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祖华

在《管理世界》、《调研世界》、《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若干,主笔民间课题研究项目1个,在《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三湘都市报》、《杂文报》发表评论、杂文近百余篇。
Email:[email protected]

从惩治消极禁赌看“责任行政”


从惩治消极禁赌看“责任行政”

    在常德市开展的禁赌专项整治中,武陵区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不仅没有查处一起赌博案件和一个参赌人员,还编织谎言“粉饰太平”,最终被群众揭破谎言。为此,该所所长姚某被摘去“官帽”,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的惩罚(本报4月8日A1版)。从这起典型的行政不作为案件的处理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行政问责”正逐渐制度化为官员政治生活的常态。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消极行政行为,指的是公共权力者有积极实施行政行为的职责和义务,能够履行而未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的状态。众所周知,公共权力是公民...

Read more

从“佘祥林案”反思民意与司法独立的冲突


从“佘祥林案”反思民意与司法独立的冲突
 
      震惊全国的“佘祥林杀妻案”已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了。无辜蒙冤坐牢11年的佘祥林终以“死妻”再现得以平反昭雪,国家赔偿及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追究也已在进一步落实中。然而,与去年“孙志刚案件”对我国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与废止一样,对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具有标本意义的“佘祥林案”仍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刻检讨与反思的地方。
   &nbs...

Read more

张鸣:垃圾生产机器的动力分析


老邓命题作文,要我谈“知识生产机器”,委实是强人所为。当下,笔者所服务的高等教育界,满眼看去,净是些制造垃圾的机器和这些机器造出来的垃圾,久而久之,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不仅鼻子都习惯了,连眼睛都麻木了。

  眼下,人文社会科学学界有“三多”,文章多,专著多,课题多,老师、学生,海龟和土鳖,大家一起忙活,一眼望去,真是郁郁葱葱,繁荣得紧。不过,这个景象,就跟阎锡山时代,山西的某知县,为了应付老阎的绿化工作检查,满山插树枝一样,当时看着养眼,过后就都被老百姓拣去当柴烧了,不,确切地说,我们这些成果是要被收废品的拣去送到造纸厂化纸浆的,比插的树枝本钱更大,利用价值也稍高一点。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Read more

解密世界各国人才战争“秘密武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是平的”。纷繁复杂的世界背后,涌动着的人才潜流,成为决定世界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上公认的人才观是,不仅要培养本国人才,还要面向世界竞争优秀人才,广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一场真正关系国家命运的人才战争已经在全球打响。在这场没有硝的战争中,各国使出了各式各样的“秘密武器”。



                    ...

Read more

广东探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


冬日的南粤大地,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就来到这个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地方,强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就在之前的2012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复,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列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广东人才发展开启崭新的一页。
广东,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又将担当起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人才...

Read more

海归创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刚从美国硅谷回国的李苏桥博士,最近非常地繁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走访考察了济南、徐州、潍坊等多个城市,目的只有一个: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之地。

  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李苏桥本来很想留在北京创业。但是北京高企的房价和高昂的人力成本,最终还是让他决定,到二三线城市去创业。

  最近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专家指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向二、三线城市流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归创业出现“逆向流动”趋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

Read more

人才特区如何建出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等12个省区市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人才特区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人才特区承载着怎样的使命和任务?应该如何建出特色?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和人才工作实践者——

访谈嘉宾:

王通讯 中国人才研究会顾问

潘晨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胡跃福 湖南省社科院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苗月霞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胡 逸 江苏无锡市人社局副局长

杨建华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人才特区...

Read more

常格不破 大才难得——“22岁教授”启示录


        近日,中南大学破格聘任22岁的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湖南大学引进28岁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邓露为教授、博导,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拍砖”质疑。抛开具体的个案,我们更关注背后的人才发展理念和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如何不拘一格培养选拔青年人才,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更多潜在的“刘路”脱颖而出,我们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讨论——

访谈嘉宾:
  黄伯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
...

Read more

敢为事业发展培养选拔青年人才


敢为事业发展培养选拔青年人才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青年人才群体现象调查
本报记者 刘祖华
连日来,中南大学破格聘任22岁的本科毕业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湖南大学引进28岁的“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邓露为教授、博导的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
日前,记者深入两校采访发现,在刘路、邓露的身后,其实还有一大批大胆使用培养出来的青年人才群体: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夏昆,曾两度破格晋升为副研究、研究员;80后教授、博导纪效波,目前主持着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汤琳,33岁就担任环境学院副院长…&h...

Read more

黄伯云:科研剑指C919大飞机


 
黄伯云:科研剑指C919大飞机
记者 刘祖华
黄伯云无疑是当今中国科技界最耀眼的明星人物之一。
2005年,黄伯云及其团队历时20年研制出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解决了国家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构建了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备工业平台,为我国高性能航天发动机提供了性能优异的关键材料,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获得连续空缺6年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今,他依然剑指最高处,领衔国产C919大飞机机轮及刹车系统的研究。
两会期间,记者走近黄伯云。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材料科学家,浑身依然散发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