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学札记(一)
文/张修林
No1、文化和语言,是传统和历史的现实材料,即已经的现实的组成材料。
NO2、文化和语言是人类形态的“诗化”表达。诗歌建立一种新型关系的文化和语言的现实。
NO3、诗歌是未经的历史和现实,是未经的人类形态,是诗人企图超越自身而实现人类自我超越的一种精神化行为。
NO4、对于诗歌,语言是实现手段,文化是呈现手段。
NO5、诗歌通过语言拓展语言的自由程度和人本体的自由程度。诗歌通过主体的自由实现人类的“文化性”解放。
NO6、语言是现实的载体,...
作者文章归档:张修林
...
阆中的幸福片断
文/王杰安
我从来没想过不去阆中,倒不是因为阆中是当今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像宿命中的约会,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该践约的时侯谁也挡不住心仪的步伐,即使在这一个烟雨天。
9时许,昨夜开始的大雨转小,在南部县城一家售房部门外,我和西鸿、临风、花花、果果扶起被雨水冲刷一新的自行车,向阆中行进。出城不久,天就放睛了,空气中弥漫着湿湿的气息。印象中,南部至阆中30公里行程,是我们在先前的骑行中所没遇见的最好路段。不仅道路宽敞、弯道少,而且两旁植被茂盛,泛着干净的绿。10多公里后,嘉陵江突然出现在眼前,大家纷纷下车,或蹲或站,凝...
诗歌指向“暧昧”的生长可能
文/子非我
我一直认为,诗歌是热闹的,它的寂寞只能让位于诗人。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诗作者只有通过自身的写作才能挽救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交流,恰恰相反,阅读他人的作品,倾听他人的经验才有助于自省并引发新的思考,并且这也将是“诗歌价值得以确认的一种有效方式。”
说到诗歌,似乎没有人可以为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网络的出现,方便了更多的人写作,诗人的身份正日渐变得模糊与暧昧,这已经成为一个看得见的事实。因此,诗歌写作难免有指向“暧昧”...
来自我们的道路(组诗)
文/张修林
这个句子通过地狱,但它更通向
天堂。行为时空的必然组合
必然的石块,石块结构的
尖锐的硬度
系列的造就。摹拟的、实践的情形
天性中爆发的结论。人的性能
自由,经历分泌的、不安分的抽象
物质生存中的颗粒感知
来自于存在,通过的、车轮通过的
风声中终将未尽的道路
站牌,象征的、情趣的指示
在通过中通过,通过中把细节意味
那些庞大的革命。那些车轮中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