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并非从事具体的投融资业务,我意图从最一般的意义上分析一下投资行为。为分析方便,我需要从哲学的层面开始。
&n...
作者文章归档:卜安洵
卜安洵
最佳实践,不是为了装饰门面才做的。让“最佳实践”变成自己公司的“一般实践”才是真正的目的。大任的说法,叫“让长板成为基准板”。但这件事儿也 是听起来很美,做起来不易。
&...
卜安洵
最佳实践“起手式”:目标
卜安洵
“最佳实践”,就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最好的做法。如果你的企业中大多数的工作项,都有了“最好的做法”,你要做的,就只是推广和监督啦!岂不美哉?但 是且慢,什么才是“最好的做法”?
卜安洵
一月一度的工作会正在召开,一位位部门主管在紧张又无耐地汇报工作…,并不是所有部门都不能完成任务,但在老总的感觉里,怎么那么多的事情就是做不好?说 得更准确一点儿,为什么一堆人里,只有少数人能把事情做好?或者,为什么那么多的工作中,只能希望偶而出现做得飘亮的?
卜安洵
趋利避害往往决定了人们单一行动或单一事件中所作出的理性反应。管理者应用趋利避害的行为规律,就象导航员挥舞旗语或者斗牛士手抖红布,是通过直接的剌激 而发生作用的。当一次刺激反应后,再一次的反应仍需又一次的刺激作出。因而,作为管理工具,它无法在“无值守”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趋利避害:管理者的共谋
卜安洵
趋利避害是本能基于理性的反应,是所有人绝大多数行为的内在依据。管理者可以发挥强制力、支付力和评价力三种力量,但如何发挥效用最大?几乎找不到 一致的说法,更逞论一致的做法了。但我们仍可以分析出一些共性。这些是管理者意图利用趋利避害而发挥力量的基础:
卜安洵
卜安洵
当管理者拥有足够的付款能力,意味着他拥有对劳动力(被管理者)的支付(购买)能力,这是金钱铸成的指挥捧,也是管理者最现实、最有效的力量。市场 愈发达,进入估价和交易的范围就愈广。人们似乎迷上了交易,也许可以设想,到某个阶段,人要满足需求,一切都要购买。当然,这并非一定是人类的进步,但除 非我们找到了另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否则就难以阻挡市场化如洪水猛兽般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