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曲辰

曲  辰,男,1942年1月21日出生于河北涿鹿。曾先后务农、做工、当会计、搞育种、充任剧团编剧,以及《长城文艺》杂志的小说、散文、诗歌、地方风物专栏编辑,张家口地区民间文艺“三套集成”副主编,张家口地区民俗研究会主席,张家口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现已退休。
从1958年起,曾先后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篇;发表研究历史、历史地理、哲学、文化的学术论文200余篇;有学术研究专著《轩辕黄帝史迹之谜》(中国社科)《中华民族的先祖》(人民日报)《黄帝与中华文明》(中国华侨)《解〈易〉诸谜》(中华书局)《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宁夏人民)《尧舜史迹考》(人民日报出版社)《被曲解了的古史地》人民日报出版社)《历代名人颂黄帝诗辞选注》(人民日报出版社)《老子思想批判》(台湾时英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7个学会会员,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宣传委员,河北北方学院兼职教授、河北北方学院中华文明起源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6节:生产技术


 

 
 
 
第十六节   生产技术
 
产技术,是整个科学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是由农业生产的历史发展引发、牵动而全面发起来的,这是综合历史文献、考古等各方面的社会发展研究,所证明了的中国科技发展史实际历史状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原始社会里的人们,专“靠猎物来维持生活,是极其靠不的。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一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正是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人们发明了“作结绳...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5节:交通通讯


 

 
 
 
第十五节   交通通讯
 
 
 
当今世各国,对发展具体的应用科学技术十分重视,对哲学研究与发展却并不上心去做,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急功近利行为。殊不知,哲学的发展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赖依不走弯路、建康发展的根基,它不仅关系文化所包涵着的各个领域发展,而且也是统筹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协调发展、避免那种盲目的、畸形发展所生祸患的一种强有力思想保证。中国古代正因为是道学思想发展了,所以,各方面的发展也就出现了齐头并进的客观效果,交通通讯方面也是如此。
 
中国古...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4节:风俗礼仪


 

 
 
 
第十四节   风俗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礼仪,世称“礼仪之邦”。现存古籍中,有《周礼》,它是周朝的一部综合性法典,有吉、凶、宾、军、嘉五礼之论,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种内容;有《仪礼》,它记载的是夏、商、周三代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有《礼记》,它的内容就更加广泛,汇集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部要领;在记录上下五千年的历代史书中,还有《礼志》它是专门记录各个朝代礼仪之制的。
 
近代,关于中国的礼仪之制,发生过很激烈的争论和批判。在当...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3节:史志文化


 

 
 
 
第十三节   史志文化
 
 
 
在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中,史、志图书是其极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虽在印刷术未发明之前,靠毛笔书于竹简而成典籍,不仅其产生困难,而且极难在漫长的历史上保存下来,再加上历代独裁者们编着花样的焚书,以及战乱中的毁损,中华古籍能存于现在者,兴许只占原有的百分之几。举例而言:秦始皇“焚书坑儒”之际,“非秦纪皆烧”,其所毁先秦典籍数量之巨,可想而知;后汉时董卓逼献帝迁都之中,竟将国家宫廷藏书七十...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2节:天文历法


 

 
 
 
第十二节   天文历法
 

 

 
天文观察研究,在中国发展最早,这大约开始于采集和渔猎生产的历史时代。此诚如恩格斯所说:“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天文学。”同时,天文研究和历法制定,又是同数学研究、哲学研究紧密相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又同天文学研究互为启发、互为促进,使这两者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因为,没有对天文...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1节: 医药卫生


 

 
 
 
第十一节   医药卫生
 
 
 
 
在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中,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理论先进与事业落后这样一个简直不能同日而语的实际历史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两种极不相称、几乎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怪现象存在?假如,人们不是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历史产生、发展、嬗变,以及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两个方面,去进行历史、唯物、辨证、求实地研究,便永远也难以解开这样一个历史之谜,便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而只能陷于一种不能自圆的曲说之中。因此,在对待中国医学遗产...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10节:建筑风格


 

 
 
 
第十节   建筑风格
 
 
谈到中西文化的差别,建筑物的风格也是人们明显注意到,并且常做比较,经常提到的话题。人们将中国建筑物的造型、布局等方面表现出来与西方迥然不同的差别,称之以“中国特点”或者“中国特色”等。由于中国式建筑物,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东方邻近的国家。所以,人们也泛称具有中国建筑特点的建筑物为“东方风格”。
 
至于此种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则很少有人进行研究。...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9节:文学艺术


 

 
 
 
第九节   文学艺术
 
 
对于中国的文学艺术,无论中外,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从文学性,艺术性,以及历史的发展、演变诸方面进行研究,但将中国的文学艺术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紧密联系进行研究者,还见之不多。偶有一点,如凤毛麟角,既缺独到的观点,也在理论上不成系统。这一薄弱之处亟待今后加强。
 
中国的文学艺术,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曲艺、杂技、书法、雕塑、绘画,乃至各种民间艺术,都受到了中国道学思想理论的深刻影响,故,这一节中,我们就这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
...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8节:语言文字


 

 
 
 
第八节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文化性质产生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哲学,产生在距今最少七千多年以前的历史上,而中国文字的产生,距现在大致为六千年左右。因此,这种哲学想就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文字,而文字又反过来对语言产生影响。如此,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上,处处都在闪烁着中国古典哲学博精深的特点。因此,中文也就成为世界上现存使用最久、最优的一种文字。而语言文字,则又直接影响民族的思想精神,这是一个毋庸质疑的历史...

Read more

《中国哲学与中华文化》第4章第7节:教育观念


 

 
 
 
第七节   教育观念
 
 
 
看待中华文化,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字、文学、艺术等等,都应当是把握主流,从总体上进行研究与评价。在教育方面也应当是如此。在个别学者的观念中,存有偏颇之见是难免的。例如,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则说人性本“恶”,就都是偏执之论,不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普遍规律。但却不能因此而否定他们其它正确学术观点。这亦是不能要求“足赤”之金的问题。同样,我赞成孔子的许多观点,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