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雪峰

丁雪峰   知名管理专家/高级培训顾问/畅销书作家.

博士,畅销书《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作者;中国第一位人才学博士;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秘书长。《轻管理》是机械工业出版社重磅推出中国管理学创新著作。该书自2013年11月19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隆重举行新书发布会以后,一直位于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新华书店管理类畅销书排行榜,最好成绩在当当网新书畅销榜管理类周排行榜排名第四位、新华书店第二名。《轻管理--让管理很简单的真正秘密》是2014年热门管理畅销书和成为高层管理者的必读书,2个月内进行四次印刷。鉴于轻管理巨大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张亚勤、刘峰等40多位名家进行了郑重推荐。2013年接受人民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青年报等媒体专访和人保部《职业》杂志封面人物专访。
• 2007、2008年两次通过香港输入大陆优秀人才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做访问学者。2013年参加国际暑期交换生项目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学习。2013年10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欧美同学会联合成立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为创业导师。2014年赴瑞典布鲁士大学学习国际管理课程。
• 发表文章100多篇,为主要作者出版《雇主品牌评价与管理》、《人才开发概论》等著作6部。经常为部委、省、市地方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大型论坛进行演讲和培训。

宋才发:头脑清醒的探索品格是学人获得成功的法宝


学者不能当无知者无畏的鲁莽人。一个不把无知当无耻的“读书人”,他的心底是不会有任何敬畏的。他对谁都不服,俨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在这种人面前你说什么都是白搭。其实人生在世需要有所敬畏,必须秉持一些基本原则和职业操守,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应当做,决不能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无所谓。当你对权力失去了敬畏之心的时候,你一定会受到权力的惩罚;当你对财富失去了敬畏之心的时候,你同样会受到财富的惩罚。敬畏之心并不是要一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畏缩不前,也不是要一个人丧失人生的勇气和斗志,而是要让你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清醒地权衡自己...

Read more

宋才发: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是教师


教师是承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汉代教育家杨雄指出:“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1]教育乃社会之基、国运之肇、为政之本、成才之道。教育兴则人才盛,人才盛则百业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或多或少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总之,我认为一个教师一辈子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自豪的人;一辈子最大的快乐之事,就是培养出值得自己骄傲的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直观、最有教益、最活生生的榜样。我国自古就有注重教育的传统,历来把它作为立国之本。西汉贾谊认为:“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

Read more

宋才发:陶冶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


凡天下成大事者无不是专一而攻的人。我碰到不少年轻人都有许多很好的愿望,但是缺乏围绕一个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总是想功名利禄一锅端。譬如,一些人一边从政一边经商,结果仕途不得志,经商的路也没有走稳;一些人从事学术研究却心浮气躁,整天想的是如何赚钱发财,结果学术荒废了,事实上也没有发财。我以为人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果断地舍弃一头,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当中去,做出矢志不渝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渐入佳境并取得成功。由于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欲往过多只会导致一无所获,最终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后悔和失落。在学术上我以为“博大”自然不错,但是唯有&l...

Read more

宋才发: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基本要求


精心备课、认真讲好每一堂课。我以为能文的人不一定就是文人,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能够当好讲师。要想给学生一颗知识的火星,教师就必须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不经过精心备课就无法给学生授好课。我始终觉得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己和自己辩论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很充实。然而在备课的内容和质量上,从来就是各有千秋的。譬如,有些大学教师有意无意的将备课与备教材等同起来,他们的所谓“备课”就是在教材里寻章摘句,或者把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往“一块儿凑”;有的教师教学数年如一日,只要课程名称没有变,教案就不变,讲稿纸发黄了仍照讲不误;有些教师多...

Read more

宋才发: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是学人获得成功的路径


任何学术成就的获得从来就非偶然。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由于人生目标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看来成功的核心内容就是骨子里的那股执著,经过不懈地勤奋努力最终达到自己所想要实现的目标。对于确实想干一番事业的人而言,他所做的一切只要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即使他定出一个高得离谱的目标,即使他最终失败了,他的结果也在一般人的成功之上。在某些方面,太过于无欲、无求并非是好事。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发展就越快,对社会就越有价值。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那些伟大的人物,通常也是失败最多的人。面对人世遭逢的各种艰难险阻,只要有一点点成功的希望,就应当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永不放弃,...

Read more

宋才发: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我母亲名叫董秀英,1928年10月21日出生于“宋巷乡董六房垸”。1932年我外公因病过早去世,外婆只好带着两个未成年的舅舅和我母亲异常艰难的生活。外婆给人家当过奶妈、打过短工,也带着3个孩子要过饭。1933年出于家庭生活环境所迫,经人出面说合,外婆无奈地把我母亲送给伊家桥村一个陆姓的大户人家当童养媳。母亲从小就给人家当年做马,没有过上一天自由和舒心的日子。外婆担心我母亲年幼恋家,怕她在别人家里“养不驯”,为了使她彻底死了回家的念头,最终能够在别人家里存活下来。所以自她出门那天起,不仅外婆从来没有去看望过她,就连两个年少的舅舅也从来没有登过...

Read more

宋才发:培养研究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教育的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我个人的理解和体验而言,我以为研究生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科研活动进行培养的,尽管他们也要必修和选修一些专业知识课程,但这些课程只是为科研打基础的,特别是为随后写作学位论文奠定基础的。我从自己切的身体验中把读书分成如下三个阶段:(1)大学及以前的读书是“拿着口袋装知识”的阶段。从小学到大学读书基本上是为了消化课本,保证考试的合格率,基本特点是有题目、有答案,只要你能够把它从书上找出来就行。从小学到大学教师基本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注入式,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是靠记忆,基本任务是掌握老师传授的现成知识。(2)硕士生阶段读书是&ld...

Read more

宋才发:努力使自己成就为“人师”


要做人师必须先做名师。通常说来教师具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通俗地说,“经师”是专门教学生如何做学问的,除了教学问之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和习惯他基本上不管。“人师”则不同,他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记得教育部长周济说过:“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

Read more

宋才发: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要体现在学位论文的质量上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学术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博士生培养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质量。一名合格的博士生应当在自己从事的专业学科范围内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研究能力和基本的学术规范,可以独立地从事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学位论文就是他在本领域研究的最高学术代表作。现在的博士生都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尽情地进行电子检索、上网查找所需要的研究资料。但是快捷便利的条件,似乎没有直接带来学位论文质量的普遍提高。有相当一些人的吃苦精神、学术钻研精神似乎在降低,博士生做学位论文所下的苦功夫,起码在我看来是远远不够的。博士教育应当是也必须是精英教育,绝对不能让它...

Read more

宋才发:教人求真是研究生导师的精神境界


指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求真、求新。人生在世很难做到始终不说套话,做官的人还要会说“官话”,但是做学问的人一定要自觉地说“真话”。因为“讲真话”、“说实话”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是官员、学者人格最起码的底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从来没有间断过进行实事求是的教育。但由于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教育,使得实事求是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有时候在相互矛盾中抵销了。在这两种教育形式中,一种是口头的、纸上的宣传教育,另一种是实践的教育。口头的和纸上的教育,多是鼓励人们讲真话、求真务实。而实践的教育,却是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