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付志雄

基本理念和哲学

  世界市场需要支撑它的功能构造;全球经济需要多种运行机制和驾驭它的社会主体。缺少了不同地域上有着历史文化根源的民族国家、区域集团及其发展需求,世界市场将变得离散;社会运行若没有相应的文化主体从中掌控,全球经济会变得失序。因此,在人类正待面对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必要为世界市场和全球经济寻找恰当的功能载体和互为对象的文化主体。用哲学的话语说,人的现实类生活需要有执掌自身历史命运的类属文化单元。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民族国家、文化类群,就是这样一种发展本体与结构单元。

  一个显见的发展事实: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变革的真正主体不再是从前的理性个体,而是不同地域上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所有国家(市场载体),和投身市场运作的类群个体及其文化类群(文化主体)。这样,分处不同地域、拥有自己历史文化的所有国家(类属文化单元),就以其作为市场载体和文化主体的双重资格,成为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思行于物的)社会践行者;人类正待面对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就通过不同文化类群及其把自身以类属的实践文化,将世界市场纳入新的发展轨道!

  据此不难做出大胆文化预设:市场经济是通过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民族国家及其实践文化,把他们类群个体和文化类群作为市场载体和主体的经济;这种实践文化必然是把人类作为一个类属文化单元的主体文化、运作文化。

  这样,市场经济就不再是无形之手,而是把不同国家中的类群个体、类群文化整体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结构一起的社会运行方式;它必然表现为这一文化类群根据它与同类相互类属的关系——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凸显其独特的实践文化。因此,人类通过这类运行方式,可以从中发掘把自身以类属的生命价值;族群经由这种实践文化,则可构建不同文化类群与全球市场相融为一的社会主体资格。如是,置身这一运行方式中的世界经济,必然遵循类属原则;经由这种实践文化所拓展的全球市场,必然受控于人之为人的社会主体性关系。

  其中的道理说:既然世界经济遵循类属原则,全球市场凸显出受控于人的社会主体属性,那么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社会运行方式,就和不同地域上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民族国家及其实践文化关联一起。

  其意是说,任何国家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都将在市场运作、资源配置的环节中,带有受控于它们文化类群的生命特质与文化属性。它集中表现为:物质信息和能在资源分布及市场走向上,同以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简称人的三重关系)间的互构与相融。

  乃至市场经济一旦在类属于人的关系上功能凸现,所有文化类群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便直接表现为对新型文化产品的系统发掘,和对人类生命维度的文化预设与功能再造。所以,从全球市场的这种文化性质看,市场经济还将成为有人的存在关系、发展关系和社会主体性关系型塑其中的经济。

  至此,市场经济的文化全貌凸显出来:它既是发掘人的社会生命价值的经济,也是对人的三重关系历史型塑的经济。概括说市场经济作为人类变换自然活动中一种通行的社会运行方式,它的科学运作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现实命运和未来走向。

  以上文化推论告诉我们:随着市场经济在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上的改变,人类变换自然活动的社会运行方式亦发生同步改变。它给出这样一种哲学启示:

  1、任何与世界经济无涉、市场运作无缘的个人创造,都不是社会现实意义的自觉活动,均无法把他的创造力传递到人与自然交互一道的发展关系中。

  2、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不是在抽象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去运行,而是通过所有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生活——作为一个类属文化单元的实践文化来展开。

  3、类群个体总是相融在自己文化类群之中的生命个体、生产生活个体;他们生命欲求的发生、发展与实现,只在他们成为当下生产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运行载体和主体时(成为他们/它们时),方才以其相融于自己文化类群的社会运行方式来实现。

  4、欲想让人类变换自然的活动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类群个体在市场化运作中(微观层面上)注重‘以人为本’,还要在他们/它们文化类群参与全球经济生活的实践文化中(文化预设中)做到‘以类为根

哲思主体的共同使命


           
    生活哲学的哲思主体是投身生产生活的人类个体。它解决与个人生存境遇相关的社会、家庭、行为、角色、价值、需求、观念、信仰、社会道德等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哲学的哲思主体是企业实体。它解决与企业的市场定位、质量(与)品牌、营销(与)策划、企业文化、(对各类)资源调配、产品开发、市场运作等相关的自组织机制和协同发展问题。大型企业还要把自身发展置身于以下因素之中...

Read more

哲学的定义与哲思主体的改变


    关于哲学,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她是关于人的对象世界为我客观化规律的主体性把握;是这个世界中物在的和属人的价值性规律,通过人们行思于物的实践文化-认知原点(知域构成),向着人的存在关系历史转换社会生成的功能构造及其理论生成。   


    在这里,“行思于物的实践文化和认知原点”,不仅在人的主体性把握方式上给定了最好的动态性注释,且在对哲思形态的运作上给出了心-物涵合的内在规定。以至,由此构成的哲思展态,一开始就从它“物在的、...

