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斌

本人八十年代从事文学批评,九十年代进入电影界做过文学策划与编剧,因喜笔墨,本世纪著有长篇小说《遇》及《味道》,现进入《地平线》三部曲之创作,其中之一《六六年》即将出版。

父亲,相信您能听到我的呼唤!


我的年迈的老父亲,仍然卧榻在301医院呼吸科的重症监护室里,因为喉管已被切开,父亲欲语却不能言,他的脸形更加的瘦削憔悴了,甚至无法偏过脸来望一眼站在窗外探视他的亲人。

我心如刀绞,但我能为力,一个儿子,一个深爱自己父亲的后代,才会深知这此中之痛───切肤之痛!才会深感无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惟泪水在心中倒流,却又不敢流出,怕母亲会承受不了这一沉重时刻的重压。

此情此景是一种何等难耐的忧伤呢?为儿的我,不能替代老父亲去承受这份苦,为了他去担戴这每一时刻所遭受的病患的苦痛折磨,这种心情又将是一份怎样的煎熬?

惟有心知了!

在一个可怕的夜晚,我被告知父亲病危,我匆匆赶往医院...

Read more

我的小说《六六年》的封面设计方案


       微博的朋友提了這麼多有價值的意見讓我受益非淺,奔了一趟出版社,美編是位藝術家,人亦顯得謙和而曠達,他已將我的建議在電腦上做了修改,本白底色,人物仍尚黑,紅袖套與飄揚的紅綢追紅,六六年三字亦為紅,畫中的紅小兵與《六六年》用凹凸效果,我以為這就完善無缺了。謝謝所有的朋友,感謝你們!
       

我得強調一下,紅底色並非不好,而是一旦形成封面,在效果上恐怕很難達到設計出的效果,因為紙質的材料所限,這是其一,其二,大面積的紅,會彼此沖突、抵銷,乃至吞噬了紅自身所散發出來的沖擊力,因...

Read more

萧瑟的深秋


 我一直对苹果的平板电脑充满着孩子般的好奇,我视它为掌上的奇物,眼见着周围的年轻朋友们人手一台,没事时就闷声坐在一旁鼓捣着,且乐此不疲,偶尔,我会凑上前去拿来一试,它似乎除了正经写作无所不能,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盼着有朝一日亦能拥有一台,方便我上网,亦方便我在微博上写下快餐文字,至于上面的各类游戏,自然很容易让我重返童年,我的顽童心态就是在它的刺激下得以宣泄与重温。

    终于朋友将这一神奇的玩意儿交付于我了:王老师,你没事拿着玩吧,她说,这让我大为兴奋。我一直觉得这个小玩意儿并不简单的是一台便于随身携带的特殊电脑,更在某种程度上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

Read more

大玩童的野人生活


        你没法跟我一块出去玩,你吃不了那个苦。

那一天,当我向礼平提出要一道出门远游时,他乐呵呵地对我说。我当即当示了不以为然,为什么我吃不了这个苦呢?我当时心里说。

前一段,为了保证写剧本时的安静,我们入住了北京的一家开张的星级酒店,酒店的装修是素朴而简约的,很符合我的趣味,可没料到礼平没几天就表示了他的反感。冲着我说,这里不行,我得到野外去找一地儿写,这里我出不了活儿。那一天,我还以为他是为自己创作的枯竭而寻找借口呢,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对剧本的难度有所畏惧。

住了一个月后我们终于撤出了酒店,礼平兴高采烈,可剧本的进度却只...

Read more

人啊人:生活总是这样让人叹息


    沿著公园西的那條種滿植物的小道上漫步,与一位年轻的朋友相伴而行,了去一家家常饺子店小餐。

    沿途行車輛不太多路上的行人亦稀疏。番情景少白茫茫的霧氣淡淡的浮著城市遽然得一如羞的少女。不遠處正建造中的凰大已初見雛形了有一天它真的巍然矗立這裏被喧所覆蓋,失去了往昔的寧靜

    我说,那时这一带会变得巨堵,因为那是一家电视台,川流不息将会是这里的主旋律。

    朋友笑了。那是,他说,电视台附近总...

Read more

假如这是一本好书


      昨晚与几位网站与出版社的年轻的朋友在一起聚餐,局中聊到我的《六六年》小說的發朋友掇我找位名人或推我则大不爽。我太一本好非要上某某人的隆重推雲雲殊不知在的所名人之大多造假這與買基本属同一質。可是残酷的现实是好小说确实容易被埋没,这个时代太囂亦太浮躁了,但我还是相信大浪淘沙,那才顯出英雄本色。

      我承认,名人一部作品的舉薦,相於一則引人注目的廣告,信息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密集与龐雜人变...

Read more

《最后56小时》:军人的荣誉!


很长时间以来,看一部电影不再是我的一种休闲般的娱乐行为了,我难以找到让我心灵激荡的电影,基于此,我似乎没有必要再像上世纪那般发狂地寻找各类影碟,以便满足的我好奇心与求知欲。

那一天,我与我的一位好朋友聊起了当下的电影,我便发出这样的感叹。朋友是一名导演,听后惊问:那为什么?我说,因为没有值得我一看的好电影,于是,每每看碟都成了我的一种强迫性行为,之所以还要观看,更多的并非是欣赏本身,而是为了了解世界电影的态势,除此,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也是,朋友琢磨了一下说,好像是缺少好电影了。他叹了一口气说。

于是例行性的上店买碟,纯粹成了为这位朋友服务,我只是偶然想起,百拣千挑地找一张碟顺进...

Read more

秘鲁作家略萨与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秘鲁作家略薩獲諾貝爾學獎延至今日已不再令人在上八十年代末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諾獎時拉非魔幻文便开始在中国靡一們歡呼一新的文看到了一我们所陌生的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大所孕育出的奇的文化,以及由这一文化所孕育出的灿烂的文学奇葩,就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在结识了马尔克斯之时也一并認識了拉美文学的另一巨擘───略,而且僅僅認識了略持之以恒的文學實驗有文的永不妥协的政治反抗。那时我们就认定拉美的这位文学旗手略萨将会在某一个黎明被告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所以薩荣獲諾貝爾學獎并不人意外,他是名至實歸且深孚望,...

Read more

街心一景


      他們是誰?這兩位悠閑地坐在木椅上的老人。在這個熙熙攘攘的街心公園裏,他們仿若目中無人,愜意地陶醉在他們的音樂世界中。他們竟是如此這般悠然地吹響了他們手中的管笛,神情自若,悠遊自在,那熟悉的旋律喚醒了我對往事的追憶。壯士暮年,是否亦在這悠揚激昂的旋律中追尋著自己易逝的年華?







Read more

昆曲这门神奇的艺术












 国庆当晚,胡大哥请我与礼平观赏昆曲《牡丹亭》,为堂会式的小剧场,设在京城大观园内,一看而知是一沙龙式的观赏模式,来的恐均为昆曲发烧友。
  看后,礼平谓之为美轮美奂,我则以为他溢言虚美,我却不以为然,礼平又曰:此剧为原汁原味,我笑曰:你乃所见甚少,倘若见过真好的,你当不至出此虚言。礼平说他由此见出了汤显祖的伟大,“你们再牛逼有汤显祖伟大否。”他质问。
  我回说,正是因了汤显祖之伟大,我才不能容忍如此薄待汤显祖的一番心血与才华,昆曲是有韵味的,而且身段、眼神当需再三讲究琢磨的,而在此剧中,你看不到弥漫在昆曲中的韵致,身段与眼神的微妙虽偶有一二,但与我见过的昆曲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