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子鹏

原《北京娱乐信报》经济部主任,《中国房地产报》评论部主任、新闻部主任、《楼市》杂志主编 醉舞高歌海上山, 天瓢承露结金丹。 夜深鹤透秋空碧, 万里西风一剑寒。

遏制土地腐败“预防”比惩处效用更高


  9月1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正式成立,这一国家级预防腐败专门机构的设立,不仅是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更是反腐倡廉实际工作的需要。它的成立,对于预防腐败,尤其是预防“土地腐败”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作用。

  近年来,中央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在各类“涉腐”案件中,呈现出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落马的官员级别高,二是涉及房产、土地的腐败案件比例高。有关房地产腐败案件之所以多发,与政府权力与房地产发展的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行政权力逐渐从市场领域退出,地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

Read more

CPI 24.1%下的“幸福生活”




  1993年刚入冬那阵儿,俺在石景山,和首钢、锅炉厂等大工厂的工人们住在一起,据说陈佩斯的住宅也在那里。那时节,鸡蛋已经卖到一斤4块2,西红柿、黄瓜也相伴着突破了4块。俺去买菜,一位菜农忧心忡忡地看着俺说:“你们工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菜这么贵,你们吃得起吗?”

  老实说,那时候工厂效益还不错,像俺这样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月能挣到220元。照说也快饿死了,可那时候并不觉得苦,甚至觉得很快乐:主要在食堂吃饭,一天也就三块五块,一个月除了吃饭,还能省下50元钱寄给父母,50块钱存入银行,甚至还能喝点啤酒。

  这种快乐,一是刚刚体会挣钱的滋味...

Read more

开发商为什么招人恨


  日前,参加一个京沈两地“开发商”的小型论坛,竟然听到开发商大诉其苦,事出突然,一时惊诧莫名。

  说是开发商,其实是一群职业经理人,但他们自己以开发商自居,姑且“从其所好”。开发商诉苦,并不是因为钱赚的不多,而是为这点钱付出的牺牲太多,痛苦指数增加。比如,某女士感慨自己和女儿一起吃饭的时间,不是以天或星期计,而是以月计,一个月有两三次就谢天谢地了。此言一出,立即引发在场嘉宾的感情共振。一位男士几乎热泪盈眶地说,自从干了房地产,就像签了卖身契,什么八小时工作制,什么加班工资,统统作废。上班是工作,下班还是工作,吃饭是工作,睡觉也卖给...

Read more

积极的土地信号有助于稳定房价


  正是房地产“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北京的楼市交易却出现了反常的萧条。交易量的下跌源于供给不足,而供给不足又会反过来推动房价继续上涨。缓解供需矛盾的要点在于增加土地供应,而增加土地供应,一靠增量,二靠盘活存量。此时,北京公布今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以及中期土地规划,并对“831”以来的遗留项目进行清理,无疑是对市场的一个积极信号。

  根据相关数据,9月1~4日,北京市住宅交易量为1850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成半。在市中心的二环以内,基本呈现有价无市的局面,出现整体的销售低迷。与此同时,却是房价的迅速攀升。7月,北京房价涨幅10.4%,...

Read more

约束条件下的次优选择


  社评:

  10月1日,《物权法》就要正式实施。围绕《物权法》这样一部“根本大法”,有许多配套性法律法规需要制定或修改,其中,涉及拆迁的《城市管理法》就是重要而急迫的一部。《城市管理法修正案》的表决通过,弥补了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空白,为《物权法》的铺平了必要的路径,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与《反垄断法》、《就业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比,《城市管理法修正案》的修改并不多,但同样万众瞩目。拆迁无小事,涉及到人民群众最重要的不动产的处置和补偿,一旦处置不当,往往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妥善处理好城市拆迁问题,依法保护人民...

Read more

给“猪笼城寨”一个存在的理由


  租赁房屋后转租,北京人一般称为“二房东”,上海人则称之为“包租婆”或“包租公”。如今的“包租婆”已经不是“猪笼城寨”里满头发卷的古典造型,部分敢想敢干的包租婆们已经瞄上了月收入6万的目标。要赚取如此巨额的差价,当然一靠规模,二靠对租赁房屋空间的二次分割。

  分割后的房屋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一个普通的两居室可以住十来个彼此毫不搭界的房客。但这种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产生了严重的外部性,比如治安消防隐患、垃圾清理、噪音干扰、邻里纠纷等。上海的报纸这样形容:&ldquo...

Read more

别拿美国次贷危机说事


  在一个扁平化的世界里,混沌理论变得更加富有说服力。前几年,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可能对格林斯潘的表情无需太多关注,而今,其继任者伯克南的口吃都能让大家心惊肉跳。这就是全球化的力量,也是资本的力量。但是,如果什么事都往大洋彼岸推,往往又会成为掩盖自身矛盾的消极做法。

  肇始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就是一例。把一分钱分成十份使,既是美国人的天性,也是娴熟的资本技巧。不过,这种游戏玩出了轨,也容易被金融杠杆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其传导工具依然是有迹可寻,并非空气传播。由于中国仍然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因此,这场波及波及大半个世界的金融危机依然被隔离在彼岸,并不会对中国金融产生直接影响。虽然国有...

Read more

加息的悖论


又加息啦!
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即使从今年算起,这也是第四次了。两个月一次,除非是加薪,很难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小步快跑”,就像看老太太晨练,刚开始看着还挺有意思,过两天就被人遗忘了。
为什么要加息?这一点只要看看6、7月份的CPI就知道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是来自人民日报的官方解释,确实如此,而且也非常符合这次存贷款利率不对称加息的特点。虽然搞房地产的通常会把来自货币、金融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联系到自己身上,但是这种小幅的加息,无论是对抑制投资还是投机都不会有什么作用。无论是...

Read more

“24号文”为宏观调控重新划界


  社评

  如果要对“24号文”的重要意义做一个类比,那么1998年的国务院23号文件是一个最合适的参照系。“23号文”正式开启了房地产市场化的新时代,而“24号文”则重新界定了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边界。

  在房价问题事实上也成为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目标时,作为宏观调控新思路的“24号文”,通篇几乎没有一处提到房价问题,但通观全文,无不是在从民生角度解决住房困难,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这说明我们的政府部门对房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控制房价的路径有了新的选择。

  与以往对房地产市场...

Read more

“集体惩罚”不能代替围剿腐败


  因为虚报数据等原因,瓷砖、地砖等建筑陶瓷产品被集体取消了“中国名牌”的评选资格。但是这些虚假数据的产生牵扯面很广,直接造假的建筑陶瓷企业固然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但那些把关不严的政府部门同样应该受到政纪和法律的惩处,仅仅对建筑陶瓷企业集体惩罚治标治不了本。

  建筑陶瓷跻身“中国名牌”发端于2003年,问题暴露于2006年。由于该称号有效期为3年,所以2006年本该是重新评选的“换届之年”。正是在这次“换届”中,数字造假的现象集中暴露出来,即使推迟到2007年,其数字仍然不能让人信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