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书进

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政治文化(14)


  政治文化形成的终极因素是经济(3)-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政治文化的多元化

政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从政治权力到政策制定,再到利益分配,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链条。权力是手段,政策制定是过程,利益分配是终极目的,政治和政治权力皆是以利益分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

1.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进而转化为对政治上分享权力的要求是政治文化变迁的原动力。人都有着追求幸福的天性。马斯洛(Abraham Maslow)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帮助加深对此认识的重要模型。他假设人有五种需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要(人对于食物、水、住所、物质、金钱、性满足以及其...

Read more

政治文化(13)


    政治文化形成的终极因素是经济(2)-市场经济决定了公民政治文化

商品经济是怎样生长出民主文化因素的呢?人们可以从其自身运动的本质要求中找到解释。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的、交往的、生产者消费者互为依存的和具有无限辐射与扩张趋势的经济类型。它的出现,得以使自然经济中的劳动者破天荒冲破了血缘、乡缘为中心的活动半径,借着商品的交换关系而走向社会交往的新天地。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便展开了环环相因的逻辑链条。

借着商品交换关系进入社会交往新天地的人们,展示新的面貌,逐渐脱去其家长制经济中囿于宗族血缘关系的依附身份而获得了经济活动力的...

Read more

政治文化(12)


  政治文化形成的终极因素是经济(1)--中国小农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的传统的臣民政治文化

  经济是影响政治文化变迁的最根本的和最终极的因素。经济中最活跃的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政治文化的变迁。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科技不发达,直接影响着对外的交流,人们形成封闭、保守、安土心理,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与封闭、保守、安土相对应的家长制、权力崇拜、官本位的政治文化;相反,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科技发展迅速,交通方便,交流通畅,人们就会形成一种开放、交往、平等、自由的政治文化。

  中国小农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的传统的臣民政治文化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低下而形成的中国...

Read more

政治文化(11)


  文化意识形态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文化意识形态化是指把符合阶级利益与愿望的文化转化为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政治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社会化就形成了政治文化。文化与意识形态是可以转化的,文化可以被政治体利用转化为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从而形成该政治体的意识形态;放过来,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政治化、社会化,又会形成政治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家治国学说如法家学派、黑家学派、农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学派、阴阳学派、兵家学派、儒家学派1等治国学说和政治理论体系,但最终一个个在政治的漩涡中或被分解吸收,或被淘汰融化,惟有儒家学说在学派林...

Read more

政治文化(10)


  政治系统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系统是影响政治文化形成和成长的最重要的变项。政治系统是政治文化的主要取向目标,如果大多数人对这一目标缺乏基本的认同,就会出现政治系统与政治文化相背离,政治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政治文化施加影响。

  (一)政治系统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政治系统往往积极地提倡或推行某种思想理论,使其成为该系统运作的指导思想和政治作用对象的行为准则。政治系统还往往要对不利于该思想原则的理论、观点进行限制甚至禁止。由于政治系统大都具有某种权威和相当的强制力,因而将意识形态的控制与合法强制力相结合,其政治文化的导向无疑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实际服从的可能性。...

Read more

政治文化(9)


  政治社会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一般是指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传播、继承的过程。政治文化中有些是原生性的,如血缘认同、出生地认同等,但大多数是后天习得的。因此,扮演政治社会化机构角色的家庭、学校、正式组织、大众传媒,尤其是政党和政治领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治领袖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

  政治领袖由于他的政治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主导作用。例如:台湾进入李登辉时代以后,从表面上看,台湾教育内涵的本土化,对台湾人文史地的重视、乡土情感的培养,重建台湾文化的内涵和尊严,应是台湾社会正常的要求。问题在李登辉等刻意将重建...

Read more

政治文化(8)


  政治事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所有的政治事件对政治文化都有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积极的、正面的,也有消极和反面的;可以是促进政治文化变革和创新的,也可能是对既有政治文化的强化和巩固,还可能是对政治文化起到了传播作用。在各种政治事件中,又可分成经常性政治事件和重大政治事件。

  (一)经常性政治事件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相当多的国家把国际化的体育比赛、电影评奖、诺贝尔奖、“世界小姐”评选与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及国家的国际声望联系起来,胜利和得奖会增加人们对国家和政治系统的认同感,甚至增加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反之亦然。这种将政治判断纳入非政治事件的...

Read more

政治文化(7)


  政治文化差异的根源

  1.政治文化群体差异的五个变量。政治文化分析,就是要认识各种政治文化的差异性,找出各种政治文化根本差异的根源。王沪宁先生认为,分析政治文化的群体性差异及根源可从下述五个变量入手2。

  (1)政治文化是一定物质关系的产物。政治文化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在古代世界,物质力量还没有切断血缘与政治之间的脐带,那时的政治文化必然带有原始结构的特征。工业社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如交通、住宅、设施等,当一个国家有了复杂的工业系统之后,它的文化和政治需求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当历史的力量造就了现代政治生活的物质基础时,平等、自由、博爱、社...

Read more

政治文化(6)


  政治文化的差异

  (一)群体政治文化的差异

  1.纵向对比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从纵向对政治文化考察,不难发现政治文化的差异性。比如18世纪的中国人与20世纪的中国人对合适的政府形象具有不同的理解。在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其政治文化差别也很大,这种差别是人们在政治行为的认知、信仰、价值判断、情感和情绪态度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横向对比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治系统有不同的政治文化。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的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不同,决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政...

Read more

政治文化(5)


政治文化的主要功能

关于政治文化的功能,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我们对第二种观点较为认同。王沪宁先生认为政治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三个

    1.变革政治体系。这是政治文化的第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通观历史可以发现,每一次伟大的历史政治发展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便是后来欧洲政治风暴的黎明。由此出发,产生了震撼西方社会的启蒙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以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代表新时代的政治文化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所以当历史时机到来时,旧的政治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