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潘世东

汉水是中国远古最古老、最大的河流,汉水文化被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誉为中华文明的第四大源头。汉水流域在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灿烂的篇章。在当代,汉水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中国21世纪水资源战略的坚实后盾。无论是河流还是文化,汉水流域在中国或世界上都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因而,关注和研究汉水和汉水文化,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更具有长远战略发展意义。

凤凰、鲲鹏与大鹏金翅鸟


 凤凰、鲲鹏与大鹏金翅鸟

    一、鲲鹏_  百度百科

    鲲鹏,最早出现于道家学说《庄子.逍遥游》。书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这种极其奇特、兼有巨鸟与巨鱼之体的动物,过去一直以为只是神话。但从国外动物学的报道中看到,海鲸栖息于海中有时将鲸尾竖出海面,其尾至为巨大,形极似鸟翼。渤海古代称北海,亦即北溟。据史...

Read more

喻斌:汉江赋


 

 喻斌:汉江赋

 

  蜀之北,秦之南,嶓冢挺立,清流出焉。汇涓滴,纳潺湲,素湍绿潭,波涌浪卷。导漾东走朝宗,天赐嘉名曰汉。

  维天有潢,众星聚矣,维地有汉,群山归焉。赞我汉江,谓其尽美,颂我汉江,称其上善。观汉江自西而东。蜿蜒三千里,携秦巴之崔嵬,揽荆楚之空阔,一江诗情秾丽,两岸画图天然。穿峡谷,则惊浪雷奔,吞吐风云;过平畴,则一碧万顷,波映长天。日出彩霞江花共一色,入夜星光渔火齐照眼。春观鹭翔莺飞,夏赏荷风柳烟,秋喜稻丰果硕,冬品蟹肥鲂鲜。杜司勋舟中抒怀,堪羡绿净好染衣,长望夕阳送钓船;王右丞堤上遣兴,天地以外观江流,有无之中觅青山...

Read more

唱给汉江的歌


 唱给汉江的歌

 

 

我从汉江走来,

带着江花的温馨,

我是汉江的女儿,

双眼闪烁着江水的柔情。

我从汉江走来,

熟悉那波浪的轰鸣,

我是汉江的儿子,

唱一句,就会激起拍岸涛声。

我们从汉江走来,

传承着汉江的血脉灵魂,

我们是汉江的儿女,

汉江是生我养我的母亲。

 

我站在秦岭之巅,

望汉江穿越高山峻岭;

我登上武当大顶,

看脚下汇成碧波万顷。

三千里流金溢彩,

五千年人杰地灵,

用世上最美好的语言,

也表不尽对母亲河的一往情深。

 

这是一条神奇的大江,

与天地共生共存,

...

Read more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一)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一)

  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始终都受到境外文化源源不断的影响。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始终存在着高水准的互动。而我们的先人,也一直都在间接地影响着欧亚大陆上其他民族的生活状态。人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文化交流现象非常隐蔽,不容易被察觉。实际上,能够被辨识出来的文化交流只是少数。我们在本章所述内容没有任何夸张,但是,足以颠覆已有的观念。

    这一章实际上是第四章的延续。在第四章中介绍过,中国境内的青铜冶炼技术毫无疑问是从西北方向输入中国的。中国人使用金银的习俗也是从西北方向输入中国的。而牛、马等畜力...

Read more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二)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二)

2.技术与观念

    除了外来的物产,外来的技术和观念也全面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第九章中详细叙述了梵语等外来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汉语中类似无限、永恒、轮回、刹那等词语,都与印度有关。这算是我们在精神层面受境外影响的一个缩影吧。今天我们熟悉的好多古代的事物,也是从境外引入的。有一些技术和观念,甚至对中国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这些境外的因素,我们中国文明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这些来自境外的技术和观念,不停地塑造着先人们的生活形态。在这里,我们仅仅举出十几种,...

Read more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三)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三)

3.中国对境外的影响

    古代中国为什么自称天朝上国?因为中国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小半个世界。因为旧大陆上能养人的具有农业潜力的国土,中国占去了一小半。中国是地球上几个最好的大面积耕地连成片的农耕区之一,是三大超级国土之一。只有拥有大块的农耕区,才能让我们的祖先们繁衍了足够多的后代,占世界总人口的极大的比例。从而产生一个大社会。 让中国的经济始终占世界经济的较大比重。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有5000万以上的人口。那么,每天在中国就有5000万个人类活动日。这5000万乘以每个人的平均创造力指数,必然会有大...

Read more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四)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四)

4.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事件

    在有文字记载以前,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十分频繁地进行着。由于地理上的限制,中国与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两条路线进行。一条是经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另一条是经过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航线。

    新疆和广东是中国人看世界的两大窗口。而“全世界”似乎有从丝绸之路和香瓷航线两方面夹击中国的传统。当佛教在亚洲流行的时候,从东南亚和中亚向中国传播。当伊斯兰教兴起的时候,也是从东南亚和中亚传入中国;最后是基督教;俄罗斯人和西欧各国同样从...

Read more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五)


 

中国古代与境外的文化交流(初稿之五)

5.文化交流的意义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 这一节我们聊一聊文化交流对各个文明的影响。这里我们说的文化是广义的那种文化,包括了物产、技术、观念等方方面面。中国和境外的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过,它贯彻了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始终。持续了几千年,从未中断过。把不同地区的文明想象成封闭的试管,各自发生着化学反应。 

   但为什么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对文化传播的记录不那么敏感?正是中国人的认识观念的影响。首先,在很多人看来,技术的较早产生,孤立产生与民族荣誉相联系。中国地理上的封闭,文化...

Read more

西峡县倾力打造屈原文化品牌


 西峡县倾力打造屈原文化品牌

 

     近年来,西峡县把屈原文化建设作为实现文化大繁荣的重要载体,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西峡屈原文化遗存的收集、整理、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快屈原文化项目建设,使屈原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为申报“屈原故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屈原文化对外影响力,扩大西峡屈原文化在河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让西峡屈原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峡屈原文化,认识西峡屈原文化,走近西峡屈原文化。

  追溯历史,西峡屈原文化源远流长

  西...

Read more

祝融研究之一


  

祝融研究之一

 

    古史年代久远,又缺乏记录工具,口耳相传,所以往往误差很大。研究古史,除了考古资料,文字传说方面就需要从祭祀、姓氏、图腾来分别。祭祀的依据就是: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源于自然神和祖先神崇拜。上古社会人以群分,就有了图腾源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基于对&ldqu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