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嘉映

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自2002年起承担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的“语言哲学”,全校本科生公选课“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哲学系研究生“心智哲学”、“欧洲大陆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等基础性和研究性课程。

陈嘉映访谈:科学终结了哲学?


陈嘉映:男, 1952年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嘉映是恢复高等教育后第一批研究生,师从熊伟先生研读海德格尔哲学。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西方现代哲学研究。陈嘉映在八十年代译出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存在与时间》在九十年代译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分别是二十世纪西方现象学 - 诠释学和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两部著作对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陈嘉映的译本也对中国学者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3月4日下午1点半,陈嘉映教授做客博客中国·和讯网学术访谈系列节目现场,畅谈哲学的终...

Read more

《西方大观念》:思想史的概述与索引


 《西方大观念》:思想史的概述与索引


  您的序言大致地谈了翻译这套书的缘起,借这个访谈的机会,请您就该书的相关问题再稍作一些解释,第一,102个观念的选择标准,怎么选出来的?第二,相比较如《不列颠百科全书》、《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还有《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形成世界的观念》这些已有的类似的中译辞典,《西方大观念》在词条解释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嘉映:《西方大观念》和"百科全书"和"主要观点"这样的书上性质差别还是蛮大的。我们翻译的这两卷是一个六十卷本的头两卷,这六十卷是选本,选了西方历史上文科的主要著作,包括一点自然科学和转型期自然科学的著作。这两卷等于是剩下的58本书里所讨...

Read more

哲学究竟反省什么?


哲学究竟反省什么?


  主持人:因为去年阅读您的《哲学 科学 常识》,所以我在查阅这套《西方大观念》的时候,还特意查找了这三个词条,"哲学"词条是您翻译的,"科学"词条是您和孙永平教授翻译的,没有"常识"这个词条。您在《哲学 科学 常识》开篇引用的老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意思是否指:母为常识,子为哲学-科学?还是说:母为哲学,子为科学?


  陈嘉映:我不知道当时引这个话具体怎么指的。你现在要问我的话,我想说,当然"母"是常识,或者我更多愿意说是"自然理解",就是我们自然而然理解一件事情。


  主持人:科学、哲学都是我们从自然理解生发出来的?


  陈嘉映:对。


  主持人:但...

Read more

科学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科学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


  主持人:您这本《哲学 科学 常识》,我开始看的时候以为是一本科学哲学史,这本书我在分析实证科学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思维,以及如何改变我们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再考察实证科学向世界提供整体图景之后,哲学何为?虽然这个问题挺大,但我没法不问。能否请您谈谈这种影响改变是怎样的?


  陈嘉映:科学以及基于科学的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我今天坐在这里,摸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基于科学和基于科学的技术为我们生产起来的,但这不是这本书讨论的主题,如你问题中所问的,我主要是想讨论的科学这种思考方式对我们思考方式的影响。这方面,也有朋友读了这本书,提出了一些异议。我从这儿...

Read more

如何阅读古典哲学?


如何阅读古典哲学?


  主持人:一般我们说起哲学的时候会想起哲学的本质是"爱智"。也会想起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的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哲学家施特劳斯就特别强调苏格拉底的这次"政治哲学"转向,这种解读也影响了很多读哲学的年轻人,您则比较强调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我想问,古典哲学对我们今天还有意义吗?比方跟着柏拉图去思考正义、善,或者跟着奥古斯丁去思考和接近信仰。您觉得该以何种角度来阅读和进入思考古典哲学,从什么角度去阅读这些书。


  陈嘉映:苏格拉底有一个政治哲学转向,这个是列奥·施特劳斯这样讲,以前人们也不这样讲。不过有一点跟这个说法差得不是太多,一般谈起古希腊哲学的时候,很多...

Read more

我看中国“哲学”


我看中国"哲学"


  主持人:您的书里谈到了中国哲学,您认为中国哲学有理性,但缺乏对世界提供进行整体解释的理论兴趣,按您的说法,的确中国没有希腊意义上的哲学科学,您怎么看待中国哲学?仅仅是一些修身、处世、治国的道理吗?


  陈嘉映:这个事情说起来也平常,但多多少少给一个中肯的回答,牵扯的面也比较广,首先看你怎么界定哲学。我的意思是说,"哲学"这个词跟"文化 "这个词是一样的,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回答,并不是说没有唯一的回答是个问题,没有唯一的回答是必然的,不可能以后就有了。所以,一开始我们只能大而化之说,如果有一个具体的争点我们再慢慢收缩回来。就我所理解的哲学,当然它是一个舶来词、移植词,西方人...

Read more

以哲学为业意味着什么?


以哲学为业意味着什么?


  主持人:您认为今天的哲学家能做什么?在中国,是不是意味着三五好友讨论自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为了生存,写一些像天书一样的论文;针对公众也写一些哲普读物,您这本书作为哲普读物其实也不好读。


  陈嘉映:可以说不是哲普读物,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上一部分可能有点像哲普读物,后一部分是论文集,是相关问题的比较重要的论文集,当然不算好读。不算普及读物。


  主持人:哲学家今天能做什么,以哲学为业意味着什么?


  陈嘉映:要是说批判学院体制的人有很多,见诸报端的也很多,要说出点新鲜的也不容易,因为弊病是那么明显。哲学家能做什么?我觉得哲学可以从好多角度来看。你可以从两个大的层面看,一...

Read more

一个标准的哲学提问?


主持人:照昆德拉的说法,很多人都喜欢简化了的哲学家的"响词儿",比如把海德格尔简化为"人,诗意地栖居",很多房地产广告都能看到这样一句话;维特根斯坦简化为"对于不可说的一定要保持沉默",那如果我要装深沉装哲学家的话,那我就沉默好了,等等。我们的社会也充斥着贩卖哲学家格言警句的文人和用似是而非的哲学概念来糊弄人的伪学者。您觉得这样的状况会不会对哲学造成损害?

  陈嘉映:当然会有损害,这个问题不限于中国,不限于当代。当然,当代中国的情况糟一点,一个是因为我们特别地没有一个文化秩序和学术秩序,我想多数人都会承认是这样。既然这是一个不可能完全改变的局面,总是有人一天皓首穷经的就读一点经典,而有些...

Read more

陈嘉映:谈谈科学概念


概念与语词
  
要讨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的异同,必须对概念这个词略加梳理。如很多大哲学家所坦承,概念这个概念很难把定。
最让人头痛的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概念和语词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就我们平常的使用来看,有些词我们从来不称为概念,例如秀兰这样典型的名称,例如哇这样的感叹词,就此说来,语词和概念是两回事;另一些词,我们很自然地称之为概念,例如民主、善良、植物,在这些情况中,语词和概念似乎并无分别,我们既说“民主这个词”何如何如,也说“民主这个概念何如何如”。
要澄清概念和语词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我们不妨从专名和概念语词的区别说起。丘吉尔是个专名,首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