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学者们成功开发了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新技术,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疱疹病毒捕获并侵染癌性细胞,促使癌性细胞分泌出具特殊遗传物质的生物标记。这项技术将大大推进癌症诊断,让医生们能够及早发现癌症病变,展开救治。
研究人员们以癌症潜伏期的老鼠为研究对象,他们将单纯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的遗传基因重新编码,制造出称为rQ-M38G的变种,这种疱疹病毒会避开健康的组织而侵染癌性细胞,并且促进癌性细胞分泌生物标记&mdas...
作者文章归档:邓林

拯救老年痴呆症:不吃药,改放电!
研发阿兹海默症药物的药物公司已经面对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最有效的疗法很难进入大脑,而那些在动物中成功的药物还尚没使人类受益。
两家新创公司打算用电学方法而不是化学方法靶向脑对象,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都在利用那些已经证明对其他脑紊乱成功有效的技术。一家公司计划利用深层脑刺激,这种方法已经用来治疗数以万计的帕金森症(Parkinson's)患者。另外一家希望利用经颅磁刺激来寻求成功——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用来治疗抑郁症,还用作研究工具刺激或抑制大脑的特定部位。
在深层脑刺激中,电脉冲通过一个刺激神经活力的外科手术植入电极传送到大脑功能紊乱...
如何辨别你盘里的肉类来源
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把食品安全问题置于风口浪尖——人们不禁开始担忧,吃下的这些肉到底从哪里来?这些动物是什么?它们吃的又是什么?目前人们只是知道,工厂化养殖和天然放牧养殖的肉类有很大不同——在营养成分和价格上。但是,在这些肉类上桌之前,如何分辨它们呢?
对此,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食品健康研究所的化学家弗兰克·J·莫纳汉(Frank J. Monahan)及其同事们发明了一种再现牲畜饲养食谱的方法:分析尾毛,以此来辨别这...
简版纳米孔基因测序:快快快!
一家位于马塞诸塞州的新创公司卓越基因(Noblegen)正在研发简化版纳米孔基因组测序技术(nanopore genome-sequencing technology)——这项技术使得平常需要复杂仪器来完成的高速廉价DNA测序充满希望。卓越基因公司去年春天建立,它称自己的技术能够直接快速地识读DNA序列,使得将测序技术带入临床检验科进行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诊断在经济上变得切实可行。
卓越基因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菲丝特(Frank Feist)说,公司的目标是以每秒50个碱基的速度进行测序。公司不会透露其目前样机的细节,但称此技术会扩增至...
干细胞取代肝移植
理论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能够转化成其他种类的细胞甚至器官,极具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潜力。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实验证实,将成人细胞转化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移植到肝脏组织里,能够修复慢性肝脏损害。这项研究发表于上周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这意味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有望在将来成为肝脏移植的替代治疗,这样一来,患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将不再只有等待器官移植一条路径可循,更无需担心免疫排斥反应了。
...
“电子人格”蚕食你的生活
你是“微博控”吗?你每过几分钟就要刷新页面吗?你是社交网络的狂热用户吗?你是否被成百上千的“好友”关注?你是否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网上?你确定这些是你想要的吗?如果是,你的“电子人格”(E-Personality)已经开始影响真正的你!
伊莱亚斯·阿布贾德(Elias Aboujaoude)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近日,他在iTune的播客频道上发布了关于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影响及其最新著作《虚拟的你:电子人格的危险力量》(Virtually You: The Dangerous ...
“胃起搏器”伪造饱足感
一种治疗病体肥胖的植入物正在欧洲发售,意欲成为胃间隔手术或胃旁路手术的缓和替代品。通过刺激包绕在胃上的神经,这种装置可感知人的进食,并提早产生饱腹感。
植入物由位于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英创佩斯公司(Intrapace)开发,已在德国、西班牙和英国许可使用;第一例植入手术预计在近期进行。该公司表示,在包括65名患者的试验中,这一装置可使一年后的平均体重减少22%,有些患者甚至减轻了原体重的38%。这些结果还没有公布出来。
这种植入物叫做“能力”(Abiliti),它还配备了加速度测量器来为临床医生说明患者进行了多少运动。...
是否需要谈“核”色变?
自地震以来,日本多处核电站危情亟待,福岛核电站今早北京时间10点左右再次发生氢气爆炸,宫城、茨城的核电站也都进入紧急状态。一时间,人人谈“核”色变。
这场事故令人不自觉地想到二战时的广岛,今天我们对于核辐射危害的认知,正是来自于当年的原子弹受害者,研究学者们自1945年后持续监控他们的健康发展。现在已知的是,核辐射可能诱发DNA突变并杀死细胞。DNA突变会导致各种癌症,如白血病、肾病及肝癌。
核泄漏释放的气体中,氮-16、氚、氪等气体对人体毒性相对较小,这些气体都很轻,很快随风飘散。而另外一些危险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呼吸道、口腔甚至渗透过皮肤...
核电站爆炸引发“钚安全”忧虑
日前,为了避免福岛核电站爆炸可能造成的核辐射污染,日本官方为民众发放碘药片。一般来说,如果在核辐射爆发之前服用碘化钾,即使人体受到辐射,甲状腺也不会吸收那些具放射性的碘-13。但是服药不能中止,否则放射性物质将会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然而,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前设计师Masashi Goto警告说,日本政府正在封锁有关此次核能灾难的真实消息。对此,美国核能专家,核能材料管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Nuclear Materials Management)的成员之一,埃德温·林曼(Edwin Lyman)表示说,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以...
辐射危机再加剧,喝红酒或能缓解
自今早福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爆炸后,日本核辐射危机再次升级。
在全国性的电视声明中,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福岛核电站3座反应堆的相继爆炸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使核辐射范围迅速扩展且含量极高,目前仍然面临着更多的核泄漏危机。他呼吁核电站周围30公里内的民众待在室内避免辐射。
据东京电力公司发布,今早当地时间8点半时分,福岛当地的辐射含量攀升至每小时8217微西弗。至当地时间10点22左右(北京时间9点22),核电站辐射已达400毫西弗。根据位于伦敦的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数据,年度辐射量最低限度为100毫西弗,高出这个标准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