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飞翔

研究方向:市场转型、非正规金融、货币。

价格武器:地震、海啸、战争与核泄漏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潜流》文中观点的学术味偏向了价值判断,缺乏更多的实证支持。事实上,很多人喜欢预测某种事物发生的可能,但很多预测最后证明与现实发生的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很多人根据的是经验,而非客观的数据作出判断,过去的经验并不能有力地支撑未来的发展轨迹,而真实的数据往往能够为未来提供某种有力的揭示。当然了,即使客观的数据存在,还存在使用数据的人是否能够冷峻、理性、智慧地判断这些数据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更何况真实的数据很不容易获得。所以我要说的是,人类一预测,上帝就发笑。对预测持谨慎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

Read more

我为“卿”狂:开放与动荡


       美国欧亚集团总裁伊恩•布雷默最近撰文分析了中东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给全球可能带来的政治格局以及经济的影响,用自己所创的J曲线理论解释了最近埃及开罗解放广场“和平革命”面临的一些挑战。他认为,埃及这类威权国家通过放松政府管控,即通过开放本国社会以及深化与外界的融合来鼓励经济增长,但是他们也有可能会遭遇社会及政治剧变;若如果他们继续闭关锁国,则会严重限制本国经济实现繁荣的能力,而繁荣正是其政权长期合法性的基石,经济繁荣的削弱可能会造成政治社会的不稳定。很明显,开放与稳定存在一定张力的矛盾。...

Read more

“红色资本主义”的危害


  两位美国学者凭借《红色资本主义》一书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深刻研究与理解,开拓了中国问题研究的全新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卷入这个迷人的研究课题。此书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红色资本主义”的全面扩张,私人资本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外资(FDI)与民营资本成就了“红色资本主义”不断扩张的坚强动力。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崛起的特征除了“红色资本主义”之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所忽视的特征,那就是“底层忍耐主义”所构建的大规模的社会资本,为中国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平台。不过...

Read more

正在国际上“走钢丝”的人民币


  
  读了FT中文网《人民币国际化走上正轨》一文,我个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并不像作者所说的那样,开始走上了正轨,只是北京在日益强大的国内国际压力下尝试寻找一种新的平衡:如何确保中国经济体的发展与国内一党执政需要之间的平衡。有很多迹象表明,人民币的确在逐步国际化,但这种国际化的背后似乎有一个很难让人理喻的问题:在人民币利率并未自由化的前提下,让人民币汇率渐进地自由化,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试验。这种试验与现有的经验是如此与众不同。

  按照常理,应该是先让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再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学过国际金融学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下,不同国家之间法定货币的利率...

Read more

房地产离崩盘不远,中国经济还有救吗?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改革现有的产权制度,中国房地产市场迟早要崩盘。现在热议的房产税征收不过是想掩盖危机重重的房地产市场的本质而已,要想让房地产健康发展,房产税只能管一时,真正能让房价趋于理性的是合理的产权制度。再说征收房产税在中国根本就不合适。首先,缺乏合法性。有数据为证,2010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高达8万亿,而2009年中国GDP仅为33亿,今年的财政收入与去年GDP的占比快接近1/4,丰硕的财政收入在改善民生投入方面应绰绰有余,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若再征收房产税,岂不为中国政府丰裕的财政收入锦上添花?其次,房产税的本质是资源消耗型税收,不仅不会为社会带...

Read more

网络改变中国:一个80后网民眼中的社会变迁




  我出生不久,中国刚掀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变革,我却躺在母亲的怀抱里用那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个世界如同新鲜的空气一样自由地呼进我的身体,任我想象。蔚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清澈的溪水,还有那悦耳的鸟鸣,连同我的呼吸声一起陪伴在我的身边,无忧无虑,亦欢快多情。时间的摆针毫不犹豫地向前冲去,我像一粒尘埃似的卷入其中,带给我的是更宽更广的世界。

  千禧年来临的那天,正是我风华正茂、激扬文字的青春时期,世界正在发生巨变,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互联网时代的崛起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二十一世纪初,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城市遍地...

Read more

从“小川池子”说起


  最近,中国的经济态势非常诡异,国内外很多学者纷纷就中国的经济形势发表自己的看法,好不热闹。美国QE2(量化宽松第二轮)政策甫一出台,便招致全球骂声一片,骂归骂,美联储依然雄风四起,置众人不满于不顾,继续量化宽松,宽松得让很多其他国家的央行行长坐立不安。巴西央行行长梅雷莱斯(Henrique Meirelles)在韩国首尔G20峰会召开之前,不仅把矛头指向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也表达了对美国QE2政策的不满,而且警告美国货币当局可能会引起新一轮全球“贬值性货币竞争”。印度央行行长苏巴拉奥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汇率政策的看法,他认为人民币币值重估将有利于加快中印两国...

Read more

“中国模式”的对外投资“锦标赛迷思”


  阅读了《对外投资的“中国模式”》一文,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特性,其一是金融抑制对国内资本投资产生了严重的“挤出效应”(文中并没有提“挤出效应”,本人把它的核心意思归纳成自己的语言),大型国企手中掌握的庞大资本“爆炸性”地向国外投资。文中开篇就提到一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2003年全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为28.5亿美元,到2009年就飙升到565.3亿美元,平均年增55%,紧随美国、法国、日本与德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五大对外投资者;其二,大规模的资本外迁并不是产业升级的结果,而是反哺国...

Read more

金正日的“政治期权”


  朝鲜疯了。国际社会对本周二朝鲜主动挑衅韩国的军事行动感到深度震惊。正如前美国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为FT中文网撰文中所说,朝鲜不仅自己精神失常,而且对美中关系构成重大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朝鲜政权拥有大量核武器,也来自朝鲜当权者的非理性与其他国家的理性行为之间的冲突。前者是朝鲜政权一种实质性的国际对抗能力,后者却是朝鲜对国际关系的一种无情嘲讽。这种嘲讽基于以下事实:朝鲜政权是流氓统治的,“君子政权”必须和流氓统治者打交通,因为流氓手上有核武器。网络有句流行语,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金正日深谙此道。现在整个国际社会正处在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核弹的现实困境之中。
...

Read more

新型的“中国货币工具”:土地


      看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建奇先生为FT中文网撰写的《“中国式”货币冲销的代价》一文,非常令我失望,失望的原因是为什么中国的学者就不可写一篇石破天惊的文章出来?文中有些观点不仅似是而非,而且还有褒扬中国央行政策之嫌疑。咱们也知道,在中国尚未完全言论自由的语境里,不企望中国的经济学家能像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那些激烈地抨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经济政策,但至少也要把中国政府的经济决策出现的问题深刻地叙述出来,然后再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政策建议,这也是一个学者题中应有之义。

      文中提到中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