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广亮

一个心敬老子与佛陀、心喜哲学与老庄、心乐于炼身与融智、心凝于明心与强神的率性的行者;以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恬淡安然、自如随缘为座右铭;用心于心神的完善,致力于做个心神的强者;以臻至哲性圆成而得实在、自如掌控金钱而安己利人、安然把握时势以娱己愉人为生平之愿;认定的便会全力争取,不过已渐渐做得自如随缘,在尽量让自己过得安然、让身边的人过得愉快。

天人合一之任其服


  昔者轩辕黄帝始制衣冠,命元妃嫘祖养蚕缫丝、胡巢制冕、伯余制衣裳、于则制履,垂衣裳而天下治。

   《尚书正义》曰,冕服华章曰华;《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曰夏。

   章服之美,如花而华,礼为亨夏之德,礼仪大邦乃称为夏,斯成衣冠上国、华夏之始。

   诗仙李白之师赵蕤,题《嫘祖圣地》碑曰:

   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可见黄帝之圣功,法制衣冠乃其一大柱石也任其服,衣冠又为礼仪之要,其义大矣哉!

   《黄帝内经》曰...

Read more

天人合一之美其食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充头面而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地有四方五材,以温热凉寒,以生酸苦甘辛咸,五味入口藏于肠胃,散布五脏而使五气充和、精神完足。  天地既判,生万物者五气也,五气定位,气凝于形而五味生。

   故知生物者气也、成物者味也。  无形为气,有形为味,气为阳,味为阴,气养精以荣色,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味以成。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而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而上归于肺,肺气之往来,通调水道而下输膀胱,胃、脾、肺、大肠、膀胱五经并行,水精乃四布。  食入于胃,散精于肝而淫...

Read more

天人合一之饮食作息



        先贤有言,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三圣者,伏羲、神农、黄帝也,其书即古所谓三坟,言大道也。

       伏羲画八卦而大易之道显,因之可通天之文;神农尝百草而物用之性明,执之以达地之理;黄帝制人文而人事之理彰,秉之可应天时、得地利、致人和。

 

    欲因大易之道而通天,须先由大学之道以希贤、希圣,而圣贤实学之根本在致中致和,致中和...

Read more

传统文化修学之本末次第


  道有源流,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修有层级,学有次第,自然之理也。

  修者,矫正自心之贪妄而复明清净光明之心体也;学者,补足身心之欠缺以光大遍在全能之道用也。

  欲矫贪妄而正自心,必先即物穷理,自表象枝末而入于物之根本、事之始因、道之源头也,继而则可存天理以灭人欲,而复致清净光明之心体也。 

  心体清净光明,本然之良知自现、良能自显,自然意诚心正而身修,内之圣德全而外之齐治平,即可随缘随势自然而为也。 

  故而,修学之根本与关键处,便在格物穷理以明心致知...

Read more

天人合一之道


  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造化无逾精炁纯杂;一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演化不外太极阴阳。

   大道循衍,至极则返,纪元复始,混沌再开,无极道炁降分而成阴阳互抱之太极元炁。

   一炁浑然,充塞太虚,枢纽造化,根柢万有,分化乃生两仪纯阳纯阴之炁,轻清而动健者为阳,始物生物;重浊而静顺者为阴,成物终物。

   阴阳两仪,分化之始,分奇分偶,成象成形,衍化复生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相,生、长、收、藏之炁分而木、火、金、水之别显。

   四相再衍,便生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之炁,八卦成而天地人三才具,八卦相叠复相叠,则理不外两仪三才而循衍无穷矣!

   ...

Read more

天人一贯之学


  天法道而道法自然,太极阴阳生生无尽之理即天行之常道,普利万物而无所加害,纯乎自然,任乎自然。

   人法地而地法于天,无我中和清静不争之则即为人之正道,恒顺众生而无所争竞,纯乎至诚,任乎至诚。

   天地自然循衍,造化四生六道一切含灵,惟人得阴阳五行之正而为万灵之长。

   盖人受生之初,虽拘于所禀元炁之清浊厚薄而有穷通畅萎之分,却皆或强或弱自然通感于天地造化,本能与天地合、与万物一,然一见物欲而生贪着,便遭染污障蔽而自绝于天地造化矣!

   故而,欲返此天人合一之本初,必先除染污障蔽以复明清净光明之心体。

   欲竞此功,必先明达此中之理;欲明此理,必...

Read more

三十而立,且试立言


       转眼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岁数,总算成熟起来,过了胡思乱想、东北西走、到处撞墙挖坑、却一事无成的阶段,望断天涯过,为伊憔悴过,总算熬到蓦然回首,静心审视自身,心安路明,有所亏欠的也皆是善缘,立身上可算是定稳了脚跟,可圣人立德、立言、立功这三立却一个也没真正立起来。
  立心立德的功夫上了轨道,可以耐心慢慢做,任它水到渠成。
  立命立功什么的,主要得看时势因缘的凑合,得看天待时,慢慢多做些积累准备之外,也急不得。
  能做的便只有立言一事了。
  时代风向在转,对于精神、性灵层面的东西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速度不...

Read more

安心尽心体历


 
       做得到“一”,自可以守不变的“一”,应万变的因缘;做不到位的话,那便给不安、不尽的那部分心找个着落处,往那未看通透、不能吃饭喝水般自如应对的某些万变中探究进去。
       万变有宗,深入到根源就是“一”,“一”衍万变,得“一”自然通万变,要把握这“宗”、这“一&rdquo...

Read more

纵论道法自然


          纵论道法自然

“道可道,非道;名可名,非名。”然指月之指虽非月,却略可指引有心、用心之人,故强道、强名之,以为寻道者之参详与印证,以为近月、近道之筏。

故而,纵往圣之言,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字字千钧,亦当通融观之而不拘。即所谓,得象大可忘言得义大可忘象。

象者何也?易之象数也。孔子韦编三绝而作《十翼》以解象,老子承启华夏文明道统之五千言亦是解象。

所差异者,老子跳出于易而言易,通融道德以解坤卦为首之《归藏易》,贵阴贵柔贵顺;...

Read more

真正的慈悲与直面因果



  真正的慈悲,归根到底,只是对众生平等的尊重。

       喜欢低等级的东西,再无明,默默地看着,受够了而想提升了,再示现慈悲,触碰到一些吃不了得兜着走的禁区了,金刚怒目就是最大的慈悲。
  慈悲,就是站得够高、看得够远后,真正对谁都好的智慧与应接,心怀大爱,该揍揍,该骂骂,不过有用、有必要了才这么做。

       不然的话,强大自己,以智慧与力量震慑,金刚慑魔,慈悲劝善,一面防止下堕,一面引导上升,便是了。阴阳从来平衡,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都是都局限在一...

Read more