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现强

从事于临床医学工作,创建自然生态哲学与医学体系,在写[道物辨证法概论]一书,目前已基本完稿,予以酌句修改和找寻相应的出版社.为中国社会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特约编委,道物辨证法的主要思想已入编[中国当代思想经典]一书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相关网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对哲学与医学的偏极概念与逻辑修正了百余条,予拟相应的扶正,纠正了既往存在的偏向观点.目前自封为个人爱好方面的独立研究者[自费],全世界仅我一人提出"道物辨证法"的哲学整合新概念与方法论,找到了中国文化[包括岳辰先生和王增泰先生]的复兴源头,指出周易在中古是对中国文化的截流与神道设教;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是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的截流与殖民化,中国的原流文化只有同现代的系统论的全息思想予以有机的协同互补整合,才是中国的原流文化复兴的重大意义所在.

从善恶界走向智慧界


从善恶界走向智慧界

人生七真道

 

人生有苦也有乐,苦乐是同胞兄弟,而痛苦是促使人类改变现状的一种根本动力;由行真而给人类带来了快乐,这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又一种根本动因。造成苦乐两个分支的根源所在,是对人生目标任务意义的迷惑与无知和不解;人生立命立业定智,可以解惑明知,由立业而得可以破解事物之迷,可破我所之不惑,黄周老庄之学可破无知之有智,知天命而不惑。而人类的性命身心的获释可破不明之惑。

业有天业、祖业、己业、立业。天业是时代背景,是环境因素,是社会自我意识,天业是与时俱进,其不分你我,如阳光雨露,一事同等,天下为公,同黄帝言及的“天无私照”...

Read more

《易经》简述


《易经》简述:

 

古有三《易》。据《周礼.大卜》言:“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周易正义》引郑玄《易赞》言:“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贾公彦说:“连山、归藏皆不言地号,以义名易,则周非地号。周易纯乾为首,乾为天,天能周匝于四时,故名易为周也”。但孔颖达则据世谱等群书,谓“神农一曰连山氏...

Read more

对《易经》的道与物辨证法思想的导读


《易经》的道与物辨证法思想的导读

——同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之比较

 

《易》是中国古人对其前那个时代自然与社会现象规律变化的总结,教诲人们如何认识自然社会适应自然社会防患于未然效法自然社会之道,从而相应改造自然社会等的典籍。告诫人们如何把握《易》,是中国古人对其前那个时代自然与社会现象规律变化的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极其超前的运用技术,如《系辞》中所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的这种“刚柔相易、为道屡迁、唯变所适&rdqu...

Read more

《老子》主要思想底蕴性重大意义所在


  《老子》主要思想底蕴性重大意义所在

  <一>、老子其书

  司马迁说:“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史记·老子列传》)原不分章,韩非本及帛书等,且系德前道后。就是简明扼要的《道德经》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一书中有《解老》、《喻老》两篇,这是有文字可查的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注释《老子》的著作。司马迁称老子“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史记·老子列传》。二千多年前,庄子便已浩叹:“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庄...

Read more

老子道的系统有序互补体系


  老子道的系统有序互补体系

  <一>、完整的秩序层次体系:

  “独立不改”(25章)---秩序层次体系。所谓“独立”就是指道的自立性作用与其相应层次秩序的物的相关“连续”的联系作用。因道与物本原就是一体的,从根本上说,也就没有什么其它与之发生着关系,道就是物质存在中的唯一的存在,道离开物无法存在,物离开道也无以生化。所谓不改就是指道是永恒的有序存在于各个不同层次的事物中,永恒运动着相互作用的存在。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是以圣人抱一为...

Read more

对《老子》思想的导读


对《老子》思想的导读

 

老子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古代的智慧大师,同孔子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是中国文化成熟和定型时期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道法自然思想与孔子的儒学理论,是影响中国文化两千多年的两个主要理论学派。而老子《道德经》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代都有许多人从中去探玄寻道,以求得到灵性的开悟和智能的启迪。然而老子之学其高不可测、深不可究,使人欲尽无期,欲罢不能。《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有预见性,懂得他的思想难为常人所解。难为常识所...

Read more

中国哲引唯物说其论也乱


中国哲引唯物说其论也乱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直不被主流科学的理解所接受,认为仅仅是逻辑的小玩意,因此当300年前牛顿提出无穷小量是0又不是0,便受到批判、否定与嘲讽。那么,几千年前中国古人所作出的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是大一小一统一而同一不被世人所理解而给以神秘化,或被否定或被歪曲,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是历史的必然了,是情有可原的,如无极、太极、道等都是关于无穷状态的的“大一与小一”的课题,也就是绝对的无限的状态的称谓与描述,也只是古人对事物进行无限的一分为二的分析,以求本质的虚实等而得到的生成而一的结论

西方科学的发展...

Read more

自然生态图景的全息生成与调控原理


自然生态图景的全息生成与调控原理

 

人类所从事的哲学课题,是为了证解自然上的存在之理,并且如何获得正确性表达的立言,由于立言表达不够真义性的到位,虽然心中了了,而文字述说难明。可老子在七十章已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者。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在《老子》的道生论中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性的自然法于自然的生态链中。而在“物理学家将对称性的概念发展为判断自然自我设计的依据”(物质探源——结束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