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受之

1946年出生于广州,设计理论与设计史专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Pasadena)全职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客座教授。他还在美国奥迪斯艺术与设计学院、加州美术学院、南加洲建筑学院和洛杉矶南加洲大学教授设计类课程。出版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关于设计理论的重要著作,如《现代建筑史》、《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2001)、《流行时尚史》、《微风吹过圣芭芭拉》、《执意纯粹》、《纵情现代》、《哈罗,中产》、《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万科.第五国说》以及《白夜北欧.行走斯堪迪纳维亚设计》等。

托哥沙发


 

世界上第一张全泡棉沙发叫做托哥(TOGO sofa ),设计师是法国设计师米歇尔.杜卡洛(Michel Ducaroy),是法国著名现代家具公司Ligne Roset在1972年推出的。Ligne Roset的现代家具产品很多,都很精彩,而这个公司的产品中最著名的就是法国米歇尔.杜卡洛在1973年设计的托哥沙发了。这个沙发最令人称道的是根据人机工学的原则,设计了五种不同密度的全泡棉制作,因此这张沙发舒服无比,形态简单,但坐上去你根本不想起来,就是因为发泡棉的密度不同,和人体结合很好的原因。现代著名的沙发我基本都曾经坐过,这张大概是最舒服的。

托哥沙发推出已经快40年了,...

Read more

中国和包豪斯(三)



郑可先生(1906-1987)是广东新会人

我在第一段曾经讲过,1920年代在现代设计上走得比较先进的学校应该有二、三个,其中一个是包豪斯,第二个是苏联的“福库特马斯”设计学院(Vkhutemas ),关于这个学院的情况国内迄今知道的人也不多,更不用说了解它的设计体系、受到它的影响了。(关于“福库特马斯”设计学院,可以参见以下三部分资料:1.Catherine Cooke, Russian Avant-Garde: Theories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the City, Academy Editions, 1995, Cooke;2. Abbott ...

Read more

中国和包豪斯(二)


在前一篇博文中,我提到中国在解放前基本没有受到包豪斯的影响,并不是说没有受到现代设计的影响。我国最早的设计教育,应该是从图案、工艺美术开始的,而最早参与这个工作的人都是早期到外国留学的学生,其中有陈之佛、庞薰琴、雷圭元、郑可这么几位先驱。

陈之佛

陈之佛应该是中国最早出国学习设计的人,他是浙江余姚人,十五岁入学县锦堂学校农科预备班,1916年毕业于杭州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留校任教,编写了第一本图案讲义。1918年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工艺图案课学习,是第一个到日本学工艺美术的留学生,陈之佛当时是公费留学生。他在二十八岁学成归国,受聘上海东方艺专图案科主任,这时候他开始从事书籍设计,设...

Read more

中国和包豪斯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打算讨论包豪斯的内容。关于包豪斯,估计国内对这个主题都谈滥了。去年是包豪斯成立90周年,很多学院都组织了纪念性的讲座、国际研讨会、论坛、展览。我去参加了台北辅仁大学的论坛,在那里见到了魏玛包豪斯博物馆的馆长。之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又联手策划了“包豪斯在中国”的大型展览,准备在2010年9月下旬在汕头大学举办,邀请了很多重要的学者前来,包括德国包豪斯的几个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主任,也包括欧美最主要的包豪斯研究专家。这次会议可能是国内举办过最高水平的包豪斯研究学术活动了。在研讨会和展览中都提到我曾在中国为推广包豪斯的思想、体系做过的...

Read more

法国咖啡座的A56椅子


到巴黎走走,少不了在塞纳河边的小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咖啡,看看穿梭如织的行人,那你多半是会坐在一张叫做A56的金属椅子上,这把椅子是法国设计师让.博洽德(Jean Pauchard)1956年设计的,这把椅子出来后用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气,他设计的A56靠椅是设计中的经典作品。由法国的TOLIX公司出品,多年以来,一直很畅销,成了法国咖啡馆的招牌象征。

这把椅子开始的考虑设计的时候,可能还是用镀锌工艺保护金属构件开始的,早年的金属家具经常锈蚀严重,而作为户外咖啡馆的椅子,需要结实耐用,金属自然是比较合适的材料,但是技术的腐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用油漆保护,油漆会脱落,最后锈迹斑斑...

Read more

“卡特尔”床头柜




第一次看见“卡特尔”储物柜(Kartell Componibili)的时候,觉得好像个邮筒,我好像以前没有见过什么圆形的储物柜,特别是这样大的储物柜,形式很特殊,也非常新鲜。这个“圆筒”有三层,是用ABS塑料做的,有四个色彩可以选择:黑色、红色、白色和银色,绝对是个很“潮”的家居品。那么大一个圆筒,却很容易和室内融合,放什么样的室内好像都可以,这是很难得的。说来奇怪:我最早看见这个柜子,居然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是作为馆藏的作品展出的。看看说明,才知道这是代表意大利设计的经典作品收藏的。

这个储物柜也被称谓床头柜,事实上比想像的要大,但是很轻,只有大概3公斤的样子,三层抽屉,可...

Read more

西方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转变



佛罗里达州的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作室、私人画室教育依然在西方被认为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间,这种方法叫做“画室制度”(the Atelier Method),法国画家 Gustave Moreau 用画室培养出毕加索和很多的其他现代艺术家,被视为一个成功的典范。其实这种方法就是传统的艺术学徒制度(artist apprenticeship)而已。

美国早期全部是走画室制度的。19世纪下半叶,美国有一个运动,叫做“绘画学习运动”(the Picture Study Movement),也就是西方国家的“学院派”教育方式的推行,...

Read more

雷诺“欲望”




汽车设计,自然需要才华,但是作为品牌来说,战略定位更加重要,这一点恐怕不是设计师自己能够解决的。一个品牌要站住脚,必须有长期战略,左摇右摆最忌讳,设计战略上摇摆,品牌就飘忽不定,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家不知道你准备做什么品牌。如果出入一个市场频繁,最后是品牌树立不起来,这二十多年来,我看法国车在美国市场进进退退,有时候弄得很糊涂,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就看见这里用法国车的人越来越少。对于车厂来说,不是件好事。品牌树立是多年的工作,如果轻易退出,再进来就不容易了。法国品牌雷诺是在1987年决定全面退出美国市场的,当时留下一大堆准备用来打美国市场的车要处理,比如the Alliance,...

Read more

中西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



柏林艺术大学

中西方创意教育的差异之一:左脑型的思辨、批评培养:理论课程目的性和本质性的差异。

在所有的西方艺术和设计教育中,“批评”(criticism)是作为非常重要的课程提出了的,这个课程核心是批判、分析能力的培养,基础是对艺术、设计的了解和认识。有些艺术院校对理论课程要求得比较突出,包括美学(Aesthetics)、本体论(ontology)、语义学(semantics)、现象学(phenomenology),也突出工作室实践(称之为:studio praxis,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工作室:empirical investigation)。这些课程在越来越多艺术院校中开设。目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