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涧

《中华节气牌创意研究》以世界“非遗”代表作成果中华“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按照中国“国牌”麻将牌艺的生成要素进行感性与理性的思辨,系统地介绍及阐述了中华节气牌的技术创意,牌型设计与游戏规则以及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主要阐述的是创新的牌艺技术,同时也有关于“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文论原创撰写及相关资料择要酌选,既有系统认知,又有学术辨析,还有诗韵渲染,更有哲理抒怀,旨在从多维度有效烘托中华节气牌创新牌艺的文化学、民俗学与社会学意义。本书不仅仅是一册关于创新牌艺的研究读本,同时也是一册以鲜明个性化的心悟传扬“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知识读本。

《中华和牌创意研究》将传统麻将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有机融合,以牌艺研究的视角切入,系统地阐述及介绍了创新的国学创意麻将——中华和文化牌(简称:中华和牌;技术名称:天地人和麻将牌)的创意思考、文化内涵、社会意义、技术原理、竞技规则。同时,以独到的思辨,从哲学意义感悟中国麻将的娱乐价值,从生命学意义阐述中华传统“干支、生肖”文化的人文价值,从历史观意义颂扬中华“和”文化的精神价值。本书告诉读者的不仅仅只是一款创新的棋牌游戏,而是重新定义麻将文化,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麻将的智趣之乐。更重要的是,本书既是一部棋牌研究的学术读本,同时也是一部颂扬中华“和”文化的教义读本。

《第二传播》被称作是传播学术的首创新论,其价值在于从独异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

《企业沟通》是一本以公关学的视角全景式解析企业报刊的社会价值与个性功用的专著,被称作是一本企业内部报刊媒体编务运作实用指南和优秀企业主编人才成长自修教材。

《贤文生财》是一本以中华国学文化视角关注当今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的通俗故事图书,被称作是“创富贤文”,是继清代周希陶(《增广贤文》作者)之后又一位系统研究中华贤文的周氏后人;《贤文生财》从创富思考的角度对“贤文”进行了增补和丰富,使其更有了对于当今财富时代的现实教益。

其他原创经典文章:
《中华世纪龙 熔铸中华魂——中华世纪龙大型系列活动献辞》(1999年)
《我是思想者——第二传播研究院院训》(2005年)
《父母谣》(2010年)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自立意识


 

吾悟俗语(22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自立意识

/周涧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民间俗语大家都经常听到。它不是长辈说给年轻人听的,而是许多人从自我的人生经历切身体验中认识到的道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俗语,最初源自于“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为了促使韩、魏、齐、楚、燕、赵等六国结盟御秦而游说列国。“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就出自《战国策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中的说辞。其意思是...

Read more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的人生哲理


 

吾悟俗语(21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的人生哲理

/周涧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的这句俗语,是用一个“生”与一个“死”作为词语对应的,其哲理的意涵非常明显。

生与死虽然是对立的生命现象,但放在对“富贵”的人生追求中去对应思考,这里的生与死就成了一个融合体,即“生富贵”是由“死功夫”转换而来的。

当然这句俗语“须下死工夫”中的“死”不是指生...

Read more

“无智无力,靠墙贴壁”的人生警言


 

吾悟俗语(20“无智无力,靠墙贴”的人生警言

/周涧 

民间有俗语云:“有智吃智,无智吃力,无智无力,靠墙贴壁。”其意思是说:人生在世,总有一项自食其力和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有智力的人靠智力吃饭,没有智力的人靠体力吃饭,既没有智力又没有体力的人,只好靠贴着墙壁向过路的行人挨个乞讨。

其实每一个成年之人,谋生的手段不外乎两种,要么靠动脑谋生,要么靠卖力谋生。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所谓“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既不愿动脑又不肯卖力,没有生计来源,当然就只...

Read more

“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的警世危言


 

吾悟俗语(19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的警世危言

/周涧 

    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的完整的句式是“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 这句民间俗语其意思是说:相对于历史长河,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一瞬。古人讲“三十而立”,如果一个人在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显露才华,在四十岁的时候还没有积累财富,那么到了五十岁以后,生活就必然穷困艰难,而到了六七十老迈年岁之时,甚至还有可能面临“寻死路”的绝境...

Read more

“未到八十八,莫笑瘸和瞎”感悟人生无定


 

吾悟俗语(18“未到八十八,莫笑瘸和瞎”感悟人生无定

/周涧 

人生最无常,瞬间遭祸殃。明日未可知,谁敢说无恙。

每一个人降生于世,老天都平等地赐予了百岁天年的健康世寿。而不幸的是,与天年世寿相伴随行的却是每一分秒间莫测不定的万种风险。从孕胎到襁褓,从幼童到少年,从青春到老迈,有多少生命中途夭折、疾病缠身、灾祸致残!

中国古人在看惯了无数人间客观且残酷的现实以后,即发出了这样一个人生感概:“未到八十八,莫笑瘸和瞎。”这句民间俗语说的是:每一个人在未到88寿岁圆满之时,谁也不敢妄言一生免灾无难。

对于...

Read more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世寿说


 

吾悟俗语(17“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世寿说

/周涧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是我国民间经常听到的一句俗语。说的是老人一般到了“七十三”或“八十四”这两个年龄段都会面临“死亡门槛”。

为什么偏偏是“七十三、八十四”这两个年龄段呢?民间有一种说法,这两个年龄段刚好是我国古代两位儒家圣贤孔子和孟子的离世岁寿。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岁为七十二岁...

Read more

“让人为高”的处事智略


 

吾悟俗语(16“让人为高”的处事智略

/周涧 

俗语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这里的“争气”是指与人争志向、争作为。如果理解成与人争长短、争得失,就会给自己的内心添堵,也会给对方带来怨恨。而另一句俗语“让人为高”就化解了因争结怨的困顿。

“让人为高”的“让”,既是指谦让、礼让,同时也是指忍让。中国先人认为,在做人处事上凡是能够懂得谦让、礼让、忍让的人,皆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于是便有了“温良...

Read more

“强扭的瓜不甜”说姻缘


 

 

吾悟俗语(15:“强扭的瓜不甜”说姻缘

/周涧

民间俗语“强扭的瓜不甜”说的是勉强的事情不会有好的结果。地里藤上结的瓜没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强行扭摘下来还是青涩半熟,自然就不甜。凡事顺其自然才好。

“强扭的瓜不甜”这句俗语也经常被人们用在婚姻中的男女结合上。多指双方感情不和或性格不合,却因为种种原因还要在一起生活。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感性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精神追求。正是这些不同的差异让感性的人变得情绪敏感...

Read more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怕的是啥


  

吾悟俗语(14:“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怕的是啥

/周涧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民间俗语说的是男女生理角色所决定的人生选择。

男人选择职业很重要,因为男人成家后就是家庭的顶梁柱,要支撑整个家庭妻儿老小的生活保障。如果职业生涯没有上升发展的空间且收入又低微,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就会很困难,人生诸事也就都不会顺遂。

    就男人选择职业而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无所谓“入错行&rdqu...

Read more

“人怕出名猪怕壮”且看曹雪芹怎样说


吾悟俗语(13:“人怕出名猪怕壮”且看曹雪芹怎样说

/周涧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句俗语许多人理解为:人怕出名了容易招惹嫉妒非难,猪怕养肥壮了就要拉出宰杀。因为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但中国著名语言大家曹雪芹却说的是另一层意思,在《红楼梦》第八十三回篇章中,凤姐与周瑞家的对话道:“咱们一日难似一日,外面还是这么讲究。俗语儿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况且又是个虚名儿,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