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能找到答案?
因为我是想找到真相的人。
这么说,会让众多硕博生们难以接受,也令科班出身的专家学者们心中不忿——凭什么?我们不也是勤勤恳恳奔赴在这条路上吗?
然而,还真就别不服。
在这条路上的芸芸众生,请扪心自问,有多少是以求取真相为目的的呢?又有多少是仅仅为了捧得一只漂亮饭碗的呢?
两者之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上大学——考研——读博……晋级升职,成为教授、博导、专家学者,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不是学习他人的东西吗,不是看谁学他人的东西学得好...
作者文章归档:周长伸
我为什么能找到答案?
因为我是想找到真相的人。
这么说,会让众多硕博生们难以接受,也令科班出身的专家学者们心中不忿——凭什么?我们不也是勤勤恳恳奔赴在这条路上吗?
然而,还真就别不服。
在这条路上的芸芸众生,请扪心自问,有多少是以求取真相为目的的呢?又有多少是仅仅为了捧得一只漂亮饭碗的呢?
两者之间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上大学——考研——读博……晋级升职,成为教授、博导、专家学者,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不是学习他人的东西吗,不是看谁学他人的东西学得好...
一旦找到了答案,就等于是揭开了谜底。这个时候,再看其他人的理论,就像是站在迷宫的高处,俯瞰迷宫里仍然摸索着的人,他们遇到的障碍、陷入的困境,便一目了然。
所以当我接触到西方经济学,便找到了它所搁浅的位置,写出了《帕累托最优新探》;当我遇到国际政治经济学,读过王正毅教授编著的大学教材《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就能有一篇《“核心概念”之辩》,与其分辩……
去年十月份,我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第十届年会”。我参会的论文是《帕累托最优新探——揭秘社会运行一般规律》...
我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这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不自洽。
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否则,社会就不能正常运行。
同时,马克思又说,只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才是没有剥削的,符合公平正义的。
这样,就让人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当现有的生产力,不适合采用公有制的生产关系时,该如何选择呢?
选择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触及人性的敏感点,即不公平不正义;坚守公有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前行的障碍——前堵后截,这不是无路可走?
一种理论,怎么会让人无路可走呢?一定是理论出了问题,就像鞋子与脚的关系...
政治,为什么一定是博弈?
动态资源下,竞争方与平分方的分立和并存,是事实。这是两种力量,代表的是两种利益。正是这两种力量的博弈,构成了历史跌宕起伏的画卷,其运行轨迹更具有一种规律性的波浪曲线特征。因此,在国家治理层面,不存在任何一方一厢情愿的顶层设计,任何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都是两种力量博弈的结果。区别仅仅在于是选择和平还是选择暴力。
是和平的博弈还是暴力的博弈,并不决定波动本身的存亡,而只是造成了这条曲线的振幅不同。一个是在人类的理性范围内,一个冲破了人类理性。冲破人类理性的后果,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自我毁灭已不再是杞人忧天。
中国的政治,陷入了一种认识误区。即...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无法把精力用到考学所规定的学习上。
二
我是偏远的农村考上来的学生,来到城市里这省重点的高中,是多么不容易。可是我却找不到继续学习的动力,整个人象悬在了空中,无依无着。惶恐攫住了我的心。
三
老师的希望,父母的期盼,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我;考不上学,就要像父辈、祖辈一样,在坷垃地里终了一生——那个归宿里,仿佛蹲伏着一只怪兽,随时吞噬我的希望。我没有理由不为考学努力。可就是用不上力!
四
我找不到让我发力的支点。考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学?就是为了换取一个城市户口的资格,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吃得...
不经之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说起马克思对社会研究的两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论,就是生产力决定论,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理论。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形象的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讲的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它相适应,手推磨状态下的生产力产生的是封建生产关系,蒸汽机状态下的生产力产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从手推磨到蒸汽机,着实是生产力的提高,也确实带来了人类生产方式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更本质的是人与自然界之...
什么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商品新价值中剔除工人工资而多出的部分。这一部分,不就是资本家的利润吗?是的,就是这一部分。可是,马克思认为这一部分也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不应该被资本家拿走,相对于工人已经得到的收入,这一部分就变成“剩余的”,叫“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不是商品总价值之外多出来的价值,而是商品价值中的同一部分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而获得的另一个名称。
马克思判定这部分价值不应该为资本家所有,那么他作出判定的理由是什么?那就是资本家的存在本身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具有意义,也就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种生产方式在人...
“核心概念”之辩
——关于“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感谢王正毅教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系统全面的了解了目前学界对这一学科的研究现状。整体的讲,学科分立的情形——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等,反映的是当前学界对学科本身认识上的碎片化现象。在我看来,它们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就是国际范围内人和人或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规律。无论是冠名“国际关系学”,还是因循一般意义上对“...
自从人类诞生在地球,对自身和社会的探索就从未停歇。三十几年前,因为考学的变故,让我意识到教科书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差异,“要把社会弄明白”的信念从此就主宰了我的生命旅程。到今天,关于社会运行规律,我有如下新发现。
一、人性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最一般心理属性,它是一种天然规定性,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性存在。根据这个标准,我们看看哪些元素能构成人性的内涵。
人生来是一个一个的人,决定了人的个体性意识;每个以个体为单位的人,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决定了人的自利性意识;站在个体角度,每个人都会认为天地之间的资源应该为他所有,甚至是为其所独有。但是,天地之间不会是只有一个人...
学校纪事目录
前言
之一——分配
之二——农场
之三——老乡
之四——老师
之五——学生
之六——尚武
之七——遇险
之八——体罚
之九——爱情
之十——尹杰
之十一——李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