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范海辛

范海辛,男,上海小市民,1950年生人。文化程度,高中。民间思想家,现正式身份为国企下岗工人,“协保”人员。 自学哲学,创立“新理性主义”学说。在学术上,被认为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原教旨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反列宁主义者、一个儒学拥趸、一个反日的民族主义者、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学术思想来源:马克思、毛泽东、孔子、韦伯、波普尔、康德。主要著作《讲道理——关于新理性主义的论述》。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二十二:与泡桐网友谈恩宠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二十三

与泡桐网友谈恩宠

在凯迪网络的文化散论坛子里,泡桐网友还是可以正常交流的网友之一。所谓能正常交流的网友,就是指具有一定理性与自尊,不会不讲逻辑、胡搅蛮缠、撒泼骂街的人。

老夫在某帖后跟帖,批评散论坛子里有一帮失意的传统文人。这帮文人可能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但可惜缺乏现代理念,他们价值理性与实质理性发达而不谙工具理性与形式理性,因而跌入民粹泥坑不可自拔。老夫特别指出这批文人因袭于传统的功名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排除于主流之外,因而成为失意的传统文人。这帮人整日在这个坛子里怨天尤人,当今的世道不仅是无边黑暗,而且凡是要对现实进行温和改...

Read more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四:谁是民奸?


谁是民奸?——四评苏中杰的民奸论

文——范海辛

【民奸一词,为苏中杰先生首创,按他的说法,是从汉奸一词化用过来。依我的理解,民奸的法律主体,为非官方的民间人士,言行构成要件有二:其一为,巩固极权专制政权;其二为,损害民众利益。如何判定民奸,是否二要件同时具备还是二者只要有一即可,苏先生未明示。】            

自苏先生提出民奸理论以来,知晓者莫不内心为之一动——我是民奸...

Read more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三:苏中杰民奸论再析


苏中杰民奸论谬误再析

文——范海辛

(民奸是苏中杰先生发明的一个名词,其主体是民间人士,构成要件有二:一是巩固极权专制统治,二是损害民众利益。详见其帖《“民奸”的特点》)

民奸论是一种挑动群众斗群众、撕裂族群的理论,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它危害的不只是统治者的政权,更是社会的团结与稳定。

该理论的的一个重要错误来源,是对我朝统治者性质的误识与误判。

不错,我朝政权的性质是属于极权专制(专制有多种性质,如开明专制、威权专制等,极权专制是专制中的最高、最极端的形式),但这种极权与希特勒的极权是有区别的。希特勒的极权...

Read more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二:苏中杰的民奸论错在哪里?


苏中杰的民奸论错在哪里?

文——范海辛

苏先生居住在祖国西部边陲,生活于社会的中下层,能够认识到官民矛盾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主要矛盾,殊属不易。这说明他已经跳出了阶级论的陷阱。我与苏先生这一代人,都是喝着阶级论的狼奶长大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文化经济发达,阶级论明显与现实不符,因而较易被克服。但在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其在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今天,阶级论的确成为底层民众反抗苛政的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思想资源。苏先生能够不被阶级论所诱惑,这是苏先生的幸运。

然而不幸的是,苏先生虽然跳出了阶级论的陷阱,却依然没有跳出民粹主义的陷阱。苏先生的民奸论,...

Read more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一:苏中杰反“民奸”的逻辑


批判民粹主义系列之一:苏中杰反民奸的逻辑演绎

/范海辛

老夫在网上遭左粪人身攻击,无日无之。近来因在凯迪文化散论贴出《我心目中的三位好总理》(周恩来、朱镕基、温家宝)而遭一帮小混混的围剿,被他们骂为心奴。这帮小混混与左粪不同,自称拥护普世价值、奉林昭为心中圣女,姑且称之为右粪。老夫也是普世价值的鼓吹者,曾经认为,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哪怕在具体方法上有分歧,也是会引为同志的,何以这一次这个老经验失灵了呢?仔细阅读了网上这帮混混的教主苏中杰的文章,才搞清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这位苏先生并不...

Read more

读懂上海系列之三:上海人、温州人与台湾人


  读懂上海系列之三:上海人、温州人与台湾人

  文/范海辛

  要读懂上海与上海人,必须把上海人与外地人进行比较。上海人与北方人的差距,那是十分的显著。上海人不仅不能接受北方汉子的“爷们”气,也无法消受梁山好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粗犷。对此你也可以将此归为南人与北人的差异,似乎只是地理气候与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的差别,一旦中国东部南北经济差异缩小,也许上海人与北方人的这种区别将不复存在。

  但拿上海人与温州人和台湾人进行比较,你就更能看清上海人的优缺点。因为这两个地方与上海一样,都可归为南方人。

  先说温州...

Read more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


读懂上海系列之一:有没有一种文化学意义上的上海学?

\范海辛

世博会的召开,又把上海这座城市推到了世人、国人的面前。不管你是喜欢还是讨厌,上海都会大举入侵你的视觉与听觉。我们这一代人,命中注定离不开上海的骚扰,无论你是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何处。这60几年中,上海人曾两次占据这个国家的政治中枢,更不要说文革期间与之后上海工业品在全国大受追捧的那段记忆与今日之世博了。

中国确实有南方人与北方人的区别,人类基因学家指出,中国南北方人在基因上的差别巨大。但是上海人无论与中国哪个地方的人比较,的确有他与众不同之处。虽然我们可以说精明是上海人最大的特点,但这仍然显得过于肤浅,因为...

Read more

读懂上海系列之二:不同的上海人


读懂上海系列之二:不同的上海人

/范海辛

周泽雄在他的《三个经典的“上海牌”的男人》中,只把周立波视作上海人,而把余秋雨与韩寒都视作没有体现上海文化的“上海牌”男人。对此,笔者无法接受。如果要以此标准,起码不少上海人将被划出上海人的圈子。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当地人,主要不是看他是否出生在此,而是看他成长、成就事业是否在此。也就是说,这个人是否接受或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否则美国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要被排除在美国人之外了,因为他是出生在奥地利,长到17岁才移民到美国的。

余秋雨当然是上海人了,因为他成长与事业成就之地在上海,而且他...

Read more

上海,东海之滨的那片文化沙漠


 

上海,这个远东往昔最大的文化中心,在21世纪正在一步步走向文化沙漠。

 

1949年后,上海从一个大都会开始了乡镇化的转型,昔日的不夜城一到夜间不见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变得黑咕隆咚。但至少,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之前,上海一直是新中国的文化中心,在文化事业上稳居半壁江山。

 

在中国的文坛上,上海最后一次占据文化中心发出的声音是90年代初解放日报的皇甫平。此后,上海的文化圈开始了下坡路与边缘化。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过后,我们发现,脚下的这片土地已无可避免地滑向文化沙漠。

 

不是说这20年中上海的文化事业没有进步,但相...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