大学,它的前身是云南大学农学院,...

Read more

别人的诗意


别人的诗意
——4年前的苏州之行
 

文/韩雨亭

(这是我四年前的背影)

      这是一张四年前拍摄的照片,是我的老大哥朋友宋体金先生拍的,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看看它,玩味它。总之,它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这张照片可以轻易地为我打开了那扇记忆大门。

      当时,宋体金大师联合画家、作家以及记者,组成了一个“爱心之旅”采访团。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我们一共走了13个省,90多个地区,那是一次愉悦的旅程,颠覆和更新了...

Read more

罗红:我是上帝的财富管家




  文/韩雨亭



  第一个在联合国总部办影展的人

  罗红拥有中国最大蛋糕连锁店-好利来公司,他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商人。可是他却跨越了那一道道名利的怪圈,重新捡起少年时期的梦想,拿起相机,走出那间发号施令的公司办公室,像一个浪子一样,去面对更为辽阔、丰富而多彩的外部世界。

  他不是一个忘记回家的浪子,经过漫长时间的流浪,他又会把外面的精彩带回来。

  2006年6月5日,好利来公司总裁罗红受到联合国邀请,参加了世界环境日活动,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一场名为地球·家园的个人摄影展。他是第一个在联合国总部举办个人摄影展的人。那天,他无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