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广亮

一个心敬老子与佛陀、心喜哲学与老庄、心乐于炼身与融智、心凝于明心与强神的率性的行者;以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恬淡安然、自如随缘为座右铭;用心于心神的完善,致力于做个心神的强者;以臻至哲性圆成而得实在、自如掌控金钱而安己利人、安然把握时势以娱己愉人为生平之愿;认定的便会全力争取,不过已渐渐做得自如随缘,在尽量让自己过得安然、让身边的人过得愉快。

换位思考与禅净密显


      

       一个人,若能时时处处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一切就都是合理的,所处层次、阶段不同而已:若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的话,入眼的就大都是分歧。

      六祖说;“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见贤思齐,见不善则先自省,若有可为则试为添补,若难以为、无须为则默...

Read more

修行次第与最伟大的力量


   其实,从来没有谁一悟到底、十地顿超过,这只是积累足够、种种条件满足时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隔裂了可以这么说,但千百世的积累、无数次上去复回头跟那个瞬间是一桩不可分割的事儿。乘愿而来的菩萨、甚至再来佛也都见过,该走的过程一步都少不了,积累丰厚、障碍轻微,一冲便可过罢了。没有凭白来的东西,也没有特殊情况,有了不同,只是满足了就该不同的条件。就像法门的选择上,法门就像交通工具,开跑车是快,也得你有那个福报买得起,有那个心理素质驾驭得了,不然开个普通的、蹬个自行车、甚至甩开脚丫子都比翻车好得很多。
  人贵自知,这是做人乃至成就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没有足够的自知,迟早翻船;自知足...

Read more

见地与功夫


       功夫,是最好见地明朗、也即明心之后,才去考虑的问题。不然能量层次提上去的同时,我执也强大了,遇到瓶颈后再想打磨就费劲多了。而且,功夫上的东西说是没用的,即便明白而不去做也是没用的。因而,学习、思考、反思等等头脑可以参与的事情基本都是在明心之前的见地明确上。之后,也就是找个合用的法子一门深入,把能量层次提上去,精气神充足到一定程度,眼前自然大放光明,也就是自性之光透出,也即见性。再之后,也就到了无修而修的阶段了,觉照不失、顺着自性的指引自然而然地走下去就是了。
  见性之后,也就没太多可说的了,花开见佛、见性成佛说...

Read more

空掉头脑,本来方现


      

       博观约取,看准之后一门深入,才容易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起来,逐步地接近本质、核心、源头,而不是老在其外转来转去、模棱两可、不得融通;身心敏感、渐渐能一定程度契入道或者源头的时候,主要就应该是,放弃思考和逻辑,空掉头脑,以本心去感受一切,逐步让内在的本性越来越多地做主。
  这世界的本来面目在时空上是完全整体与彻底联通的,而线性与片段性的头脑思维到一定高度与深度后就会很无力,所以对在性灵层面的修行上的东西,空掉头脑、以本心感受才能时时处处...

Read more

明心与见性随语


       一直在四处辗转,应些因缘,在山上倒没待几天,前些日子因缘成熟接受了正法眼藏心印传承以后,才安定下来。
  从去年春一天早上醒来,发现头脑空空如也、思维意识上的一切知见已然一体契入虚空宇宙中做主的自然道法。
  自此,只有未知而不再有迷惑,注意力所在的地方一切便会逐渐明了,第一感变得敏锐,自然而然地活着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安然。
  后经印证,如此是为真正的明心,见地上一定程度上的圆满,构架真正树立起来并与道法契合,自此无惑,也可谓大明心,与仅仅见地通透成熟有别。
  修行上,七分见地,三分修证;也说十年见地,...

Read more

直面因缘,本色而行


       因缘、因缘,种了“因”才会有“缘”这个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管愿不愿意随顺这个“缘”,它该怎样还是会怎样。区别就在于,对抗则焦灼,随顺则自在,贪卓多了难免焦灼,智慧多了容易自在。
  因而,“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果已结成,那便安然领受、全然投入、无我而为就是了。
  缘有来去,受完即了,不管好坏,仅仅是对自己的过去负责而已,无我无心地承当起来了,欠的债慢慢也就还清了,在当下的因地上再全然投入、种菩提因并以...

Read more

圆满与清静


      世界本来圆满与本自清静,这是在向内找到那个不生不灭的佛性后自然而然感受到的,没有真正经过明心﹑见性﹑四禅八定﹑超越七识八识进而融入本觉这些放下与提升的过程的话,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彻底明了的,因为站的高度决定看到的景象,离得越近越可以想见多些,远了就难以理解了。   
  所以修行到了后面,语言﹑文字﹑有形有相的东西就没什么作用了,三界六道里第二界就可以辩才无碍了,再往上就基本完全是心心相应﹑心佛相应﹑心道相应的问题了,差别的是站的高度﹑自在的程度与所带来的力量,说已经说不清了,只能有缘与敏感的人去感受。
  因而,把心贯注...

Read more

关于道法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佛法三藏、道藏、易之数千年源流都只是在诠释与注脚这“道法自然”,虽然在一天天有着更深的体认,要正儿八经论起来、真正说道得清楚明白些,没酝酿充分,还真不好张口,最近在着意体历那点儿还没真正淡然无着的东西,以能更从容地承当起赴面的因缘与责任,真正调适到更好的状态,该下笔的东西再酝酿两天,争取整得像个样子,也更增益些咱山居这沁心洽意的气场 

 

说两句关于“心物一元”的认识,给说“道法自然”打打底,不然冲击力可...

Read more

无心无念与修行最终境界


    

修行是无止境的,无心无念还处于修道的准备阶段,准备得差不多了而已。
   
道是圆融自然的,而有为的阶段是在除妄、消障,清静彻底了,本我圆明无遮而真常应物了,才算是真正入道了。
   
还需要什么、什么,还处于有我有为的阶段,细致去分的话,可以说有很多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之类的境界,不过都是些大致的划分,埋头用心脚下,不住不着,慢慢都会踩过去的。
&...

Read more

人生如戏,本自光明


入山寻师之前,虽然诸般基本已能坦然面对,不过还留有个担心,担心在这所谓的末法时代还有没有那种神通广大、可导人入于真道的大修行人。若真像表面上的显示那样传承断掉了,那也就只能参验着经典摸索着来了。
  幸而,不是。只是或隐或不为太多人所知而已,虽然少些,却一直到最高都有,一直都有,薪火相传,时利时不利而已。
  这是件很让人踏实的事情,安然行走于当下,资粮足了、机缘到了,自然见到,尽管安然、用心便是!与有缘的朋友们同喜!
  过去确然不可回,只能看到,未来虽有定数,却只是个模子,究竟如何,都靠当下我们的双手创造,虽然模子就这样了,我们一分努力就会有一分收获,对能知足的人来说,这便足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