Read more

人类观念方式的变革与哲思主体的改变


    引    文 

    自文艺复兴以来,以人类理性为标识的主体意识、观念形态日益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就是说,人的观念意识总是带有浓重的把人和周遭世界剥离开来的理性色彩。它要求人们在纯粹理性中透视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及行为。从而确定了观念意识在人与自然具体结合关系中的社会主导作用。

    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一体化进程,迅速波及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且以它们对人类命运、情感、价值、文化和行为的社会重组、协同互动,对...

Read more

该来的终于来了!


   

    川普的确下了一盘大棋。以贸易战开局,单挑中国和世界。不仅场景火爆,且令所有人(包括欧盟和日本)心惊肉跳。就在人们以为川普疯掉了,转眼间他又巧用内在支撑(西方文化)和成熟的征信体系,特别是贸易规则的高门槛,重新做了一次切割:通过与欧盟签署零关税自由贸易,把挑战美国地位、威胁其制度模式、作为其价值观宿敌的中国碾压于案板。

    就此,欧盟、日本和环太平洋国家及地区,突然找到命运的归属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却把世贸组织中利用多边贸易框架喘息的中国及弱小国家撇在一旁。用他们的话说,让‘精品&rsq...

Read more

西方社会和美国崛起带给我们的知性反思 ——对颠覆不破的颠覆


        

    读过网文《自由才是奇迹之源:美国崛起的启示》,引起笔者不小的波澜。人的自由之意志,总是落实到理性精神上的。于是发问:自由和理性果真这般神奇吗?最初仅仅是怀疑,咀嚼文中蕴意后所能觉知的,却是全然相左的命题:自由,是令西方社会跨跃理性门槛走向知性自觉的社会出路和纽带。不难想见,那些秉承理性的人们,对此会有怎样的不屑。偏偏就是这篇文章为我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论据。

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写道,在人们“只盘算他自己的得益”时,常常“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去达...

Read more

知性文化与属人世界 ——献给在中国举办的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


     摘要:感慨中国四十年间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们,经常遭遇巨大的理性之问:它所依据的是什么?言语间包含了种种质疑,但也隐秘了许多不被理性觉察的东西!知性文化与属人世界就属这一类。于是不得不开启人的知性,用人类自身的知性——构造出相应的语言、概念和逻辑。文中把人的带有觉知色彩的行为称为自在行为,认为知性是一种自然的、此刻的生命觉知态,不属理性范畴。但它有一个特点,人的生命觉知态,愈是以其复杂社会样貌耦合在类群生命中,便愈能释放其内在理性的文化内涵。同时指出,每个人的生命觉知态,都会在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市场运作中构成与之适合...

Read more

从宗教本质引发的五个基本判定


       所谓基本判定,也是我们观念某类事物时需要给出探讨它的问题域。问题域的设定,必须从这一事物本质方面的把控来出发,了解它的性质和特点,廓清它在关联域内因素时这一事物的演进功能与形态,给出这一事物不可超越的界限。有了问题域,便可据此规范事物的内容、确定它的对象,探究这类事物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功能,排除和预判可能的变数,并根据问题域找出把控这一事物的客观条件、因素与界限。

    我们知道,宗教的本质是人试图通过对绝对无限的信仰和崇拜,从根本上克服和超越自身有限性的精神生活方式。在这里需要搞清以下几点:  &nb...

Read more

未来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人性


    注:本文尚在修改中。

    人性是一个复杂指数极高的哲学概念。它涉及方方面面,却又无法独善其中!欲将其文化内涵昭示出来,非在人类社会的动态研究中(在对人的三种需要和人之为人的三重关系的科学探索中)——求证莫可。

    人的三种需要构成人的三重存在关系。

    当今人类,不仅有吃、穿、住、行、性和人身安全等基本保障的需要,还在实现这个需要的社会活动中产生出学习知识、社会就业、创新产品、资源配置、社会治理、持续发展等未雨绸缪的需要。乃至在追求和实现这...

Read more

走完哲学的最后一公里


               —— 辨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告知了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这两论究竟告知了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完成这种社会告知?时至今日,像这类与现实关联、同发展接壤的重大哲学问题始终无人问津。问题的严重性是:如果根本不解其思想告知的社会途径,连同这崇高思想亦被我们的理性膜拜所...

Read more

理性不堪生命之重,生活不堪理性之轻


————由真实的人类生活引发的思考
 
自从有了语言、概念和逻辑,人类理性便张开想象的翅膀。甚至可以说,迄今为止人类信仰的宗教、探索的科学、追逐的真理,无一不是依托理性的翅膀去翱翔。理性是人类到达彼岸的不可或缺,是追求各种梦想的精神架构与支撑。
 
虽然,理性依凭语言、概念和逻辑,但它们的所指/能指、内涵/外延、方法/规则均是以人和世界的具体结合关系为依归。没有了人和自然的具体结合关系,这些理性尤物便统统不再了。因为人和自然的具体结合关系,也是他们生命类群在变换自然的活动中历史生成的关系。鉴于这个关系同人们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