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修林

张修林,当代理论家、评论家、诗人,1969年5月生于四川古蔺县。1989年开始先锋诗歌及理论评论创作,同时发表作品。2005年起开始政治理论评论、思想文化、哲学领域的创作和研究。哲学、政治理论评论、文艺理论评论、思想文化类作品中的很多成果和观点被学术刊物、文学作品、百科词条、博硕论文等广泛引用。

伪价值和本真价值


 

什么是伪价值?同价值的定义一样,很简单地,伪语言作用于客观实在形成伪现实,由这样的伪现实转化为相应的伪存在,这样的伪存在所呈现出来的决定人类的判断力,就是伪价值。同样,本真语言作用于客观实在形成本真现实,由这样的本真现实转化为相应的本真存在,这样的本真存在所呈现出来的决定人类的判断力,就是本真价值。

本真价值,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对人性的有效制约、对人性外延的有效拓展。

毫无疑问,独立性是事物存在意义、存在价值的突出表征,同样,对于价值而言,独立性程度表面着它价值的本真性程度和被异化、肢解的程度。对于科学、思想和艺术而言,它是否走向成熟,最基本的、最直观的就是...

Read more

存在的分类


  从人类是否感知的现实的形态化存在来讲,存在可分为显存在和隐存在两种。前者是人类直接能够感知或者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感知的存在,后者则指人类当在性不能感知的存在。在隐存在和显存在的界定中,为什么要在人类“能够感知”和“未能感知”的前面加上一个限制词语“当在”呢,因为,对于人类而言,隐存在与显存在的概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历史上某一时代有某一种艺术现实或某一种独特的社会价值判断尺度存在,而已经失传了,那么,对于那一时代的人来讲,那一种艺术现实和那一种独特的社会判断尺度是显存在,而对于失传后的人来...

Read more

语言及其与现实的关系


    现实,其实就是语言符号化的事物或现象。符号化,就是形成现实的语言状态。我们所能够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的所有事物或现象,其实都是关注、谈论、研究和表达它们的语言状态。语言赋予事物或现象符号化、文化化的意义从而成为世界的构成、组织和各种形态。从这种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等于没有实际的可以表达的事物。没有语言,就没有现实。语言由此构成了全部的现实的存在。不存在的一切,也是语言赋予它们的不存在。如果没有语言,它们只能是无可感知的、无可表达的、没有表达的意识的混沌的实在,连“不可言喻”的程度都达不到,自然就更不会有&ldquo...

Read more

从实在、语言、现实、存在到价值


实在是一种纯粹客观化的东西,而语言对它发生作用,就形成了现实。那么,语言是什么呢?语言就是符号化的人的思维手段。人通过语言与人的外部世界发生关系、关联,语言是沟通作为人的主体与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一个通道、一个连接器、一根链条。语言是人的符合化的思维与实在的联系者,是主体与客体的中介。

在人类之前,世界只有实在,只有纯粹客体化的、没有主体意识渗透的实在。有了人类以后,人的符号化的思维以语言的形式成立,然后,就已经具备了与一定的实在发生作用的条件。这就使世界具有语言、现实、存在和价值成为可能。语言、现实、存在和价值,都是人类作用于世界的产物。

因为作为主体的人的语言具有主体的主动性和能...

Read more

现实的概念


“现实”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是人们所看到、听到、嗅到,或者心灵感受到的当下的事物、事件、现象、社会形态或状态等等实在体吗?不错,这些都是“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些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现实体”。不过,“现实”的范围应该宽广得多。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事物、历史社会和形态等有关人类历史的东西,或者说存在并已过去的东西,仍然被称之为“现实”:“过往的现实”。将来呢,我们还不知道,或者仅仅是能够作一些模糊的设想、猜想的未来,这样的一些并不确定、并不具...

Read more

文化、文学札记(二)


艺术手记(二)

 

29、语言源于没有源于,语言就是作为存在的现实形态。

30、人类之前的语言,即自然存在与变化的原现实形态叫做原语言,人类语言只是自然语言的动性延伸。

31、宗教、神话的神性、道、绝对理念等形态是一些虚幻的、对原语言现实臆度的产物。原语言现实的本质就在于事物自身以及其内部的运动与变化特性。这种运动与变化特性是事物自身的现实反映,它就是事物本身,亦即事物的语言形态本身。

32、科技与文化的作用是对事物语言形态的诠释。科技与文化的迷误使其对事物语言形态造成了本质性的伪语言破坏,使事物语言形态成为了伪语言臆度系统中的“它物形态&...

Read more

诗歌:与事物的对话


  诗歌:与事物的对话

  文/张修林

  每一个诗人,都不得不承认经常同事物对话。这是凭借一种叫做灵动的东西。诗人的心中涌动的激情,作用于事物,灵动使事物和诗人的主观感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灵动给予了事物生命、个性和活力。这当然是来自于诗人的内心冲动和精神的矛盾。真正的诗人都应该在精神上是矛盾的。他对话。他企图改变客观世界。不过,这种愿望总是受到限制和压抑。实际上,诗歌都是套上了枷锁的,它不可能肆意奔腾。就像河流。诗歌的情感如水汹涌澎湃,但总得在理性的河岸的限制下流动。

  诗歌是感性的,它不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而首先是一种激情。但诗歌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感性,在它的背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